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天宇:留俄手记之三十九——特维尔游记

 济宁二中谭天宇 2015-06-04


 

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俄罗斯又到了比较适合外出旅游的春夏季节。五月初的时候,我们即将迎来劳动节和胜利节的假期。我的室友们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计划着在这两个假期里去哪里玩的问题了。

遇到这种事情,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和我商量,毕竟以前在俄罗斯他们并没有多少外出旅行的经验,而且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也说不上熟悉。当他们来问我的时候,我便建议去特维尔。对这座城市,我一直有要去的想法;而且五一假期时间也不长,去这座城市时间也正好足够;特维尔市正处在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沿线上,每天都有很多趟列车经过,去一趟较为方便。我说了这些想法后,他们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我们便组成了一个四人的旅游团,由我和张爽到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买了票。

5122:00,我们收拾好此次旅行所要带的东西后,出了宿舍门,踏上了前往特维尔的旅程。坐上有轨电车,不多时我们就到了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的莫斯科火车站。虽说此时已是深夜,但是莫斯科火车站内人流来来往往,并不比白天的时候少。

我们所乘坐的这趟列车是由圣彼得堡开往莫斯科的019УА次列车。在本人乘坐过的俄罗斯的列车中,这一趟车是较为豪华的,里面只有四人一间的包厢和两人一间的套间。我们四人刚进入包厢不久,就有一位服务生来询问我们需不需要第二天早上提供早餐。与我和张爽同行的另外两名女生还从未在俄罗斯坐过火车,她们几乎对什么都感到极为新鲜,叽叽喳喳地议论了很久,而本人则进入车厢后不久便倒头大睡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52日的6时了,车厢的服务生给我们送来了一人一杯茶。我们喝完茶后不久,列车就缓缓驶入特维尔车站,我们从车上走了下来。出站后我们发现,由于我们的列车来的太早,车站前几乎找不到一家开门的商店。就算在很多地方都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在这里的工作时间是9:00-21:00。绕着火车站前的广场转了一圈,才发现开放的仅仅有一家麦当劳。

 
特维尔市的有轨电车

我们不得不选择在这里进早餐,吃完早饭后来到大街上,见到此时的行人仍是相当稀少,但是好在公交车已经开行了。同行的杨盛瑞事先查好了公交线路,我们就在麦当劳门口的有轨电车车站等来了5路有轨电车。圣彼得堡的大部分有轨电车已经换上了二十一世纪的新车,而特维尔的一看上去就知道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这里的有轨电车票价仅仅是圣彼得堡的二分之一,才14卢布。相比汽车来说,这趟有轨电车确实开得比较慢,不过这正适合我们好好观赏一下特维尔的景色。这座城市的绿化搞得颇为不错,一路上街道两侧所见都是高大挺拔的绿树。

车过了伏尔加河上的大桥后,我们在这里下了车。这里就是特维尔市的市中心,它座落在伏尔加河与特维尔河的交汇处。刚下车我们所见的就是伏尔加河,与在雅罗斯拉夫尔见到的相比,此处的伏尔加河还窄一些,因为它刚发源不久。走到桥上一看,有些发黑的河水从桥下的涵洞中缓缓流过。

“河水为什么显得这么黑啊?”史迪文问我道。

“这不是污染的结果,”我回答说,“伏尔加河上游的两岸主要是亚寒带的森林,树叶形成大量黑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所以河水也就变成了这种颜色。”

 
特维尔的河港建筑

随后我们沿着伏尔加河边的花园走到了伏尔加河与特维尔河的交汇处。这里有一处河港,一艘小型轮船正停靠在码头上。这艘船是一只游轮,船舱里面摆着十几张桌子,此时的它上边还空无一人。这处码头不远处就是特维尔市的河港建筑,这座三层的建筑红黄相间,在黑水和蓝天的映衬之下显得极为醒目。从建筑规模来看,这处河港确实是不小的,当年的这里想必是各色船只来来往往,码头上水手们忙着装货卸货。河港的建筑中有一个巨大的拱形走廊,上面的拱顶有十余米高,人站在下面望着顶端顿时有种觉得自身颇为渺小的感觉。在圣彼得堡、诺夫哥罗德和雅罗斯拉夫尔,我都曾看到过市中心附近有这样的回廊,主要是供过去从事贸易之用。特维尔的这处市集回廊规模确实不小,但我们来访时却是一个人也没有。随着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的发展,水运在这里已显得不再风光。我们走过这处曾经的繁华之地,从斑驳的红砖墙和呼呼作响的风声中找寻一丝历史的记忆。

