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杰教师”候选人事迹:点燃学生心中的创造火花——黄林

 深情厚谊360 2015-06-03

十杰教师候选人事迹:点燃学生心中的创造火花——黄林

 

本报记者 朱振岳

 

  【浙江推荐】:浙江省新昌中学全国模范教师黄林得奖不是唯一目的。学生在校三年,要尽可能多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陈列室里,各种奖状、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专利成果,琳琅满目。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前来参观的人都很难想象,这些在国内外得奖的成果全是在校读书的中学生业余完成的。

  这在浙江教育史上都算得上是奇迹:1986年以来,浙江省新昌中学的学生创造发明构思提案8万多个,创造发明作品4000余项,先后有245项次学生发明作品在全省发明比赛中获奖,58项次学生发明作品在全国发明比赛中获奖,8件学生发明作品在国际发明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金奖13项次、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2项、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最高奖10项、全国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最高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19项。

  而指导学生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劳技教师黄林,今年不过37岁,却已经有了17年的教学生涯。

  播下发明的种子

  刚入学,新昌中学高一学生都要参加创造发明启蒙课,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大家参观学校创造发明展览厅,并请发明展品的学生现身说法。

  这是高一(1)班创造发明的从十不入手的一节课:讲台上放着一辆自行车。黄林要求学生从省力、轻便、辅助功能、美观及需求方面,对它挑毛病。

  顿时,课堂开了。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上坡太累抗震、防滑性不强车轮容易沾泥车座不通气,臀部易积汗把手太宽,占据空间太大,一下子挑出了上百个毛病。

  大家刚才找出的毛病,不就是创造发明的课题吗?黄林语重心长地说:发明就是对你使用的东西从不省力、不节能、不美观、不耐用、不省料、不轻巧、不省时、不便宜、不安全、不卫生等10个方面加以改进创造出的成果。

  起始阶段的教育,激活了学生们长期被忽视、抑制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能,燃起了他们心中的创造欲望,个个都想试一试。不少学生第二天就填好了《创造发明作品构想申请表》,并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特征。有的学生更是一口气申报了十多个发明项目。

  老师上课很会出点子。他的学生都这么说。在课堂上,黄林总是想方设法要打破学生传统思维习惯的框框,将他们引领到发明创新的神奇天地里去。

  1988年,黄林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新昌中学担任劳技教师,1993年任劳技教研组组长,1999年开始兼任学校创造力开发研究所所长。第一堂劳技课,新生们急切地等着新老师的开场白,而黄林却像变戏法似地在讲台上摆出一件件小东西:方便而又省力的板栗脱壳机,带打气筒的自行车,高架窗帘升降装置等。

  他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然后一一介绍这些作品的名称、用途。当学生们对一件件作品惊叹不已时,黄林告诉大家,这些作品都是出自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生之手。他还请来了这些发明者作现场演示和经验介绍,当新生们看到让人敬佩和羡慕的发明家原来就在自己身边时,一下子就消除了对发明的神秘感,并激发起强烈的创新欲望。

  黄林借机鼓励学生:发明并非少数天才、神童的专利,只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动脑,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从不规定我们该怎么做,而我们听了他的课,总是不知不觉地想要动手去做。他的学生说。

  黄林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一次,他拿了一把纸扇问学生:它有什么功能?学生们列举了很多常见的用途:当风扇、遮太阳、打蚊子、演员道具。黄林鼓励他们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于是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当枪靶子、做武器、当柴烧、角度等分器等,学生们竟举出了30多种用途,思路也大大开阔。

  现在,黄林办公桌上常常会堆满一叠叠学生发明项目申报表,每份申报表上都写了批语、划了红杠及修改意见。黄林自豪地说:这样的申报表在新昌中学每学期都能收到5000多份。

  生活处处有发明

  在新昌中学,创造教育不是兴趣小组的活动,不是课外活动,而是被正式列入课程计划,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以劳技课为载体的创造教育不仅扩大了劳技教育的内涵,而且为学生的创造潜能转化为创造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

  学生的思维被老师激活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构想,就有了要将自己的发明创造构想实物化的强烈欲望。但要将构想转化为实物,却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黄林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鼓励和帮助学生。

  新昌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因此,每年有不少字号的发明作品涌现出来。

  19991118,在新昌县西南镜屏乡一个叫塘北的偏僻小山村里,位于村中央的晒场上,10台通体被染成天蓝色的机器吸引了众多乡亲们好奇的目光,新昌中学玉米脱粒机捐赠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有人把玉米棒子往机器的圆筒里一塞,再在机器的把手上轻轻地摇了摇,只见颗颗完整圆润的玉米粒就如大珠小珠般纷纷落下。这可真省事啊!人群中发出阵阵赞叹,把感激的目光投向了专程来送机器给他们的城里客人。这10台神奇的机器就是新昌中学学生贾利港发明的简易家用玉米脱粒机。这一天,校长王力红亲自率领有关人员把这一发明产品赠送给贾利港的家乡,让它服务乡亲们的生产生活。

  1998年,贾利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昌中学,从此,酷爱动手的他如鱼得水,一有空就往劳技发明楼里跑。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贾利港看到北方的农民剥玉米,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工具。虽然全家老少整天都在剥,但整堆的玉米并不见减少。贾利港又联想到自己村里的父老乡亲,想起了父母在剥了几天玉米后红肿的双手,玉米脱粒机在他的脑海里萌生了。以后的几个星期,他一有空就冥思苦想这个问题,在黄林的指导下,终于制作成功了简易家用玉米脱粒机,与原手工脱粒方法相比提高效率10倍以上。后来,该项发明获得了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作者也获得了长江小小科学家奖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新型环剥刀、残疾人方便拐杖、DNA复制演示仪等,哪一项发明没有凝聚着黄林的心血?哪一项发明后面没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黄林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经济上的拮据使学生无法从事更多的实验,是黄林无数次从家里拿来东西,无数次默默地自掏腰包。尽管他也只有微薄的收入,家里并不宽裕,但他说:当学生有新思路、急需材料时,自己也急着想早日看到他的作品,哪能坐视不管呢?

  在黄林的日历上,很少有休息的日子。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好几次,我都担心他出了什么事,赶到学校去看,他却躲在劳技操作室里。妻子略带抱怨地说。让她刻骨铭心的还有:就在黄林结婚的前几天,家人、朋友都忙着为他们张罗婚事,而黄林这位准新郎,却依然奋战在劳技操作室里。

  发明的路还要继续走

  新昌中学创造发明成就引起了教育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为此做了专题节目。这些无不凝聚着黄林的心血。

  黄林的弟子——从新昌中学走出来的发明家,如今又将发明的种子撒播到了大江南北。考入四川联合大学的梁伟民研制出治疗肾盂肾炎的新药;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读研究生的何臻峰在新昌中学学习期间酷爱小发明、小创造,目前在浙江大学参与“863”计划宇宙机器人手臂项目的开发;学生高溢到农村作客见到阉鸡,用黄林的联想法,从鸡想到兔,就动手进行长毛兔去势试验,使中国长毛兔之乡的新昌数十万只公兔的平均产毛量提高7%左右;发明协会会员丁郁祥参军后,继续搞小创造,多次获部队嘉奖。

  黄林说:得奖不是唯一目的。学生在校三年,要尽可能多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面对成功,黄林十分清醒: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发明创造任重而道远,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中国教育报》20058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