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挣大钱别干电视

 周图书160 2015-06-02

传媒内参导读: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电视行是青春饭,想挣大钱别干电视。


来源:媒介360

作者:沈浩卿

标题:电视民工生存现状

已获授权


其实,“电视圈”很不好“混”。


很多电视同行自称是“电视民工”,说自己不仅做的是脑力劳动,更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干活没日没夜、加班加到灰头土脸,伏案熬夜,饮食无规律,这也确实是他们工作的写照。


薪酬不高不低,工作时间不定,与出租车司机一样不超时加班挣不到更多“工分”(稿酬)。工作不分男女(摄像师除外),有句在电视圈里很流行的玩笑话: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



“灰领”电视人


现在人们习惯把职场的上班族分成几类,有金领、银领、白领、蓝领。这些个“领”的称谓是按这些阶层的年收入、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条件分类的。


那么,电视台的普通编辑、记者、导演算什么“领”呢?


电视人戏称自己为“灰领”,意思应该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地带。


这种戏称近来有些人把他们规范化了,并把飞行员、外科医生、记者等25种职业都归在了“灰领”范畴。


灰领是一种新的人才类型,它不是蓝领向白领的过渡阶层,而是有独立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这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电视记者符合灰领的这些特征。


一般公司的“白领”工作作息是朝九晚五,虽然也加班,但最多是几个小时。可电视人的作息时间是没有“点”的。


电视台的人除了机关、行政人员,电视业务编辑部门是没有作息时间的。来不来台里、何时来,都取决于你自己和你手头的工作。你不来台里,在家也得想着和做着关于节目的事,电视台考核你的工作,从来是没有考勤这一条的,考核的只是节目的质量和数量。


多数节目的编导从选题、报题、联系采访、小片拍摄、收集资料、撰写录像台本到演播室最后录像,全程参与。录像之后的剪辑和包装片子,编导往往也要连轴转。


很多编导是女孩儿,两天两夜48小时不睡觉、不化妆是常有的事,最后做完片子交工,已经都是“灰头土脸”了!


遇到时效性强的节目,本来7天制作周期的,要在12天完成;如果是马上播出,就更得“连轴转”。所以,在电视台里上白班夜班连轴转的是常态。


“连轴转”没日没夜的工作状态也造就了不少男女“烟民”,电视台里年轻女编导、女记者是烟民的不在少数,男烟民就更多了,这跟经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不无关系。



想挣大钱就别干电视


想靠做电视节目挣钱基本没戏,干导演、记者、制片人甚至主任,想挣大钱也挣不来。


很多人认为干电视的人收入都不错,很能挣钱,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十年前,电视台处于飞速发展期,市场大、竞争少,电视人也少,电视台和一些搞电视的影视文化公司效益还不错,一般记者编辑拿个外企员工的工资没什么问题。


当然,电视人中也有少数的“贵族”,比如知名的主持人,不仅拿的工资和奖励比普通员工多(主要是对优秀主持人的特殊奖励和化妆费等加起来的收入),而且他们还有诸如出书、商演(体制内主持人是被限制主持商业活动的,体制外的则不受限制)等外块,他们算是挣了钱的。但他们只是电视人中很少的一部分,我们主要谈谈大多数普通的电视人。


之前,电视台一线的记者编辑一般都按发稿量和发稿质量(几类稿)拿绩效工资(或叫稿酬),能干的编辑记者拿900010000元也是有的,但整体平均也就能达到50006000元。


现在,随着电视台的扩张,人员、频道、节目都大幅度增加,而电视广告市场这个大蛋糕却没有增大。电视台的总收入有所增加,但成本也随之增大,随着人员的扩充,平均收入非升反降。


比如,一个新闻中心的年轻记者编辑,要想拿到外企员工的薪酬水平,就要两倍于外企白领的工作强度,每天要不停地拍摄新闻、剪辑样片、制作节目。


而新入台的小编导,要靠做节目记件拿工资,没有节目就不拿钱,每月做12个片子也就挣30004000元,前提还是片子能够顺利通过。


电视台近年来实行台内的栏目制作和广告经营剥离,电视台把所有节目的广告经营权收归广告部统一经营,栏目组只管制作生产节目,广告的业务节目组不用管,节目的制作经费由台里统一拨款。


制片人没有挣钱的责任,只管花台里拨给每个节目的预算。这个预算就是人员工资、交通费、餐费、机器设备使用费、摄影棚使用费、节目后期制作费等开销。


这些钱在台里下发时就经过严格的测算,制片人谁也给自己多发不了什么钱,最多你是组里绩效工资最高的,比别人多一千元,再多报点餐费、交通费,也就这样,想挣大钱没可能。


有人算了笔账:一个年轻的电视编导一个月能挣6000元(基本工资、福利、加绩效工资)的话,他每天必须保证12小时的实际工作时间。这样算来,每小时的工资也不算多。



电视行也是青春饭


很多老电视人感叹:电视行也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干电视,需要有智慧、有创意,这要求你要有好的脑力、体力,能熬夜,不惜透支身体。电视人最好的职业年龄(指编辑、记者、导演、摄像等一线工种)是25岁~40岁(或45岁)。


就像很多吃青春饭的职业(芭蕾舞蹈演员、运动员、空姐等)一样,在他们最能干的时候就应该比“非青春饭”的职业多挣钱,拿高薪。


因为他们的工作年限非常短暂,一旦过了年龄界限,就不能干了,就会被边缘化,大多只能转做其他行业。所以,他们在工作年龄的鼎盛时期,拿高收入是合情合理的。


可现实中,并没有这样。


电视人干工作的“正当年”是没资格享受生活、没时间谈恋爱(尤其是摄像师),甚至没时间失恋。每天像上了弦一样拍片、加班、做片子,还要面对只要更少的钱、能加更多的班的那些等待机会的新人。最终人老了干不动了,只得改行!


电视台正式员工还可以转到电视台其他的岗位“养老”或“靠边站”,拿点一般的“绩效工资”吃“大锅饭”。惨的是那些一直“打零工”的临时人员或合同工。岁数大了只能离开这个行业。


当然,电视台一多半都是“人精”,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智商、高情商的人,很多人不是没有挣钱的聪明才智和本事,他们之所以坚守这个行业,是因为对其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资料来源:《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结语:前段时间有位电视人的英年早逝引起业界一片哀悼和惋惜之声。55日,原湖南经济广播电台主持人,湖南都市频道音乐节目制作人,创意亚洲公司创始人胡南女士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年仅四十岁。在广电圈,这样的人,太多太多。在此,对于那些在电视圈拿命拼搏的“电视民工”说一句:请在辛勤工作的时候珍惜健康,你自己才是人生中最好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