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族故事‖ 赵永修:韩国丁氏根在唐河

 乡土大河南 2022-03-07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韩国丁氏根在唐河



作者 | 赵永修

原创 | 乡土中原

海丁氏的本贯在韩国南部的全罗南道罗州市押海,是罗州丁氏的分支。先祖丁德盛来自于唐代南阳大川里。
据《唐帝列传·唐宪宗》、《登科记》、《丁氏谱谍》记载:丁德盛(800——894),号大阳君,少有逸才,弱冠登科,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宫说书、集贤馆学士。
公元817年,随李愬平蔡州有功,宪宗封其为县伯,食邑七百户。文宗时为翰林院大学士,武宗时为尚书右丞,宣宗时为谏议大夫。因其刚直不阿,直言上谏,触怒了皇上。大中年间受杖责,大中七年(853年),丁德盛被流放新罗(今韩国),以20年为限。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后,皇帝先后二次下诏宥还,均被婉拒。
昭宗乾宁元年(894年)三月初一,丁德盛卒于(新罗)押海郡,享年94岁,其墓在押海政丞洞。其妻高氏,号潘阳夫人,唐御史高应寅之女。丁德盛长子烈道(819—905年),唐大司马大司农,有功于新罗,封灵光,号筽城君。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卒,享年86岁,墓在押海烽燧山。次子应道(822—910年),唐侍御史给事中、广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有功于新罗,宪安王朝封罗州,号锦城君。
唐哀帝天佑六年(实为后梁开平四年,即910年)卒,享年88岁,墓在丁德盛墓左冈。锦城君有三男,长曰必琅,继筽城君,新罗宪安王朝大相;仲曰必珍,上仆射,有功于新罗,宪安王朝封义昌,号桧山君;季曰必琠,博学士。女金晖,嫁景文王第三子,封孝诚大君。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韩国丁氏后裔秉承先祖遗风,奋发有为,建树颇丰,对韩国的繁荣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韩国留名青史者不计其数。现在韩国有丁氏族人20多万人。

1996年10月,韩国丁氏大宗会副会长、丁氏韩中文化交流会会长、纽高商事社长丁丙泰先生首次来访,表达了韩国丁氏宗亲寻根谒祖的迫切愿望。12月,唐河县人民政府以史志办为依托,成立了“丁氏文化研究会”。通过内查外调,收集了大量详实可靠的史料,撰写了《唐代大川里今址考》、《丁德盛公行实考》、《丁氏源流》等文章,为韩国丁氏宗亲寻根谒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据有关史志典籍、出土文物和遗迹考证,唐代南阳大川里即今南阳市唐河县大河屯镇。研究人员在丁营村实地考察时,发现该村南部丁姓古墓177个,挖掘出大量秦砖汉瓦、瓷、陶器碎片以及隋、唐时期器物。这一切充分说明:自秦、汉、隋、唐以来,丁营一直是丁氏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1997年8月,丁丙泰先生再次来访,捐款一万元人民币,用于丁氏文化研究工作经费。唐河县丁氏文化研究会在大河屯镇丁营村竖立了“丁德盛故里”碑。

1998年10月,韩国丁氏大宗会会长丁丙锡先生率23人的寻根谒祖团到唐河县访问。唐河县人民政府举行了欢迎仪式,会上丁丙锡会长表达了发展双方经济合作、加强友好往来的愿望。丁氏宗亲访问团在有关单位领导的陪同下,冒雨驱车去大河屯镇丁营村进行了寻根谒祖活动。
1999年7月,韩国丁氏大宗会首席顾问、中文学博士丁奎福教授及大宗会理事、西洋画家丁秀英女士到唐河县,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经贸考察,双方就缔结友好城市达成意向。并向丁营村捐款6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4800元)扶困。
2000年3月,韩国前国会议长、立法院长、丁氏大宗会终身名誉会长丁来赫先生率丁氏宗亲寻根谒祖团一行13人到唐河县访问。唐河县主要领导会见了韩国客人,并举行了欢迎仪式。
欢迎会上,丁来赫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韩国丁氏宗亲眷恋故里,思念亲人,我们回来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丁氏族人来唐河县访问,韩国丁氏企业家会不断来唐河县考察,投资兴办事业,经商贸易,友好往来。
随团前来的韩国企业家、明镇农场社长丁乙权先生当场宣布:投资在唐河县兴办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县有关领导陪同韩国客人参观了唐河县农业科技馆,赴大河屯镇丁营村进行了寻根谒祖活动。丁营村的父老乡亲,盛情接待了一脉相承的异国他乡亲人。

韩国丁氏宗亲为大河屯镇10万元人民币,修建了傅庄——丁营公路;投资10万元人民币,在丁营村竖立“唐大阳君丁德盛公之追慕碑”,详细记述韩国丁氏一脉的由来。
2001年4月,应韩国丁氏大宗会的邀请,唐河县丁氏文化研究会一行4人,对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商务考察,双方就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洽谈,并达成共识。10月,韩国丁氏大宗会副会长丁海昌博士、大宗会总务理事丁苍海先生率16人的丁氏宗亲寻根谒祖团,到大河屯镇丁营村举行“唐大阳君丁德盛公之追慕碑”揭碑仪式,祭奠仪式盛之以礼,庄严肃穆。
2002年4月,韩国纽高商事社长丁丙泰先生到唐河访问,与大河屯镇签订了筹建山药加工合作项目的协议;参加了南阳市举办的“两节一会”,进行了商贸考察;与唐河县外贸公司达成了销售唐河农产品的协议。10月,韩国丁氏大宗会副会长丁奎鹤先生、丁丙泰先生捐款1.3万元人民币,购置图书资料,赠送给唐河县城关一初中、大河屯镇丁营小学。
2007年4月,韩国丁氏大宗会副会长丁在南先生率21人代表团来唐河县寻根谒祖,表达了丁氏宗亲眷恋故里的拳拳赤子之情,表示要与唐河县进行农副产品贸易。
2015年9月3日,韩国押海丁氏大宗会总务委员、押海丁氏光州全南宗亲会会长丁东业带领韩国丁氏代表24人来唐河寻根谒祖,瞻仰追慕碑、丁氏冢,详细了解唐河县县情、招商引资政策和大河屯镇丁营村的发展规划,并观看视频《韩国丁氏根在唐河》。
2016年11月24日,韩国押海丁氏宗亲代表来到唐河县寻根谒祖。韩国丁氏宗亲佩戴绶带,敬奉高香,集体行叩拜礼,并瞻仰“唐大阳君丁德盛公之追慕碑”和丁氏冢。

韩国丁氏寻根谒祖团数度来唐河县访问,双方就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友好往来等诸多事宜达成共识,增进了中韩友谊,有助于双方繁荣进步。

作者简介

赵永修,男,生于1953年10月,唐河县大河屯镇夏岗村人。1974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小学语文科,擅长作文教学,所辅导的学生作文有多篇发表于《南阳日报》、《作文指导报》等报刊,被作文指导报社聘为特约研究员。1980年代中期始从事业余创作,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发表作品百余篇,获奖多次。2002年被县教委聘为新闻通讯员。曾编写《大河屯镇教育志》。2013年10月退休后,在《速读》、《南阳晚报》、《唐州风》、《石柱山》、《唐河文史资料》、《赊店春秋》、《宛东潮》等报刊及新媒体发表新闻、散文、民间故事等8万余字,参与撰写《大河屯镇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