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折射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木立 2015-06-04

从互联网谈起。


互联网是好的,我们拿它来玩乐,办公等也需要它。但是似乎仅此而已,它给了人生活的享受,然而却没有带来多少工作。


互联网的科技革命,与电力革命,汽车革命都不一样。即它本身不创造多少工作。闻名遐迩的facebook服务十亿多人,然而它本身不过2000员工,twitter更少,仅300多员工。你觉得这好了么?似乎很好,这么少的员工活出了价值。然而它并没有对促进普通人的工作又什么用处。

电力革命,汽车革命等等,产电产汽车,要招收工人,促进就业,那时实打实的。但网络对劳动者的需要就非常少。这会是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娱乐过了,然后怎么工作?到哪里去找工作?


互联网似乎提供了些工作,比如程序员之类的,但这种工作本身就非常少。倘若普通劳动者都做了程序员,好家伙,大家都争着创造网站,收取广告,供人们享用,获得快感。那么,这些消费者的钱财应该从哪里来呢?消费者就是程序员本身?那么这是个零和博弈,我之所失必你之所得,能积累的是骗钱高手。钱从左手倒右手,并没有多一点。大家都忙着创造娱乐,把根本的吃饭问题给忘了么?这就是个矛盾。


吃饭,用电等等,都是来自传统工农业。这些行业的工人获得了工资,来享用互联网的好处,生活更方便么。他们也不指望互联网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工作。由此可见程序员的收入,领了薪水要吃饭,实际价值取自于谁。社会对他们的需要并不多。再比如,互联网的娱乐文化里有段子手,收入貌似很高,但他们必然也不会很多。互联网的游戏有很多开发人员,收入貌似不少,但游戏谁来打呢?他们总不能自己开发自己来打,大众也得有工作才能拿出精力来打游戏——打发闲暇时间,当然不是失业时间。


如上是说互联网提供人生活的好处,但并不带来多少就业。那么它就只有好处?并不是。它还会消灭很多就业。比如未来物联网化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于是就高度自动化了。人们都不必亲自生产了,是不是就代表人类开始过上崇高的精神生活了?依旧不是,自动化是要排挤工人的。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创造出的新工作,与排挤的传统工人哪个更多呢?


当然是传统工人被排挤的多。为什么呢?因为传统工人代表低效率,互联网技术工人代表高效率。必然是互联网的引入能带来更高的利润才被使用,那么就是说,大量领较低薪水的传统工人的效率不及少量领较高薪水的互联网技术工人。如此,排挤的劳动者比新增的劳动者更多。互联网终将进入一切行业,都将产生类似的效应。


这样说,互联网的发展,对工人的就业形成了“净排挤”,也就限制了市场需求本身。你可以说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分工,不过新的分工也是有旧的胚胎的。问题就在于新旧更迭,到底使用的劳动力更多还是更少。现在可以认为,是更少。互联网本身并不大量吸收劳动力。这不是广大的素质普通的劳动者的去处,对那些力图摆脱农村生活的劳动者的就业没有任何作用——他们才是新增需求的主力。技术的进步,如机器人的使用,恰好让他们丢工作。他们的劳动力价格得与机器人竞争。那么就得享受更加悲惨的待遇。


你看到问题所在了么?我还是精炼地总结下——每个人的合理劳动时间是每天八小时,走进现代生活的现代人在充分就业中,完全占满八小时,发薪水,最充分的市场需求。然后把科技因素加进去——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提高效率,假若提高一倍,那么人们将用四小时替代八小时。似乎人们会过得更轻松些。但是资本主义以利润为目的,它绝不肯这样做,它必然是以一半人维持八小时,而将另一半人排挤掉。原来所有人可以因科技进步得到的一半闲暇,变成了一半人的全部失业,另一半人丝毫闲暇不得。这才是问题所在。


我说的传统工人,需求靠市场获得,是完全需求者。把他们排挤掉,换上更少的高科技工人,,需求就会萎缩。这个问题,只有不完全需求者——小农进城务工才可弥补需求,让高科技工人介入与传统工人维护工作并行不悖,但这就得持续不断地进行城市化扩张,一旦这个扩张停止,资本主义就完了。就是说,城市化完成,市场总扩张即结束。接下来便是科技继续发展,不断压缩劳动总时间了。资本主义下就代表不可逆的失业规模。这将促成整个制度走向崩溃。


因此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可以认为是当下资本主义失业严重的罪魁之一。科技进步无可指摘,根本上还是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本身,这是个体制问题。可以大胆地判断,资本主义在城市化完成后,将与科技进步本身格格不入。科技每一点进步都在扼杀劳动者的就业。因此可以找到当下债务危机的根源——不就是劳动者的福利太高了么?为什么太高了?因为劳动者失业,创造不出福利保障的价值来。劳动者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科技进步把他们的工作剥夺了。那科技进步是错的么?不,先生,错的不是科技,而是制度。什么制度?以利润为目的的市场经济制度。


有什么新体制可以替代么?当然有,为什么不均摊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呢?为什么不让每个人都获得闲暇,而不是失业呢?这就不是市场经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