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的回声

 在天涯377 2015-06-07

记忆的回声   作者:王向峰

  王向峰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一九五八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为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直接审定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业著作三十八部,发表论文与评论五百余篇,二○○四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今天尽管已经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那时许多熟悉的声响,依然留存在记忆中,有时仍然在耳边响起。
  1 犬吠声
  
  陶渊明回园田居,曾写有“狗吠深巷中”的名句,从全诗意境看,那是白天的情景。我印象最深的犬吠是黑夜的犬吠,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旦一家犬吠,邻居连着邻居,不大工夫就可以形成差不多是全村落的诸犬的大合吠。我家在辽中县南端的一个偏僻的农村,我记事时,地方盗匪为患,夜间一听狗咬,首先是想到有盗匪进村,这时便紧紧地靠在妈妈的身边,如果煤油灯还点着,妈妈也要赶紧把灯吹灭,好像屋子里黑灯瞎火,盗匪就不敢摸黑找上门来似的。后来是满洲国的日伪统治,抓劳工、抓壮丁,也都在晚上行事,每次都好似以一场全村的狗声劲咬,给村民和我幼小心灵上刻上一道伤痕。
  乡村的犬吠,有时并不是报警惊魂般地大叫,而是以中音“汪汪汪”地小吠几声,像似狗与狗之间的信息联络,也像似向同类抛出一个问号,以致一家的几条狗,都不带特殊目标指向地各有适度响应,但却不会汇成一阵,让人心惊肉跳地不能入睡。黑夜里的这种犬吠,有时从近村或远邻传来,我好像是听到了黑夜在声音里流动,在没有音乐的荒村,这就是催眠的轻音乐,我常常是这样走进了梦乡。
  我不大喜欢听白天的犬吠。白天有主人在家才有人来造访,这时知趣的或称之为聪明的狗,给主人报一个信号就可以了,尤其是主人已经知有客到,出门迎迓之际,其狗更逞忠诚,咬得竟更为起劲,这除了起到邀宠作用之外纯是瞎胡咬。我自家狗我教训几次,有时用手一指它,它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剩下的事情该由主人应对,你该呆着了。”这条黄狗极其可爱,是我在它极小时从表兄家抱回来的,养了好几年,后来我离开家到外边工作,又赶上乡村“灭犬运动”,我没有淮南王刘安可使鸡犬升天之药,它也就失去了保护,在劫难逃了。
  2 鸡鸣声
  
  在农村居住,如韩非子所言,每天旦暮是犬马罄于前,而鸡又是最好作声的动物,于是听鸡鸣就成了常听之声。
  鸡鸣里最宏亮的是司晨公鸡的啼鸣。没有钟表的农村,按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段,半夜为子时开始,两个小时即进入丑时,到丑时将尽,公鸡就开始啼鸣,天天如此。这种鸡叫,既有当钟报时功利作用,也成了农家生活的一种兴味。公鸡啼鸣每晨叫三遍,一遍比一遍叫的响亮,初听起来不觉得有催促性,如果晨兴无事,伴着它的叫声,人可以照睡不误,但晨来有事的人却知道在鸡叫几遍时该做什么了。
  不知是怎样的基因构成使所有雄鸡到时都按时鸣叫,而只要有一只公鸡叫了,全村的公鸡都相继地叫起来,形成黎明前一曲一曲的大合唱,越唱越使人有激昂振奋的力量。东晋的名将祖逖少壮时“闻鸡起舞”的故事,正是这种鸡鸣奋志的生动体现。
  雄鸡的鸣叫还有三种场合。一是晴天白天,暖风和畅,这时它好选择一个高处,或墙头、或树杈,没有人畜干扰它,它也像拂晓唤天明一样,拉着长声“哏-哏”地啼一阵,好像在向同类和人群宣示,黎明前你们听到的报时之声是我发出的。雄鸡白日啼鸣会使人顿生一种和平安定感,并且觉得这个白天特别地长,可谓夜因啼叫短,日以一声长。陶诗中说的“鸡鸣桑树巅”,就是这种白日的雄鸡啼鸣,显现的是有声的宁静与超俗的自然。二是母鸡下蛋后在出自自然而然的“咯—咯哒”地鸣叫时,雄鸡也跟着学叫,不知是出于丈夫气度的显示,告诉人们自身的妻妾们给你们生产了,还是虚冒功劳,让人们以为蛋是它生的,总之,这两种心态都是自炫成绩,听音色也好像是不高明的反串花旦在勒嗓子假唱。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形,我总是拿什么东西给它一下子,让它少张扬。三是它领着母鸡觅食,发现了可以聚餐的东西,它这时很有风度,不是先由自己吃个够,而是“咯—咯”地叫个不停,只有在可以叫的都叫来以后,它才与之同时进食,很有一点儿后同属之吃而吃的仁者胸怀。在所有动物的进食规则,除了雄鸡之外,都是谁有势力谁先吃,有时连人都不如它。
