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艳过时光的女子——赵慈

 王哪儿蹽儿啊 2015-06-04




极目银河漾素辉,满庭秋影入霏微。

四廊月转无人到,自折荷花带露归。

——《杂兴》


这首诗平中见奇,以周围环境和景物予以烘染,意境高妙,给人以无穷意韵的回味。诗作者是一乡村女子,清代才女赵慈。


翻阅中国古典历史就会发现在家族文人群中,就会发现赫赫有名的父女要数东汉的蔡邕、蔡文姬父女和清代的赵执信、赵慈父女。


据《赵执信墓表》记载,赵家原本是淄博市博山区官僚地主家庭,到了他这一辈是逐渐沦落了。不过,依靠祖辈留下的基业和荣誉,赵家的日子还算富裕。赵慈的母亲是典型的贵族小姐,饱读诗书,善于诗词歌赋。所以在赵慈很小的时候,她能记得的就是母亲总是喜欢带着她们写写画画,从没间断过。但在1689年,父亲赵执信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好友洪升的戏剧《长生殿》,从此被削职还乡,家境逐渐衰落,沦为贫困。


在乡下居住的十年里,受父母的影响,赵慈接触了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逐渐喜欢吟咏诗词,创作手法新颖,风韵不凡。并且在父亲的指引下,用三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关于诗论著作的《诗学源流考》。


纵观赵慈作品,不免会发现她十五岁前的作品,都是对家境瘦骨支离的衰残之状的描写,字里行间,散发出对故园山水的欢喜和对京都繁华之怀念,茫然无奈之际,也传达出自己家人从此身心的劳顿与痛楚。


露满香街夜欲分,半床秋月一帘云。

不知何处砧声起,断续随声枕上闻。

——《杂兴》


十五岁那年,老天怜惜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赐予她一段好姻缘。经外婆刑部尚书王士祯的从妹王湘萍介绍,嫁给了当时十七岁的济南儒生朱崇善,一位居住在大明湖畔的勤奋老实读书人。


赵慈没想到还能在婚前见过朱崇善一面。也就恰恰是和朱崇善订婚不久,在大明湖畔的荷花丛中。


置身在河畔码头,远山、断岸、一处一景,无不是风景。而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白的,粉红的,在雨中格外娇艳欲滴。有的宛如含羞女子,低头掩袖。有的宛如热情奔放的歌姬,尽情怒放而欢闹。清风徐徐,暗香阵阵。烟光闪烁,柳絮纷洒的暮春景象,醉了岸上的赵慈,也醉了船上的朱崇善。


雨越下越大,朱崇善的船只不得不停靠岸边。和众多人一样,在大明湖畔的柳叶亭避雨。风吹动着朱崇善的青衫,撩拨着赵慈的青丝。虽然蓝衣布衫极为普通,但是身材不算魁梧的朱崇善眉宇间散发出的温文尔雅着实在一群凡夫俗子中显得与众不同。


十月,赵慈坐上朱家的大红轿子出嫁了,嫁给了让她念念不忘的朱公子。就这样,她嫁给了她的初恋。他娶了自己喜欢的女子。她的故事从此开始,她的诗词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夜深庭院寂无声,花底微风蟋蟀鸣。

侧卧玉床清梦觉,风吹修竹上帘旌。

——《夜深》


这首诗俗中有雅,隽永有味,意味隽永,故能雅俗共赏。赵慈把大明湖畔的夜景记载了下来,也把她的心描绘了一番。花香扑鼻的大明湖畔,夜很幽静,也很美丽,让赵慈深深的沉迷的不仅仅是这里的一景一物,还有这里的人。当然,词外的朱崇善心中也因为赵慈而有了一份牵挂,种下浓浓的爱恋,剪不断。让他感受到人世间百种柔情。


如若说女人是爱最伟大的诠释者,也是追随者。那么对赵慈而言,爱情就是她的胫骨,被相思病苦感染二十五年。


赵慈身为家里最小的女子,从她三个姐姐的婚姻里,她觉得身边有个知热知冷的人比嫁入豪门更值得人依靠。女人一生能嫁给一个懂你的人,那才是最大的幸福!所以,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对的时候遇见了对的人。


当然,赵慈偶尔也会为了猜猜朱崇善的心思,耍耍小聪明。有一天,赵慈说她想是看了戏剧中毒恋上谁了。但是不知道那个人的心思是否和她一样柔情似水,此情难寄的惆怅,所以想让他当当参谋。


