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端明集》宋-蔡襄

 南靖草堂 2015-06-04

集部 別集類

端明集 四十卷

蔡襄

 

提要

《端明集》(蔡忠惠集)四十卷。宋蔡襄撰。襄有《茶錄》,已著錄。《宋史·藝文志》載襄集六十卷、奏議十卷。《文獻通考》則作十七卷。多寡懸殊,不應如是。疑《通考》以奏議十卷合於集六十卷,總為七十卷。而傳刻訛舛,倒其文為十七也。然其初本世不甚傳,乾道四年王十朋出知泉州,已求其本而不得。後屬知興化軍鍾離松訪得其書,重編為三十六卷,與教授蔣邕校正鋟版,乃復行於世。陳振孫《書錄解題》惟載十朋三十六卷之本。與史不符,蓋以此也。元代版復散佚,明人皆未睹全帙。閩謝肇淛嘗從葉向高入秘閣檢尋,亦僅有目無書。萬曆中莆田盧廷選始得鈔本於豫章俞氏,於是御史陳一元刻於南昌,析為四十卷。興化府知府蔡善繼復刻於郡署,仍為三十六卷,而附以徐《火勃》所輯《別紀》十卷。然盧本錯雜少緒,陳、蔡二本均未及銓次。後其裏人宋玨重為編定,而不及全刻,僅刻其詩集以行。雍正甲寅,襄裔孫廷魁又裒次重刻,是為今本。觀十朋序稱所編凡古律詩三百七十首、奏議六十四首、雜文五百八十四首,則已合奏議於集中。又稱嘗於張唐英《仁英政要》見所作《四賢一不肖》詩,而集中不載,乃補置於卷首。又稱奏議之切直、舊所不載者並編之。則十朋頗有所增益,已非初本之舊。今本不以《四賢一不肖》詩弁首,又非十朋之舊。然據目錄末徐居敬跋,則此本僅古今體詩從宋玨本更其舊第。其餘惟刪除十五卷、十九卷內重見之《請用韓琦、范仲淹奏》一篇而已。則與十朋舊本亦無大異同也。襄於仁宗朝危言讜論,持正不撓。一時號為名臣,不但以書法名一世。其詩文亦光明磊落,如其為人。惟其為秘閣校勘時,以《四賢一不肖》詩得名,《宋史》載之本傳,以為美談。今考其時范仲淹以言事去國,餘靖論救之,尹洙亦上書請與同貶,歐陽修又移書責司諫高若訥,均坐譴貶謫。襄時為秘閣校勘,因作是詩,至刊刻模印,為遼使所鬻。夫一人去國,眾人譁然而爭之,章疏交於上,諷刺作於下。此其意雖出於公,而其跡已近於黨。北宋門戶之禍,實從此胚胎。且宋代之制,雖小臣亦得上書,襄既以朝廷賞罰為不公,何難稽首青蒲,正言悟主?乃僅作為歌詩,使萬口流傳,貽侮鄰國,於事理尤為不宜,襄平生著作,確有可傳。惟此五篇,不可為訓。歐陽修作襄墓誌,削此一事不書。其自編《居士集》,亦削去《與高司諫書》不載。豈非晚年客氣漸平,知其過當歟?王十朋續收入集,殆非襄志。讀是集者固當分別觀之,未可循聲而和也。

四庫全書_集部_別集類
書名:端明集
端明集 提要
端明集 卷一
端明集 卷二
端明集 卷三
端明集 卷四
端明集 卷五
端明集 卷六
端明集 卷七
端明集 卷八
端明集 卷九
端明集 卷十
端明集 卷十一
端明集 卷十二
端明集 卷十三
端明集 卷十四
端明集 卷十五
端明集 卷十六
端明集 卷十七
端明集 卷十八
端明集 卷十九
端明集 卷二十
端明集 卷二十一
端明集 卷二十二
端明集 卷二十三
端明集 卷二十四
端明集 卷二十五
端明集 卷二十六
端明集 卷二十七
端明集 卷二十八
端明集 卷二十九
端明集 卷三十
端明集 卷三十一
端明集 卷三十二
端明集 卷三十三
端明集 卷三十四
端明集 卷三十五
端明集 卷三十六
端明集 卷三十七
端明集 卷三十八
端明集 卷三十九
端明集 卷四十
全書701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