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点评】三米深:科 桑(李需 点评)

 洒金谷365 2015-06-04

科 桑

三米深

清澈的溪流生于天山,流经我的前世,流经我的指尖,流经倒伏在溪床上的枯木,流到科桑的牧场。

洗净了草甸和灌木,洗净了天光和云影,洗净了附着于我心灵的尘埃。

云杉和骏马一起跑上碧绿的山坡,流云和苍鹰一起翱翔于天际,它们共同守护着草原,不慎闯入了我的镜头。

我也张开了双臂,我不会飞翔,我只能借助诗歌的翅膀,走到耐旱的植物中间,走到信步的牛羊中间,走到雪白的毡房中间。

一个哈萨克姑娘向我伸过手来,我迟疑不决,不敢走上前去。她说:“欢快的跳吧。”

我也加入了她们,我不会跳舞,我只能借助诗歌的舞步,向悠扬的牧歌走去,向相拥的天空和大地走去,向另一个我走去。

小伙子,去吧,没有人会拒绝你。

我们脱下面具,我们牵起双手,我们围成一圈,我们停停走走。她的掌心是湿润的,像针叶上凝结的露水。

我期待一场雨和雨后的彩虹,我渴望放牧一种缓慢的生活。没有空间的压迫感,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感。

在那遥远的地方,到处飘荡着奶茶的清香。天山脚下,我告别了流浪,在你对岸的河滩放下行囊,搭一座毡房,牧马,放羊,像草原石人,将你守望。

每一片天空都充满想象,每一颗石头都很安详。我怀抱一只冬不拉,在孩子的簇拥中,边弹边唱,把草原之夜变成诗歌的海洋。


【李需点评】

《科桑》是诗人三米深一章游记体散文诗。游记,就是记述和再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情。但怎么用诗来写游记呢?三米深为我们创作了一个典范。

诗人沿着清澈的溪流到科桑这个地方,他的心情是清澈、明亮,甚至是含着一丝温情和别样的兴致的:“流经我的前世,流经我的指尖”。为什么是前世和指尖呢?接着,诗人用了三个“洗净”向我们揭示了科桑的透明和干净,这也就是诗人所说的“洗净了附着于我心灵的尘埃”的那种干净吧。写游记的高手,不仅仅是记述,更主要的是体验。三米深作为诗人,他的体验也就像诗一样既折射着人生的深度反思,同时也折射着诗性的光芒。此时此刻,诗人陶醉了,陶醉在云杉、骏马、流云、苍鹰以及那样一种透彻的碧绿和一座座雪白的毡房前。当然,诗人的陶醉不仅仅是这些自然的表象,他在科桑的日子,更难以自拔的是那种古老的、原始的或者说是一种民族的和谐里。他在一位哈萨克姑娘的盛情相约下,走向了“悠扬的牧歌”,走向了另一个不再忸怩作态的自我。人性在长期的压抑中,得以复归我们的本真。这种真是纯洁的、高尚的,没有杂质杂念的。

诗人的感觉来了:“她的掌心是湿润的,像针叶上凝结的露水。”这样的感觉给诗人带来了舒缓和甜美,也使诗人重新回到了那遥远的牧歌式的生活里:“每一片天空都充满想象,每一颗石头都很安详。”


【作者简介】

1963年生,山西芮城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站在远方眺望》《拐个弯是村庄》《屋顶的月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30余种选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