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方 ▎诊治咳嗽常用经方

 hoh999 2015-06-04



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重要病证,在传统中医学中,系指肺失宣降出现以咳嗽或伴有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认识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肺炎、间质性肺病、胸膜疾病、肺部肿瘤等疾病。

经方治疗咳嗽经验丰富,以注重个体差异,参照六经辨证,强调方证相应为特色。对应不同个体特征和病证兼夹,结合病程阶段,基层临床诊疗咳嗽常可运用下列方证。

初中期咳嗽诊疗

小青龙汤证

方证提要 咳嗽、气急而见恶寒,特别是背部怕冷,痰涕量多而稀,无汗或不易出汗者。

推荐处方 生麻黄5~10 g,桂枝10 g或肉桂6 g,北细辛10 g,干姜10 g,生甘草10 g,白芍10 g,北五味子10 g,姜半夏10 g。

注意事项 本方证的咳嗽在感冒、各种气管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中多见。适合本方证者的体质状况一般偏瘦,面色多青白色或青灰色,极少见面红光亮者,眼袋嘴唇暗淡不红,平时畏寒喜暖,口不渴或口渴饮少,痰液清稀量多,或痰液形如泡沫或蛋清,色较透明,落地如水。舌苔水滑。服用小青龙汤后,患者如觉口渴,身体微汗出,或小便量多而畅通等均为佳象。如有烦躁失眠、舌红脉数者,本方慎用。麻黄对心脏有多种影响,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常用加减 体弱且心悸喘促者,或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以及肺心病、肺气肿发作时,去麻黄,换成杏仁或再加山萸肉15 g;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暗者,加制附片10 g。如有烦躁,加生石膏30 g。

麻杏石甘汤证

方证提要 外感后出现发热可低可高、喘咳明显、痰涕黏稠、口渴烦躁、尿短而赤,汗出肤不干,舌红苔黄而脉数,小儿可见鼻翼煽动、唇干潮红。汗出可以表现为皮肤不干燥或潮润。

推荐处方 生麻黄10~15 g,杏仁10~15 g,生甘草5~10 g,生石膏20~30 g。

注意事项 本方证常见到咳嗽伴气急气喘、痰液鼻涕黏稠,口渴不恶寒或恶热喜冷饮,口干口苦等。一些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可出现以上情况。因含有麻黄,小儿佝偻病、心脏病、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者慎用。本方不宜长期服用,通常使用2~3 d。

常用加减 痰多或小儿患者可以加绿茶,名五虎汤;咽喉痛、痰黄黏稠者,加黄芩、桔梗;胸闷烦躁者,加生山栀、连翘。

半夏厚朴汤证

方证提要 咳嗽或咳喘见咽喉异物感,黏痰多,胸闷腹胀,舌苔腻者。

推荐处方 姜半夏25 g,茯苓20 g,厚朴15 g,紫苏叶10 g,生姜25 g。

注意事项 本方证在急慢性支气管炎、咽源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中较常见到,常需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合方治疗。本方特别适用于颜面部水肿而频发咳嗽,伴气急气喘、胸闷腹胀、痰夹泡沫样者。本方治疗咽喉痒、干咳无痰的咽源性咳嗽,可以采用少量频服的给药方法,每天服用4~5次,效果更佳。孕妇慎用。

常用加减 伴有咽痒咽干,咳嗽少痰,可加桔梗10 g,生甘草5~10 g,或合用麦门冬汤;久咳常有合用小柴胡汤的机会;伴有失眠、焦虑、胸闷、出汗者,加山栀15 g,连翘30 g,黄芩10 g,枳壳15 g(即八味除烦汤);对一些“老慢支”患者,常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咳嗽气喘、呼多吸少,痰液量多、色白清稀,腰腿软弱,舌白苔腻滑者,加肉桂、当归、甘草、前胡等药化裁为苏子降气汤。

中后期咳嗽诊疗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

方证提要 表证已去,气上冲而咳嗽频频、吐痰清稀,头晕胸闷,时有心悸,苔白便稀。

推荐处方 茯苓15~30 g,生甘草10 g,干姜10 g,北细辛5~10 g,北五味子10~15 g。

注意事项 本方可看作是服用小青龙汤病情好转后的续转方。

在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热象不明显,表现为咳吐稀白痰液时常要考虑到本方证。

本方证虽无明显表证,但患者常自觉口鼻内或舌面有冷气,或咽下唾液也觉冰冷,大多无口渴,口内有清水,或颜面松浮如水状。常伴有头晕失眠。

本方证者多有过服清热剂或过用抗生素或输液治疗的治疗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