  3 雷雨声
  
  辽中平原上一马平川,百里之内连个土丘也没有,树木也极少,庄稼割倒后的田地上一望无边。运行在空中的雷电声光,出奇的脆亮,可以把豪无阻挡和消弭的声音,送到人们的耳边,让心怀鬼胎和起过毒誓的人,甚感这天雷就是来找他实现报应的,击倒大树,击穿房屋,击死人畜,在村中都不鲜见。我在农村做小孩子时,也特别怕打雷,因为我们西院张家的年轻男子就是死于雷击。所以,在外面一听到雷声,就赶紧往家中跑,而跑到屋中以后,却又愿意叫雷声大点打,闪电亮点闪,好从那里找到不常遇的视听之乐。
  另外,对于天上打的响雷,老人们都说那是天公派遣雷公在击打妖精。凡是动物成精了,在世间害人,人斗不了它们的时候,这时雷公拿着锥子,闪母拿着照妖镜,到处搜寻,见到之后,不论它们躲藏到那里,都能捉到。有一年我家东南二里多路的地里,长着—棵百年树龄的大柳树,树上有许多树洞,猫头鹰、蛇、蜈蚣、乌鸦,都集聚那里做窝,十分神秘,有—个雨天一声炸雷,就把那棵树从梢极到根,把树皮撕下了长长的一大片,雷火烧死了不少寄生动物,树上还残留不少血迹。此后,小孩子们再也不敢到那棵树下去玩了,但却希望击打妖怪的巨雷能打得更多更响。
  在户外听雷观闪有危险跟着,可在户外听雨声,却是只有优美和壮美的享受了。
  那一年我家在南园种了一片苞米,为了赶乌鸦和喜鹊,也防止人偷,在苞米地中间搭了一间离地两米高的楼子,下大雨也不漏水,不论晴天、雨天,我和哥哥都住在那里,感到十分好玩。一到下雨时,小雨点纷纷洒在苞米叶子上,雨走青纱,唰唰作响,如同雨点在宽宽的苞米叶子上弹奏一曲由造物主谱就的动听乐章。当瓢泼的大雨连同滚动的流风,合力扑打在周围的苞米叶子上,还有远处的高粱叶子上,以及一切阔叶的蔬菜之上,这时风雨合奏的交响乐章,好像比当时在农村所见的一切鼓乐班子的演奏,都要动听几倍,这真是庄子所赞赏的那种“吹万不同”的“天籁”之音。后来我读唐诗宋词,看到那里有对“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杜常);和“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的刻意描绘,实感到丽则丽矣,心事寄托的风雨凭依,比之于自然界风雨景致太袖珍了。
  4 刮风声
  
  辽中县南端正是辽河与浑河南下最接近的地方,我家距东西两河各八华里,这个狭长地带上,土地平坦,不仅是两河夹流地带内水南泻的走廊,也是春季南风北刮、冬季北风南刮的风行走廊,所以四季多风,而尤以大南风和老北风为最。
  一进春季二月,大地上暖气微微,晴和无风的天气里,地面上望远处见有气状的烟浪在浮动,近看却什么也没有。而大南风刮起,无碍无阻,树遇之,其干、枝、条,以不同的频律发出或钝或尖、或强或弱的交合响声,粗壮的枝干却在抗拒着风的冲击,而细弱的梢尖则顺风摇舞,任大风过去,除了使自己枝条变绿,日渐堆烟,不留损毁遗迹。在狂风摇树的时候,我好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树干上,听它抗击风撼时的振动,像似嘶嘶扯裂的声音,说不出是冬眠后苏醒的心跳,还是从此迈出了迎接又一次生命轮回的脚步。
  大风刮进农家的院落,简陋的门窗缝隙都成了大南风的通道,吹来了暖意,也吹进了风沙。村中的住屋由于都是杂草苫盖房顶,经不起风吹,房上草常被风掀走。我家的草房差不多每年春天都被大风掀去一片。为了防患于未然,一听大南风刮来,全家都严阵以待,预备好木杆、石头、砖块、绳子,房檐下撮着梯子,见有风吹草动,人就赶紧上房,有时不惜以身体压住要掀翻的苫草。这时大南风的吼声,听来就是制造灾祸的信号。后来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到他草堂上的三重茅草被秋风掀起,落地者为群童拣去,他是那样的痛心疾首,我能完全理解。苫成三间草房,得两千斤草,在农村那相当于两个人一年的口粮钱,所以苫房对于农家来说那是一大笔开销。所以农村的草房多漏雨。我家的草房,从我记事以后到离开家一直漏雨,漏雨的原因,或因房草被春风掀顶,或因年久腐烂而渗雨,在所有的声音中,房子漏雨的滴水声,那是我少年时代最害怕的声音。
