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电力改革:从“破冰者”到“试验田” - OFweek智能电网

 由感而发 2015-06-03

  OFweek智能电网讯:从2010年5月在全国第一个建立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成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破冰者”,到2014年6月启动蒙东地区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再到2014年12月末成为全国第二个输配电价改革“试验田”,内蒙古电力市场化改革步履坚实、成效显着,走在了全国前列。

  多边多赢——迈出改革关键一步

  能源资源富集、具有区属电网、具备竞价上网条件等独特优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市场建设先行一步的先决条件。

  2006年开始,自治区在国家电监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备电力市场多边交易。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以重工业为主的内蒙古经济造成重创,但自治区积极把握危机中的机遇,适时启动了电力多边交易试点,迈出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的一步。

  2010年5月6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是在我国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的条件下,由“发电、用户和电网”三方共同参、在“发电侧与用电侧”两端引入竞争机制的交易模式,通过交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力交易,打破了电网企业独家“电力买卖、垄断经营”的传统电力销售模式,构建了“发、用”双方按照市场机制直接进行电力交易的新格局,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方参与、双向竞争。电力市场由“发电、用户和电网”三方企业自愿参与,首次将“发电侧和用户侧”两端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构建了购售电双向竞争的市场框架。

  ——增量市场、适度竞争。采用计划电量和市场电量并行的办法,市场电量以增量部分为主,并优先保证、逐步放大竞争幅度,有利于计划电量渐进向市场电量的平稳过渡。

  ——价差传导、价格联动。通过价差传导,实现了销售电价、上网电价与大用户直接交易电价的联动;通过上网电价与下游产品价格联动,实现了发电企业和大用户双方的利益互动,利用市场机制科学引导电力消费与投资。

  ——模式开放、操作灵活。交易方式以协商交易为主、竞价交易为辅;交易周期分为长期、年度和月度,以月度交易为主。

  ——搭建平台、规范运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交易信息平台,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确保交易有序运作和对交易全过程监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