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独秀(1879.10.9—1942.5.27),安徽怀宁人,原名乾生、谱名庆同、字仲甫。曾用的别名、别号有众甫、重甫、程重辅、由己、三爱、熙州仲子居士、盛唐山民、陈仲、仲、cc生;二次革命失败后,又署:只眼、实庵;建党后,曾用程志孟;后期则以撒翁、顽石等署名,更别署:雪衣、三户、儿等;别名:明宜、季丹等。1914年始署独秀山民,嗣后专用陈独秀为名,成了世界著名文化名人之一。他出生于旧式知识份子家庭。“习儒业十二世矣,而功名俱未显。”祖父陈章旭(字晓峰)只是个“盐提举衔候选知县”。仅其叔父中了举,官至后补道,遂称安庆世家。父辈有兄弟四人,唯父亲衍中生长子孟吉次子独秀二人。独秀出嗣叔父衍庶(昔凡)为子。生父衍中束发读书时,值太平军攻占安庆,其母在流亡中仍为子择师授读。并告诫曰:“吾家累叶以书为业,毋至若辈而坠读书种子也”。衍庶在官宦之余犹雅好金石书画,崇尚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自颜其居曰“四石师斋”。独秀生长于这样的家庭,有充分的文史熏陶、古文与书法的训练也是很自然的(沈寂《陈独秀传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