  家乡冬天的老北风特别大,与春天的大南风是一样风景。在北风前加一“老”字是因为它特别大、特别冷,而且一冬长刮不衰。老北风一刮起来,天气就特别寒冷,大雪也随之降临。我们吃的穿的都不适应寒风凛冽的时境,虽然有时也到户外去玩耍,但要被冻得脚肿手裂。我那时每年冬天手背上被冻裂的血口子,常持续一冬天不愈合。即使这样,也常是在冬天的北风吼叫中,到冰上去玩耍,抽冰猴、打冰趟、凿冰搅鱼,大雪中带狗去追兔子。老北风刮起地上积雪,如同雪浪袭来,打在脸上像冰针刺痛一样。那时我没有棉手套,没有棉鞋,没有防冻的棉帽子,没有多少抗寒的热量,但却敢主动地去迎击严寒的老北风。今天想起那时的辛苦岁月、有趣童年和不识愁滋味的天真情怀,真是苦中有乐。如今,我已早具过冬天、抗严寒、御北风的衣帽,但一当北风扑面、白雪盈空,我却早已怯于迎对了。
  二○○六年七月十四日
慢慢地陪着你走   作者:宋晓杰

  宋晓杰 一九六八年生于辽宁。已出版诗、文集六部。辽宁省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诗歌奖、第二后老舍散文奖入围奖等。参加过第十九届“青春诗会”。现供职于辽宁省盘锦市作家协会。
  成长是有参照的,比如小下去的衣服、大起来的书包、小号的床铺、大码的饭盒……而儿子的长大是以壁柜为佐证。刚搬新居,我们给他打制了既可以放玩具,又可以存书的壁柜。可是,打完后,面对那个摆满花花物件的壁柜,我们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我满腹狐疑地上下打量他,怎么两个月的工夫他就“拔地而起”?他在眼前晃来晃去,晃来晃去小屋子里忽然密不透风,让你感觉把他放在那里,不是关爱,倒像是在关“禁闭”。
  儿子是一九九二年正月初一出生的,那一年的初一恰好与立春在同一天,据说这样的巧遇要四十六年才有一次;而我们的“巧遇”该是亿万斯年再也不会重现吧!(所以姥爷给他取名“罗斯奇”,而长大点之后,他自己却调侃地说,我是罗斯福的弟弟。)在普天同庆的特别日子里,我们母子同时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
  他是个听话的孩子(中国人总是以此来判定孩子的好坏)。由于工作的关系,加之他爸爸从他一出生起就“跑”供销——先是为公家跑,后来为自己跑。所以,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要多些。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各自的屋子里,看着各自的书,两个平等的人互不相扰。
  他十岁左右的时候,在断电之后,听到我嘀嘀咕咕的疑惑不解,他就能够胸有成竹地告诉我:“妈妈,热水器和壁灯不是一个线路。”就像告诉我天体的秘密一样,举重若轻。从纯系小白鼠的培育,到水稻分蘖,从某个皇朝的殒灭,到二战风云……那些东西不知道怎么风似地钻进他的小脑袋瓜儿里的,我一点儿也没留意。量的积累往往产生质的转变,时间长了,便使我的尴尬越来越深重。他随时随地问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问得我心虚而忐忑,防不胜防。当我终于敌不过他的刨根问底,像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坦率地摇头说“不知道”,儿子就会很不满:“妈妈,你咋啥也不知道呀?那你这个作家是蒙上的吧?”一半是戏谑,一半是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和遗憾。
  十四周岁,已长到一米八二,穿四十五码的鞋,追风的速度,好像连过渡和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我常逗他,“儿子,咱一定要考上一个大城市的大学啊,不然连鞋都买不着了。万一将来当了官,上面穿西装,下面穿运动鞋,那效果不是比小品还小品吗……”他的脚步越来越大,我们三口人走着走着就拉开距离。常常是他直着腰板,三步两步就把我们甩在身后,还不时回头回脑地揶揄: “看看你们俩,像不像我的保镖?”弄得我们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我是个传统的女人,我要自己亲手把他养大:喂他奶水,陪他玩耍,送他上学,耗尽时光。我固执地认为,没做过母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是自私的。我宁愿因为他不能去赴约,不能去深造,不能去日思夜想的地方游玩儿,甚至因此错过想往已久的工作、签约、好运,甚至受些皮肉之苦我也愿意——为那一个个不可重来的点点滴滴……
