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D-二聚体 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r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二、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范围:<0.3mg/L 三、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的进展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四、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临床上常见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症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1:DIC(休克,系统感染,外伤,先兆子痫,恶性疾病和烧伤等)的并发症: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微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而产生大量高于正常百倍的D-二聚体。与其他诊断DIC的指标相比较,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诊断DIC的特异性也早于其他指标。 2:脉血栓(DVT)的筛查: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造影证实DVT者D-二聚体检测为100%阳性。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 3:肺栓塞病人(PE):PE是一种较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心脏病和外科手术病人。PE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喀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PE。D-二聚体测定是PE必备的筛查方法;<0.5mg/L可除外PE.。 4:妇科病人及先兆子痫:该指标对妊高症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D-二聚体检测可排除妊娠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D-二聚体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若妊娠期发生VTE,会干扰D-二聚体排除VTE的有效性,但若D-二聚体结果是阴性,仍有排除VTE的价值。 5:肝脏疾病;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恶性肿瘤伴有D-二聚体增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栓塞,对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6: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急性心绞痛的D-二聚体含量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塞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增高对指导溶栓治疗很有意义。 7:溶栓治疗的监测: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应用溶栓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增高。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因此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以反映药物溶栓的效果。 应用溶血栓药物(SK、UK、rt—PA等)溶解新鲜血栓,其出血的发生率高达5%—30%,建议Fib维持在1.2—1.5g/L、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FDPs维持在0.3-0.4mg/L。 8:交联衍生物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 血栓的原始大小,这与血栓性疾病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时的D-二聚体水平一般情况下要比小的血管栓塞要高,例如心梗、脑梗时的D-二聚体水平就比大血管栓塞时低。此外病人的个体差异,体形的大小一级形成血栓的多少均可影响D-二聚体的水平。因此评价D-二聚体的水平必须从病人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更为合适。 纤溶速率亦与D-二聚体水平,及体内是否有足够的纤溶酶有关。 溶栓的最佳治疗时机应在血栓形成后的6小时内进行。因为时间过长血栓机化,增加了溶栓的困难。特别应注意的是陈旧性血栓时,血中D-二聚体水平是完全正常的。对于这一点在评价D-二聚体结果时应特别注意。实际上对于一些陈旧血栓病人,血栓的机化后体内不再有更多的D-二聚体片断这一点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 五、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试剂盒推荐的CutOff值,都不能简单的作为急性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唯一确诊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在脑梗死,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升高,从D-二聚体的检测目标而言,这些归属阳性升高。但是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比如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80岁以上人群及住院患者,因患感染性等疾病容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应注意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