朱崇善说像她这样的女子就是幼稚,精神空虚寂寞,就喜欢浪漫,容易一灌就迷糊,找不到方向。赵慈说他真的太不识趣,就该把他给抛在脑后。她就是喜欢任性,只要对谁有感觉就会缠着,就会恋着、想着。结果折腾半天,赵慈说你放心,我不会就这样轻易掉下去,陷入单相思的故事里不能自拔。朱崇善怪她不早说,让他还在一边担心。可是就在朱崇善上次说要回来时,赵慈却说可能那天回娘家,不见他。朱崇善说那是在威胁他。


针对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来说,能嫁给一个对自己知冷知热的男子,那是最幸福不过的了虽然朱崇善还不爱多说话,虽然偶尔说话还故意和她唱对台戏,依旧难掩稀疏的灯火下的相思,如烟花染指,决裂而浓艳。正如这首《踏莎行》。


碧藕生香,红榴吐艳。燕声娇泥谁家院。

年来慵自顾中庭,为嗔芳景频消换。

芍药摧残,荼蘼星散。名花不着薰风绾。

只缘苦雨暗相侵,韶华争不成差变。

——【踏莎行】


全篇抒发淡淡的哀愁,只从景物的变易和细微的感觉着笔,字宇含愁。不着实字,只是以景见情,烘染出寥落的心态。主人孤寂无聊、惆怅莫名之意绪,愈加不言而明。细读这首词,会感受到此时的赵慈体态轻盈,话语娇软,像三月的柳絮,随风起舞。想念开始笼罩在这位清秀聪慧的女子心头,挥之不去,成为三言两句。


据说在他们婚后的第一个秋天,原本是和朱崇善相约,一起在这里看秋日的黄昏,一起在凉亭品茶,一起在院子里看星星。可惜当时朱崇善正在外地私塾任教,未能和赵慈相聚,失约了。对于相爱的人儿来说,等待是一种煎熬,失约是一种打击。种种失落和丝丝缕缕的幽怨纠结成一团,让赵慈辗转难眠,写下了这首词。


玉露侵空阶,落叶堆荒径。

风雨连朝不放晴,故把秋光迥。

孤雁唳长鸣,素月悬清影。

桂谢荷枯次第归,谁伴黄花冷。

——《卜算子》


朱崇善后来看见这首思虑层深的词时,忍不住说了一句:唉,真个是让人不忍轻触的女子。


赵慈在一旁则淡淡的抬起头,轻轻的说:往事莫沉吟。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包裹着淡淡的伤感,让朱崇善心头一震,他怎么没想到自己柔弱纯情的妻子表面的淡定下,居然刻骨相思到让人需要用心去呵护,情感细腻敏感程度极高。


一段无奈、琐屑而颇具悲伤的对话,让他神魂惊悸,不觉为自己当初的失约倍加羞愧。他这才懂得,原来所谓的相约在树林采果子,不过是赵慈的一个美丽托词而已,其实是她们分开太久了。喜欢诗词的女子,不能没有爱情。


不过,作为一名家境中落的女子,赵慈的作品还是浸透了自身对生活的伤愁,抒发离索怀人之悲情,字字句句,浓化别绪,烘染凄凉况味。画景诗情,结构布局极缜密,极有分寸,笔触精细,思绪缠绵,天然浑成。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作品,皆意态兼善,神韵悠长,让人读来都滋生婉约之情。特别是她婚后的诗词,相思离愁之浓,一往而深。


这首《雪晓》是她婚后第一个冬天所写,收录在她《雪廷遗稿》里。全词语言清丽,不雕凿,却神情俱得,语意极含蕴,精微有致。


纸窗深掩苇帘垂,幽阁沉沉梦醒迟。

衣褶作棱起方觉,檐拗盈尺闲初知。


纷披高势倚松顶,扑簌寒声堕竹枝。

一自欧苏夸白战,谢家柳絮未为诗。


类似这样的词风在赵慈作品里很少,更多的是深厚感情,宛转曲折,婉约有致的闺怨诗词。


作为一个女子,爱情是赵慈的支柱。故此婚后的生活,让朱崇善成为了赵慈的重点,也为他瘦损憔悴,自怜自伤,写下了不少佳作。朱崇善更不知道,如若赵慈没有遇到朱崇善,或许赵慈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才女赵慈。


爱情,或许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神奇,成为一个才女的全部,让她染上了一身的泪,落下了一地的诗词,汇成凄冷奇绝的《灰心断肠诗词集》。字字句句,都是缠绵悱恻的情意,都是朱崇善的影,都是对朱崇善的万般眷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