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用耐心、策略和智慧,三阶段完成“去家族式管理”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6-04

 用耐心、策略和智慧,三阶段完成“去家族式管理

文/盛高咨询合伙人 赵日磊

【案例】

三十二岁那年,我凭借满腔热血,拉来一帮亲戚从承包工程做起,谈项目、吃大锅菜、睡板房、和工人同吃住,可谓历经风雨,才创建了现在的这家建筑工程公司。虽说这些亲戚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整体素质不高,可毕竟是跟我一起打拼过来的,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也渐渐地变成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

公司现在有了一定发展和规模,但现在问题来了,亲戚们和我的矛盾不断。亲戚们要么想在公司捞好处,要么赖在公司不做事,业绩连连下滑……面对这种局面,我试图引入外部优秀人才,多次招聘精英“空降兵”进驻,可每次这些人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因“水土不服”全都“飞”走了。尤其是我的那些中高层管理者位置上的亲戚们,总是试图“拉帮结伙”,把我花大力气和高价聘请来的精英全部挤走,为此,我也对这些亲戚们发过怒,甚至对某一个管理岗位上的亲戚撤了职,但因迫于这些位于重要岗位上的亲戚们的压力,我最后还是恢复了这个亲戚的职位,现在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很是头疼!

【案例分析】

实际上,案例中的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同时又是家族式管理的文化氛围。企业老板的想法得不到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做好“去家族式管理”的调整。

深入分析,招聘进来的精英因水土不服,最终被家族成员挤走,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从老板对这件事的可控性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对于“去家族式管理”来说,有些影响是老板可以控制的,有些是却是很难改变的,例如亲情的割舍带来的心理煎熬。

因此,首先的建议就是老板要强化那些可以控制的因素,弱化那些不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个问题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平台是可以影响的。作为一家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公司,一定会对管理提升有较大的需求。初始创业阶段公司对管理需求很弱化,基本上就是签单做项目赚钱。大家有事一起做,有困难一起承担,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时候维系公司的核心要素是情缘,亲情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谅解,最大程度地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老板的关注点开始发散,管的事情也开始有头无尾,这时候,企业对管理提升的要求就增加了。

因此,老板这时候要开始关注企业管理的规范性,逐步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规则,变“人治”为“法治”。这也是引进外部精英的基础。

这里面还有一个悖论,老板通常都希望引进外部精英,让外部精英推动公司管理提升,而实际上,这样做适得其反。没有培育外部精英扎根的土壤,徒然期待精英带来改变,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精英成为先烈。

因此,建议老板在引进精英计划实施前,可以先聘请管理咨询公司或者专业顾问,作为第三方,推动公司管理规范化提升。

第二,新兴业务的拓展是可以影响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萌生一些新的投资冲动,例如建筑公司拓展做一些装饰业务,投资一些新兴产业。当老板有这种想法和冲动的时候,就可以着手在企业内部构建新的组织,这些组织可以相对独立运作,可以引进外部精英帮助老板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三,重组公司资本结构是可以影响的。当发现不错的外部精英,可以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给予外部精英一部分股权或者资本合作成立股权合作子公司。当外部精英作为老板的事业伙伴参与到公司精英的时候,话语权自然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以保障外部精英得以存活,并给公司的管理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在家族成员强力控制公司各主要岗位的大背景下,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老板必须打破自我的思维限制,用事业合作伙伴的思维打破僵局,分阶段有智慧地完成“去家族式管理”的过程。

总体上,完成“去家族式管理”的过程至少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规范化管理提升。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引进外部智力机构,参与到公司管理变革设计中,对公司的股权结构、管理制度、流程标准、激励约束机制加以规范和完善。在规范的基础上,对公司的权力结构和责任范围进行适当调整,给予家族成员一个接受现实的时间,逐步削弱家族成员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调整阶段。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老板要深度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对公司未来的业务领域的延伸提出战略性的方向。这两个方面都要考虑,既要做好前瞻性的拓展,也要做好保证性的调整,这里面有些业务是拓展公司核心能力的,例如延伸做装饰业务,建材业务等,有些业务是为家族成员退出做准备的,例如劳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

第三阶段是改善股权结构,吸引优秀的外部精英作为事业合作伙伴进入企业,这其中又可以分成三个情况,第一是给予外部精英股权,让外部精英带动公司管理提升,第二是给予外部精英项目利润分成,带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提升,第三是与外部精英股权合作创办新兴业务。

当企业完成这三个阶段的调整之后,基本上家族成员的影响力已大大削弱,甚至可以做到完全“去家族化”了。

对于老板来讲,去家族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清晰的策略、坚忍的耐心和大智慧。一定不要一时兴起,仅仅从招聘个高手来协助老板做事的角度出发去做这个事。在实现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机制准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才能完成华丽的蜕变。来源:《经理人》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