特维尔这座城市就是靠着地处伏尔加河与特维尔河的交汇处、拥有着便利的水运条件而发展起来的。比起最为罗斯国家里古老的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它显得年轻得多。据编年史记载,特维尔市于1135年建城于我们此时所在的伏尔加河与特维尔河的交汇处。当时这座城市曾经是伏尔加河上游地区贸易繁荣、人丁兴旺的城市,虽说后来蒙古入侵一度对这座城市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可后来随着留里克王朝的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被册封为特维尔大公,这座城市又重建和繁荣起来。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以特维尔为都城,在伏尔加河上游地区建立了特维尔公国。

但是这曾经的繁华如今却变成了过眼云烟,中世纪东欧频仍的战火中,这座商旅辐辏的繁华城市也未能幸免。如今当我们来到这座城市兴起的伏尔加河与特维尔河的交汇处时,只看到一座人去楼空的集市、一条系在河边的孤舟与一位在垂钓的长者。此情此景,不由地使我们感而慨之。

 
阿法纳西·尼吉丁塑像

随后我们沿着伏尔加河的临河街向河的上游走去。伏尔加河边有着很多花园与绿地,随着春季的到来,这些草木都已经恢复了生机,变得绿意盎然。在满园春色中向前走了一段距离后,我们看到了一座连同底座足有五米高的雕塑。这尊雕塑所展现的是一位中年的俄罗斯男子,他身穿着俄罗斯中世纪时的长袍和皮靴,手里拿着一份地图,正在昂首阔步地前行着。看了纪念碑底座上的铭文,我知道了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阿法纳西·尼吉丁(Афанасий Никитин)。他1466年从家乡特维尔出发,沿伏尔加河入里海,抵达波斯。在波斯居住一年后,阿法纳西·尼吉丁与1469年春抵达波斯湾港口忽里模子。然后出波斯湾,东渡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巴赫曼尼苏丹国,在其地旅居三年。1472年启程回国,他先西渡至东非,然后北上经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小亚细亚,抵达黑海南岸的特拉布宗,渡黑海到达克里米亚半岛的卡法回国。但可惜的是他没能返回自己的家乡,在距特维尔不远的斯摩棱斯克去世。他将自己游历的见闻整理成《三海纪行》一书,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尤为详细。

现在的我们乘飞机前往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印度说不上是什么难事,但是在十五世纪的时候,旅行可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那时候他所面临的可不止是山高路险、惊涛骇浪,还有横行的盗匪与对那些地区茫然的无知。但是他面对这些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前行了,尽管他无法像比他早半个世纪的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那样,有着数量巨大的军队为之提供保护。作为第一个到达印度洋沿岸地区的俄罗斯人,他留下了相当珍贵的记录。他所体现出的这种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精神,直到今天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距这座雕像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一座博物馆。看了门口的介绍说明我们得知,这里原来是一处富商的宅院,这位富商在十九世纪时是特维尔市数一数二的财主,他在十九世纪中叶兴建了这座房子。高墙围着的正中央是一片空地,空地西侧有一口水井,上面仍然保持了当年的井轱辘、木桶和麻绳。大院的两侧座落着房屋,其中东侧为一座黄白相间的二层小楼,上面覆有绿色的金属瓦。而院子西侧仆人们居住的房子则显得简陋得多了,仅仅是低矮的木头小屋,上面什么漆都没涂。在他们居住的房子边还有着一座高大的仓库,想当年里面曽存有不少贸易的货物。

结束了对这处富商宅院的参观后,我们步行走过了横跨伏尔加河上的大桥。下一步我们准备参观的是萨尔蒂耶夫-谢德林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位于特维尔市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是根据他曾经居住过的一栋两层小楼而改建的。

