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烟直: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开心黎明 2015-06-03


 

5月18日,华中师大一附中“人文讲堂”第五期讲座邀请到著名作家、矛盾过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先生。能容纳15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为了聆听大作家的演讲,有的学子干脆就坐到了过道的台阶上。刘醒龙没有辜负师生的期望,他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灵魂中最动人的那个东西》。两个小时的演讲如同一场精神盛宴,滋润了学子的心灵世界。

  灵魂是一个美妙的东西。经科学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灵魂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文学概念,更是一个教育概念。所以三类人物最关注人的灵魂,即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历史上,三者兼于一身的伟大人物有很多,比如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卢梭等,这些伟人既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教育家。

  只有一个东西可以解释为什么,即灵魂。人类是有灵魂的,也正因为灵魂才把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之所以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都关注人的灵魂,是因为哲学、文学和教育的终极关怀都是人的灵魂。哲学探讨人的灵魂本质,文学表现人的灵魂模样,教育塑造人的灵魂价值。所以,教师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塑造人类的灵魂。

  一所学校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做有灵魂的教育;一名校长应该有这样的理想,办有灵魂的学校;一位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培养有灵魂的学子。中国教育之所以问题很多,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失去了灵魂。很少有人在思考教育的灵魂的是什么,如何做有灵魂的教育,办有灵魂的学校,培养有灵魂的学子。校长老师们整天围绕着升学率打转,成为考试机器的制造者。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学界有不同的说法。笔者比较赞同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这一观点。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简言之,人文精神回答的就是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

  办有灵魂的教育就是重视人文学科,彰显人文精神,让校园处处有人文的气息、人文的关怀、人文的底蕴和人文的价值。在中小学教育人文课程弱势的当下,把人文学科的大家请到校园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探讨人文之光,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人文教育方式,有助于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

  钱理群说,“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大师的身边、巨人的身边,互相做了介绍以后就悄悄的离开了,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心贴心的谈话。我静静在一旁会心的笑;为了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

  以理科为特色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开办人文讲堂,把人文领域的大师学者请到校园,与师生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谁说这不是在做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才能孕育出有灵魂的学子。培养出有灵魂的下一代,这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生命去追求。(孤烟直 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