  整个小学时期,我没有为他的学习费过半点心思,这倒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多么优秀(最好的一次是全年级第十,惟一的一次,剩下的,连班级第十都没得过)。班主任极严肃地找我谈话,说孩子是好孩子,可是没见过你这么不负责任的家长。其实,我只是不想让他太早失去童年,我不仅让他自己玩,还带着他玩,北京、北戴河、大连、深圳、广州、武夷山、香港、澳门……大海、山川、沙漠、草原……能看的都要看一看,功课嘛,来得及!来得及!就是上了初中之后,几乎封杀一切娱乐的情况下,我还花八千块钱给他买了一台联想电脑。有好心人瞪大眼睛怀疑我是“后娘”——都什么节骨眼儿了,还纵容孩子玩电脑?儿子却手舞足蹈,“宋晓杰,你和别的妈妈就是不一样,他们的妈妈只让他们学习学习。”这话听得我身心舒暖,多少使我挣回了点“面子”。买了电脑之后,他偶尔在星期日玩一会儿游戏。忽然有一天,游戏玩腻了,倒对安装这个下载那个感兴趣起来,这不仅使我放宽了心,而且成了直接的受益者,笔记本电脑一出问题,我便赶紧大呼帮忙。
  儿子第一次有心事是在上初中后开学前的军训。都是家里娇惯的孩子,一下子承受那么大的运动量还真有点吃不消。整整十五天,儿子咬着牙挺下来了,虽然脚受了点轻伤,但他已明白要咬牙坚持。每天每天,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许多新鲜的话题。可是最后一天却形容忧郁。禁不住我的一再追问,他眼泪汪汪地说:“我们的教官走了!”我说他的部队离我们也不远,你们可以随时去看他呀,还可以跟班主任商量一下,让他做你们的校外辅导员。自以为我的主意不坏,谁知这一说,他紧忍着的眼泪哗啦啦落下来,“他家离这儿很远,他今年就转业了,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已懂得珍惜感情,这真好!
  他仍是孩子,偶尔还会耍小脾气。那天晚上,我刚跳操回来,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更别提吃饭的事了。我脚步还没站稳,儿子就拿给我几张纸说:“妈妈,你给我交学费去吧,明天早上必须交齐。”“就给一个晚上时间吗?不可能!”“中午就给收据了,但中午没见到你呀。”“那也不能只给一天时间呀。”我态度强硬,儿子也动了真气,一甩头,小倔驴儿似地回了自己屋,并不满地把椅子弄得吱呀乱响。我气愤地刺他几句,草草冲个凉,胡乱吃几口饭就冲进黑夜。从家到交费的农行营业部来回半个小时足够了,一路上想着儿子的态度,不免叹息了一回,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习惯于对父母提出要求。心里不高兴,脚步不免放慢了些,但一看到橱窗里的食物,还是拐进商店带些吃的回去给他。回到家大约是一个多小时之后。
  开了门,儿子几乎是要扑上来的样子,“妈妈,你咋才回来,把我急死了,你又没带手机!”声音里明显带着哭腔。看似无所用心,很叛逆的样子,其实这一番话已流露出他真切的悔意。我心一软,刚才的不悦荡然无存。
  我尽最大的限度宽容他,但是,学习上,问题还是出现了。
  初一年级全校大排行,第一次他考了二百零二名(共八百多名学生),第二次二百二十三名,第三次二百四十六名。这一路滑下去怎么得了?我大发雷霆!应付那些不必要的作业和检查,我视而不见,但是,并不是让你以这样的成绩来应付我呀!看看考卷吧,“罗”氏狂草笔走龙蛇!十以内加减法居然错了那么多!实在忍无可忍!他开始流泪,无声的,一个字也不说,却用牙齿撕咬着嘴唇。我认为他不说话就是态度不好,又是一阵更猛烈的“狂风暴雨”。他趴在桌上伤心地哭出声来,忽然发出一句令我震惊的吼,“再考不好,我就不回来了!”我看到他小小的身体痉挛着,却又在极力地克制着。我的心一沉,眼泪扑簌簌流下,声音陡然低了八度,“我辛辛苦苦把你从一个小肉团儿一天天不错眼珠儿地养大,就是为了让我像个疯女人一样披头散发地四处去找你吗?你那么狠心吗?快说刚才的话不是你的本意,快说……”那时,我想起一处高悬于高速路口的广告牌:一个孩子的小脸,旁边是母亲泣血的心声:“看到这个孩子了吗?如果看到,请告诉他回家!”下面是一串电话号码。我的眼泪奔涌而出,仿佛那个母亲就是我。“对不起,妈妈,我错了……”接着是儿子更迷茫的哭声。
