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虢国被灭,东周历史的转折点

 郭卿士 2015-06-03

虢国被灭,东周历史的转折点

 

      在周代的诸侯国中,由于齐、楚、晋等大国光环的笼罩,虢国是一个几乎不为人注意的国家。但它的灭亡却人尽皆知,这个虢国便是西虢东迁到现河南三门峡市的虢国。“假虞灭虢”,是被晋国借道中间的虞国灭掉的。当然,糊涂的虞国唇亡齿寒,也没有落下什么好的下场。
    
  虢国消失了,它创造的堪称光辉灿烂的文化却没有毁灭。墓葬的挖掘,让我们有机会在三门峡的虢国博物馆与之相遇。
    
  九曲黄河之前,临河丘陵之顶,矗立着一座赭红色古色古韵的建筑,现今发掘的两座国君墓、一座夫人墓和一座太子墓就位于这里。随葬的众多文物,样样都称得上是国宝。虢仲的9号墓为土圹竖穴墓,是虢国墓地已发掘墓葬中形制最大的一座。墓穴四壁从上到下以淡绿色颜料进行了特殊涂抹。墓主人使用的葬具为重棺单椁,外加大型棺罩。从众多出土青铜器铭文来看,墓主人虢仲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其入葬年代在西周晚期历、宣之际。
 

    出土的两套编钟,一套为八件甬钟;一套为八件纽钟,铭文最长的60多字,从其内容可知此套纽钟为虢仲自作器。且自铭为“宝铃钟”。从铭文可知,墓主人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并“受天子禄”。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两套编钟。该墓出土的4件铜,均铸有“虢仲作虢妃宝,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器形大,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同类器中最大的青铜。 看了真令人难以置信。还有一把宝剑,乍看没什么特别,但据鉴定是人工冶铁。这可是不得了的事件,因为它的时间比公认的冶铁史早了近两个世纪,号称“中华第一剑”。车马坑虽然没有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大,可在时间上要早700多年,且秦兵马俑是陶制的,虢国车马坑却是真车、真马的随葬。
    
   虢国遗留下来的文化是令人惊奇的,但还没有惊奇过那个虢国的故事——“假虞灭虢”。
“假虞灭虢”是东周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汉语成语典故。  

      在虢、虞国之北为晋国。周惠王时,晋国国君为晋献公。晋献公欲成就霸业,频频对外用兵,兼并或控制了邻近数十个小国和狄、戎部落。晋献公欲渡河南下,开疆拓土,虞国和虢国成为其下一步要兼并的对象。晋国很强大,而此时虢国也很强大,它的疆域北至黄河以北的下阳城(今山西平陆县南部),西达今陕县、卢氏,南达今嵩县北部,东至今渑池县境,其都城为上阳城(今三门峡市区李家窑村一带)。而毗邻晋国的虞国比较弱小,但地势险要,是晋国通往虢国的必经之路。虢、虞两国相互依存,结成联盟。
      

      晋献公使用大臣荀息之计谋,出兵伐虢。遂请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屈产之马贿赂虞公,借虞国之道,出兵伐虢。献公以璧、马交付荀息,使其出使虞国,说服虞公。那虞公贪图白玉璧和千里宝马,竞许诺晋国假道伐虢。虞国大夫官之奇劝谏虞公说:“虢,虞之表也,唇亡齿寒,晋今日取虢,而虞明日从而亡也!”虞公不听,遂许晋国。晋献公得虞国借道,遂拜里克为大将,率军长驱直入,一举攻陷虢国要塞下阳。晋得下阳,继而挥师渡黄河,直逼虢都上阳。虢公丑率军与犬戎在桑田相持,闻听晋师已破下阳关隘,急急回师相救,又被犬戎兵掩杀一阵,大败而走,随身只带得数十骑,奔都邑上阳守御。公元前6558月,晋兵团团围住上阳,四门攻打,怎奈城中虢公丑率众拼死抵抗,急不能破。自八月至十二月,上阳城中樵采俱绝,连战而不能退晋兵,士卒疲惫,百姓日夜号哭。晋军使人用箭射书城中,要虢公丑降晋,虢公丑怒斥说:“吾先君累世多为王的执政卿士,吾不能降晋之诸侯。”遂乘夜开城,带领公族突围,率家眷奔京师洛邑。虢公丑既去,守城士卒亦无斗志,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师攻陷虢都上阳,虢国灭亡。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言易也。”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虢国是周王朝的股肱之国。更为关键的是,过去认为周王室东迁后便王权衰落的传统观点已经被否定,虢国被灭才是东周历史的真正转折点。    
       

