分享

为何对拒绝的恐惧永远不会消失

 慈溪全媒体 2015-06-02

来源thephilosophersmail.com

译者tranquil772


清楚,人时而脆弱和反复要求获得保证,是一种多么健康和成熟的表现。(回复关键词“拒绝”查看原文)


在感情关系的早期,总是会有甜蜜蜜的时刻,但这段关系的一方此刻却不能鼓起勇气,让另一方知晓,他是多么地喜欢她(他)。他们想要与对方执手,在对方生命里确定自己的位置;但他们害怕被拒绝的情绪是如此强烈,这让他们犹豫不决、欲言又止。


在一段关系的早期,人们在试图表达他们需求时会变得有点奇怪,而我们被教导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恋人们这时会变得局促不安,或张口结舌。他们的表现也会变得嘲讽或冷酷,这不是出于漠然,而是在掩盖其内心深处那激荡的强烈感情。


普遍的假设是,害怕被拒绝的心理是有限的,只集中在一段关系的某个特定阶段:即这段关系的开端。一旦伴侣最终接受我们,融合关系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想法就是,这种恐惧会烟消云散。当两个人向彼此做出彻底的清晰的承诺,当他们购下一份联合抵押贷款、共同买下一套房子、发誓忠于对方、生下几个孩子、并随心所欲地给对方起昵称,这时候再有焦虑害怕,就会显得很奇怪了。


然而人类关系的一个奇怪特征就是,对拒绝的恐惧从不会停止。这个恐惧会一直持续(即便在理智的人群中),每天如此,且会产生最严重的后果。


在我们灵魂深处,“接受”从来不是什么必然的东西,互相依恋也从来不是确定之物;爱的完整性总是会受到威胁,不管是真的或感觉到的。能引发不安全感的东西可以是很微小的。也许另一方相对于平常外出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或者他们在聚会上对一名陌生人表现得格外热情;又或距离上次性事已过去好一段时间了。也许我们走进厨房做饭时,他们没有表达出多少爱意。又或他们已经有半个小时不出一言了。

即便和一个人在一起多年,仍然会存在一道障碍,让我们害怕去向对方寻求“我们仍被爱着”的保证。但是这情况还有一种可怕的并发症:我们会假设,这样的焦虑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这样想,就让我们难以确认自己的真实感受,更别说去和对方表明这些感受了,这样一来,就丧失了获得我们渴望的理解与同情的机会。我们没有去亲切地寻求恋人的保证,没有一边施展魅力一边表明渴望,相反,我们可能会以某些唐突、直接、伤人的行为来遮掩自己的需求,而这注定会挫败我们真正的目标。在已经确定的关系中,如果否认了害怕被拒绝的心理,就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症状


1
我们变得疏远


我们想与伴侣走得更近,但又如此害怕我们可能不被喜欢,于是便去冷淡伴侣。我们说自己很忙,假装自己在想着别的事情,我们暗示:对保证的需求是我们最无所谓的东西。

我们甚至还会搞出另一段小恋情,为了假装疏远而使出的挽回颜面的终极手段——这是表明我们并不需要伴侣的爱的变态手段(对这份爱,我们只因太过保守而不敢去寻求)。这些风流韵事只能成为最诡谲的自我奉承;是我们费尽周折,要对那些我们最在乎的人保留和暗暗表达的淡漠的证据。


2
我们变得喜欢控制



我们感到伴侣从感情上在逃避我们,于是便对其进行过分的控制和监管。他们若是迟到了一会,我们就会特别生气;他们没有做完某些家庭琐事,我们就会责骂他们,还经常问他们有没有完成他们之前答应过的工作任务。这一切,其实不过说明了:“我就是担心我对你不再重要了……”


我们(认为)不能强迫伴侣变得慷慨大度和爱意浓浓。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想要我们(即便我们根本就没去这样要求过…)。我们于是就开始一步步地控制他们。目标并非真的是要一直掌控伴侣,只不过是我们恐惧到无法承认,我们已经让多少的自己缴械投降了。悲剧循环就这样展开了。我们变得歇斯底里、满是怨愤。在另一方看来,似乎我们不可能再爱他们了。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爱他们:只是我们太害怕,他们不爱我们了。


3
我们变得可恶起来


最后,我们开始诋毁那个躲避我们的人,借此防护自己脆弱的心灵。我们挑他们的刺,抱怨他们的缺点。就是不去问那个让我们十分痛苦的问题:这个人还爱我吗?但是,假如这种残忍粗俗的行为能得到真正理解,那人们就会看到它不是一种拒绝,而是对柔情的一种扭曲但非常真实的恳求。


* * *


解决这所有问题的方法,是对感情运转进行全新的、更精确的理解:要清楚,人时而脆弱和反复要求获得保证,是一种多么健康和成熟的表现


我们很痛苦,因为成年人生活对我们应当怎样活着确立了一种太过粗粝的模式。这一模式教我们要悖于情理地独立和坚强,且暗示我们,若在伴侣离开仅仅几个小时后,就渴望让伴侣表现出对我们的浓浓爱意,是不正确的;或者一旦发现他们没在聚会上足够关心自己,在我们想离开时却不愿走,就想让伴侣再三保证他们没有对我们变心,也是不当的。


而正是这种一再保证,是我们不断需要获得的。我们总也不能停止要求对方接受自己。这并不仅是弱者才具有的天生缺陷。在这里而言,不安全感即是身心健康的一个标志。它表明,我们没有将他人看作理所应当的存在。它表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到事物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并且有足够的理由去在乎这件事。


我们应当为自己创建出一些有规律的时刻,或许可频繁到每隔几小时一次,在这些时刻里,我们去寻求伴侣的保证,而不会感到尴尬,不会觉得犯了错。“我真的需要你,你还是那么需要我吗?”这句话应是最正常的询问。承认我们的需求,绝对不等于“精神穷困”之类的惩罚性的大男子主义标签。我们及我们的伴侣在某些时刻会显得冷漠、喜欢控制、甚至粗暴残忍,但我们必须看清这背后所隐藏的爱与渴望。


编辑:刘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