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世界名画《阿卡迪亚的牧人》

 东方竹马 2015-06-03


【名画国子监】是《老连环画》在羊年新推出的栏目,每天介绍一副世界名画,以飨读者,提高大家的鉴赏范畴,以画会友,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祝大家羊年吉祥!

——《老连环画》编辑部敬上


《阿卡迪亚的牧人

《阿卡迪亚的牧人》画作:【时间】约1638~1640 年 【尺寸】85 × 121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在这幅画里,三男一女四位牧人正在辨认墓碑上的拉丁文:“Et in Arcadia ego”,不管ego是否死亡本身,整个画面表现的确实是对“死亡”的讨论和思索。

《阿卡迪亚的牧人》赏析:画面上的风景是一处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几株荒疏的树木,峰峦挺拔的远山,背景是一片明净的蓝天。这样一处优美风景的地方,它的主题却是一片墓地。居于画面中间体积巨大的石碑和坟墓骤然增添了沉重、悲凉的气氛。 墓碑前面,四位牧人头戴花冠,拿着牧杖,正围着墓碑在辨读碑上的铭文。牧人的服饰都是仿效希腊雕刻风格的。一位半跪着的牧人正在读着碑上的文字,另一个年轻的牧人左手指着碑文在向其左侧的女牧人说着什么。石碑上的拉丁铭文写的是:“Et in Arcadia ego”,意思是“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的存在”。画面左侧一位站立的男牧人,左手伏在墓顶上,他低着头,似有缅怀之情。画面右侧身穿黄衣蓝裙的女子,无疑给画面增添了一丝亮色。据说她是美好人生的象征,她含颔垂首,默默地听着铭文,给人一种抚慰感。四个人有着四种神思,疑虑与抚慰,惆怅与哀思,围绕着一个人生的问题,让人们深深思索。女牧人的亮色,与男牧人的沉重构成了形象化的情绪对比,又使人们压抑到极点的心情透了一口气,毕竟人生中还有鲜明的亮色。女子平静的表情告诉我们:“死何足惧?毕竟阿卡迪亚是世人的向往之地。”

作者: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年)是十七世纪法国巴洛克(Baroque)时期重要画家,也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如果说法兰西民族绘画形成于17世纪,那么普桑可谓“法兰西绘画之父”。《阿卡迪亚的牧人》为其重要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