 这真让人一下子转不过这个弯儿来,却的确是一种真实。
    
     按照历史的记载,虢国是周文王之弟的封国。虢国的最大特点是崇武尚勇,《说文解字》分析“虢”字的原始含义是一只英勇善捕的猛虎,其字形就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虎与一柄手执的叉在搏斗。可能正基于此,自西周开始,虢国国君在很长的时间里一方面充当着周王室卿士的职位,直接为周天子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就是在军事上唯周天子马首是瞻,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倾力为周王朝效劳。西周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按照一般的眼光,诸侯国在主子面前表表忠心、拉拉近乎是可以理解的。让人想不到的是,东周时周天子的威权已经岌岌可危,虢国不仅没有见风使舵,更成为了马前卒,尽心护卫着风雨飘摇的周王朝。比如:
    
     公元前706年,虢国军队随周天子讨伐以下犯上的郑国;
    
     公元前703年,虢国征讨晋国都城曲沃,奉周天子之命两立晋侯;
    
     公元前673年,王子颓拥兵自立,虢国与郑国率兵平定内乱,帮助在外流亡的周惠王重新登上王位。
    
     即使在亡国之前,虢国仍然是一辆永不疲倦的战车。
    
     公元前667年,虢国两度讨伐晋国;
    
     公元前664年,虢国奉命讨伐樊国;
    
     公元前660年,虢国征服犬戎,彻底消除了犬戎对周王室的威胁。
    
     这实在称得上是战绩累累、战功赫赫。在东周初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虢国的东征西讨、竭力维护,周王朝与西周时的盛世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政治舞台上还是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的。
    
     这在虢国被灭前后,周王朝的存在状态和对待诸侯国态度的变化有着明显的体现。据《史记·秦本纪》载,东周初期秦文公曾打败犬戎,将西周的故土献给周王室;《水经注》则记载周王室和虢国的军队曾经一块儿俘虏了不听话的芮国国君。这说明周王室对西边的故土和一些同姓小国还是控制在手的。东边的情形也是如此。有这样一件事: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由于无法安定民心,便去请教石
,石说如果能朝见周天子就可安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王室在当时的分量和人们对于周王室的态度。东周初年有所谓的郑庄小霸、齐嬉小霸,可周王室对其霸权一直并不承认,即便在齐桓公建立霸业之初,周王室似乎也并不认可。
    
     但是,在虢国被晋国所灭后,周王室骤然失去了强有力的臂膀支持,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先是对齐桓公仰仗有加,继而对称霸的晋国几乎成了唯命是听,还远甚于对待齐国。当然,这里有齐国姓姜而周王室与晋国同姓姬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周王室与强大的晋国近在咫尺,晋国紧紧扼制了函谷关至潼关的桃林之塞,周王室在虢国被灭后防御屏障大失,复兴的希望彻底幻灭了。所以,正如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说的:“晋灭虢。是为东周盛衰一大关键。”从此,东周才全面进入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霸权时代。
    
     虢国就这样被晋国无情地吞噬了,走的是如此匆匆,又是怎样的无奈。按说,东周后周王朝的衰落是大势所趋,虢国是应该清楚这一点的,但它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很有些后世的诸葛孔明力挽蜀汉的悲壮,从传统的忠君观念来看,这是完全值得称颂的。
    
     两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虢国的赤胆忠心我们只能从发黄的史籍中去了解,它的崇武尚勇,它的强大军力,却在虢国博物馆有一个充分的展现。导游说,博物馆的设计很有意思,从空中看,展厅、办公区与山墙、照壁连在一起,活像墓内随葬的周代战车。在那样一个时代,战车是冲锋陷阵的主角,按照专家的推算,整个虢国墓地掩埋着相当于一个“机械化师”的装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