 
米哈伊尔·叶夫格拉福维奇·萨尔蒂耶夫-谢德林纪念馆

米哈伊尔·叶夫格拉福维奇·萨尔蒂耶夫-谢德林(Михаил Евграфович Салтыков-Щедрин1826-1889年)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讽刺作家暨小说家。他出生在特维尔的斯帕斯-乌果尔村,并在特维尔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这座纪念馆我们一进门就见到了他的一尊铜像,随后我们按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引,先到二楼进行参观。二楼的几间房间是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曾经生活与创作的地方,这里仍然保持了当年的原貌。另外一间展室里,还向参观者展示了他写作用的羽毛笔以及他的部分手稿。展室的墙上挂着当时特维尔城市的风景画,从中可以得见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当年的生活环境。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早期作品《外省散记》充满了对俄国农奴制的辛辣讽刺。当1861年改革、农奴制被废除后,他认为俄国社会的状况并非改善而是更糟,他的讽刺作品开始针对整个专制政体和宗法制社会。其代表作有描绘专制政体对人民压榨的《一个城市的历史》和一个家族三代人堕落的《戈洛夫廖夫老爷们》。晚年由于沙皇俄国报刊检查制度愈加严格的原因,他被迫放弃讽刺方法,而转为创作描绘现实的小说和童话、寓言等作品,如《童话集》和《波谢洪尼耶遗风》。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作家之一,他被称为“讽刺百科全书”。由于萨尔蒂耶夫-谢德林的作品针对的都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所以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外还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走出了萨尔蒂耶夫-谢德林纪念馆时,时间已经是正午了,我们便决定在附近找地方用午餐。沿着城市中狭窄的巷道走了有几分钟,我们感到面前一片豁然开朗:我们来到了一处面积比较大的广场。而这处广场的正中央是一尊高大的铜像,铜像所展现的是一位中世纪骑士的形象。我看了一下底座上的铭文,知道了铜像的人物是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他在位的期间是特维尔大公国最为强盛的时期。1304年,他获得金帐汗国大汗的封谕,成为全俄罗斯大公,当时的特维尔也成为了罗斯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但在这位大公去世之后,特维尔公国在与莫斯科公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1327年,莫斯科公国与金帐汗国的联军攻克了特维尔,从此特维尔公国一蹶不振。今日的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拥有115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而特维尔却只是一个州首府、伏尔加河畔一座仅有40万人口的小城而已。

之前笔者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中有不少史家把特维尔大公描绘得富有西方骑士精神,光明磊落、崇尚公平;而莫斯科大公则显得残忍、狡猾、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当然,这些史家——尤其是西欧国家的历史学者——对莫斯科大公国乃至此后的沙皇俄国,是存在很大的偏见的。公平正义、光明正大这些显得很崇高的字眼和原则在乱世未必是行得通的。特维尔公国的失败在于它在金帐汗国仍然很强大的时候,不合时宜地想要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其失败虽然令人惋惜,可是却在所难免。历史学家的无奈就在于——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都可以通过控制一些要素(如光照、温度、速度、试剂的量等)来达到人们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可是历史学家却不能,他们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记录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改变历史事实本身。

在这座广场四周就有数家饭店与咖啡馆,我们选了其中一家入内就餐。里面装饰成俄罗斯中世纪民居的样子,独具一番特色。去俄罗斯中小城市游玩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比圣彼得堡低得多的物价。我们四个人在这里只花了不到两千卢布便吃饱喝足了,这在圣彼得堡市不可想象的。吃过饭后我们要了一壶茶,他们都很饶有趣味地听起了我讲述以前在俄罗斯的游历。

从这家饭店出来后,我们继续在特维尔的街巷里游览。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极为快节奏的生活相比,居住在这座小城市里的居民显得很是悠闲。汽车与行人的速度都比较慢,在闲静之中享受着这春季的午后时光。我们走了有半个小时,到达了这一天我们准备前往的最后一站——特维尔中世纪兵器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与我们此前参观过的许多博物馆不同的是,它是一家私立私营的民间博物馆。展室利用了一栋大楼的地下室改装而成,虽说面积不算大,但里面展品之丰富却让我们为之瞠目结舌。几张木质的大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刀、剑、矛、盾等兵器,墙角则是放着许多盔甲。我看了一下这些兵器,有中世纪俄罗斯样式的,也有拜占廷以及拉丁样式的。而且这家博物馆还允许我们拿着这些兵器摆各种姿势拍照。这可是极为难得的,因为我们去过的几乎所有博物馆里的展品让观众碰一下几乎都不可能,更别说拿着拍照了。由于笔者研究中世纪东欧历史的缘故,明显对拜占廷和俄罗斯样式的兵器更为有兴趣,模仿《中世纪全战·天国王朝》中的阿拉玛诺剑士和步行拜占廷枪骑兵分别摆拍了一张。

 
笔者在特维尔的中世纪兵器博物馆

参观完了这处博物馆后,我们步行回到了火车站,坐上了返回圣彼得堡的列车。在下一期的《留俄手记》里,笔者将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俄罗斯看戏的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