  从那之后,儿子学习果然自觉认真多了,上次月考,与最坏的那次相比,居然前进了一百五十名!“全校各班级进步最快”的大红榜贴在校门口的光荣榜里。我夸张地表达我的惊喜,买了他要的两套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和小夜曲做奖励(上次买了“好记星”)。他表面很平静,不以为然,但是时不时地叨念着,咋还不考试呀?掩饰不住他的欣喜和跃跃欲试的信心。他还开诚布公地说:“妈妈,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你越是让我学习,我越是不想学。”“那现在为什么爱学习了呢?”“我怕别人看不起。我就不信我不如他们。”我想看到的可贵的自尊心和不服输的精神终于占了上风!到初一学年的期末考试,儿子已考到全年级的第三十三名。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可是难题随时可能出现,我时刻面临着被“提问”。一个星期六,我要组织市作协会员搞活动,早起,我把饭菜做好放在餐桌上,像平日一样嘱咐他吃了饭、锁好门再去学后班,就急匆匆出了家门。晚六点多,我去学后班接他,见他一脸不高兴,问他吃晚饭了吗?没吃?中饭呢?没吃。而家里的早饭也是一动没动。他竟然一整天没吃饭!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探问。他说妈妈你说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我觉得同学们看不起我。原来学校为迎接一个比赛,选拔一些学生到校集中培训,而那一百人中没有他。他说妈妈早晨我去学后班的时候,是绕着学校大门走的,我怕遇到老师和同学。我一听问题严重了。
  路边那个牛肉面馆里有他爱吃的牛汤面。我劝说着替他要了一份。他说他心里难过,但是又没有朋友倾诉。我说你还没长到会主动交朋友的年纪,如果没意见,妈妈就先做你的朋友吧,直到找到你的朋友。他边吃面,边说一些零零碎碎不开心的事。我帮他化解,像我们的身影一点点儿分开浓重的夜色。回家的路上,他的脚步轻快了许多。“我有一个这样的妈妈真好。”儿子是个不善于抒情的人,但是那天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柔软也让我坚强。
  回到家,他关了自己的房门,不一会儿,就传出他久违的萨克斯声,一曲接一曲,缠绵而忧伤。我在客厅翻书,他爸在看电视,但是,我知道,我们谁都没看明白要看的。儿子,我们给了你巨大的生命,却不能帮助你驱散小小的孤独,这真麻烦真可怕……有泪在我的眼里打转儿……
  今天是他第一天再次去学后班,就是说,他早上六点半走出家门,要到晚上十点半进家门,整整十六个小时留在外面。刚开学,因为不想让他太累,我就与学后班老师客气地为他请了一个月假。后来儿子说,妈妈我不想与别人不一样,别人能坚持我也能。我与老师提起他的鼻子曾做过全麻的鼻炎手术,空气不流通仍会头晕,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不会好。当我无意间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说出实情,儿子用力地清着嗓儿,分明是不想让我说出真相,使自己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我尊重了他的意见,只好同意他继续早出、晚归……我只能温好床铺,并尽量备些他爱吃的东西,看着他在半睡眠状态下吃下去,在一个个黎明或深夜……
  晚十点半,我披着衣服下楼,站在风中,等候学后班的接送车。
  昼夜药店的灯依然亮着,像忧郁的眼神,有忧伤的乐曲飘出来,“慢慢地陪着你走,慢慢地直到永远……”现在是我陪着儿子在走,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儿子陪着我走呢?那一个临界点在哪里?在何时?在怎样的春秋冬夏?“慢慢地陪着你走……”是的,我还要再等一会儿,风不要太急,不要太硬,不要吹出我的眼泪,我要再等一会儿,一小会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