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招分辨理财陷阱

 幸福的小猪wg 2015-06-05


摘要:老爸老妈对理财的热情,大大出乎子女们的意料。防范意识的淡薄更是让他们屡屡受骗。投资受损让人惋惜,真正让子女们有些生气的是,老爸老妈为什么不愿跟自己商量商量。专家表示,这其实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分辨理财陷阱并不难。
老爸老妈对理财的热情,大大出乎子女们的意料。防范意识的淡薄更是让他们屡屡受骗。投资受损让人惋惜,真正让子女们有些生气的是,老爸老妈为什么不愿跟自己商量商量。专家表示,这其实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分辨理财陷阱并不难。

老妈宁可信外人
省会石家庄的杨女士发现母亲这两天情绪有些低落。一再追问之下,母亲的回答却让杨女士大吃一惊。原来,杨女士的母亲遭遇了集资诈骗,整整40万元眼看就要打水漂

半年前,杨女士的母亲将自己的30万元积蓄投到了一家“千盛担保公司”。可不想“担保公司”人去楼空,这30万元不知道去找谁要了。

这笔投资,连杨女士的父亲都不知道。这么大的事压在心里,杨女士的母亲茶饭不思,人瘦了一大圈。

杨女士一方面心疼,另一方面却也有点埋怨母亲。杨女士并非单纯怪罪母亲被骗了那么多钱。而是她觉得,这些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如果母亲当初能跟她商量商量,她是一定不会让母亲投资的。“这么大的事她怎么就不跟我们商量商量。”可母亲告诉她,那些“投资经理”讲的头头是道,让她觉得这个“理财产品”相当靠谱,第一次投资还赚了几万块钱,这才放心地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投了进去。

采访中,杨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甚至有不少年轻人抱怨,自己拼命阻拦,也挡不住父母拿着他们半辈子的积蓄去“理财”,遭遇骗局损失殆尽也不少。

“三期合一”爸妈不愿“服老”

“这是我自己的钱,怎么投资没必要跟孩子们说吧。”采访中,很多老人这样解释自己瞒着子女进行投资的原因。

媒体报道显示,老年人已经成为了非法集资诈骗案件的高危人群。在河北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伟旗看来,之所以容易受骗,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

张伟旗表示,更年期之后,人体除了身体机能开始退步,认知能力也会开始下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开始下降。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和“理财经理”们的巧舌如簧,

老年人们很难招架。

“更年期、空巢期、退休期,”张伟旗说,大部分老人都处在这样“三期合一”的状态。这时候,老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十分迷茫。尤其是退休在家的空巢老人,子女们一旦疏于陪伴,很容易让打感情牌的“投资经理”钻了空子。同时,刚刚退休的老人往往没意识到自己的变化,一方面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另一方面觉得自己能应付这点“小事”。由此,父母们“私自”做出投资决定也就不奇怪了。

帮父母防骗还需“常回家看看”

投资受骗,表面上是老人自身的失误。但这背后其实体现出整个家庭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张伟旗认为,上万元的投资都不通知子女,这说明老人与子女们已经存在了一定的距离感。不希望一个“外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现在的老人们通常并不需要子女们的过多帮助,子女们多陪父母聊聊天反而是他们最需要的。如果做子女的多陪陪父母,让老人明白子女跟自己是一条心,父母们自然不会隐瞒上万元的投资。“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张伟旗说。此外,老人们也应该注意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大学、广场舞都是不错的选择。要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比金钱更美好。

老年人理财应以稳妥为主

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有一笔不小的积蓄。老年人的理财需求确实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专家提醒,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老年人理财与年轻人 不同,应该以求稳为主,不可盲目跟风。

老年人理财首先要注意一点,除了退休金,大部分老人并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同时老年人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较高。如果单靠吃老本,一旦遇到重大变故,很可能影响以后的生活。

在投资过程中,老年人应选择稳定型的金融产品。比如如债券类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尽管收益率相对较低,但通常能保证本金安全。

最后,老年人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定数量的应急资金以应对突发状况。这笔资金必须取现方便。短期存款、货币基金或其他票据类变现能力强的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招分辨理财陷阱

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不管穿上了多么美丽的外衣,这些骗局总有些特点是不会变的。石家庄市公安局提醒,只要多留个心眼,骗局其实很容易被识破。只要简单的三步,骗局就能立刻现出原形。

比一比

“两分利”以上大多不靠谱

无论何种理财陷阱,高额的回报率都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然而民警提示,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一处投资陷阱。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利率不受法律保护,这可以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一个参考。
目前国家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也就是说,年化利率24%(俗称“两分利”)以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民警提示,一个企业正常的年利率不会超过20%,超高利息投资的回报,不可能维持太久,其中大多有非法诈骗的行为。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

查一查

投资之前先上网

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都能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到,投资人在出手之前,不妨先上网查查。
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投资人也能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此外,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上网查查新闻,说不定就能避免陷入一场集资诈骗的陷阱。

问一问

别抹不开面子

民警提醒,遇到情况千万不能“抹不开面子”,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

不管对方提出的“投资项目”多么低风险、高回报,也要提高警惕,以防自己成为其“下线”。如果实在无法判断,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后再作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