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澳水乡掠影

 陆安桥1871 2015-06-07
   香港特区政府下设18个行政区,其中一个称“离岛区”。离岛区的职责是对除香港岛外的所有岛屿实施管理。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离岛,147平方公里。在青马大桥没建的时候,大屿山通往外界主要是依赖水路,极不方便。随着赤腊角机场、青马大桥的建成、东涌城的适度开发和昂坪360景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大屿山的名气大了起来,国内游客来港观光旅游,此地也成为首选地之一。      
       大屿山还有数个村落,大澳村便是其中之一。但国内游客来大屿山很少到此一游,一是来港时间紧,旅游团一般不安排,二是偏远,费时。
       大澳位于大屿山西南面,是香港最偏远的渔村,三面环山,西面向着伶仃洋。全村只有2000多人。
       大澳有两样东西吸引人,200多年历史的水上棚屋和日落。     
图片
        远看大澳水上棚屋。
图片
    追溯到200多年前,渔民出海打渔,为确保老人和孩子的安全,就在近岸地方搭建房屋。坚固的木柱打入水中做地基,上面建屋。那时候,多是用葵叶盖顶,遇到台风侵袭,要在屋顶盖上鱼网保护
图片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棚屋的修建有所改变,从形状上来说,由以前的半圆形、三角形改成了平顶,材料也多采用木板、铁皮。
图片
     1999年,规划署就重整棚屋进行咨询,建议长远保留棚屋,以保持大澳的渔村特色,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图片
         棚屋过去都以木柱做支脚,改用水泥樁柱是近几十年的事
图片
        住在棚屋的居民可以通过弯弯曲曲的“栈道”登陆,也可以驾一叶小舟穿梭于棚屋之间。
图片
         棚屋一般分成三格,卧室,客厅,还有一格用来安放神位。    
图片
        涨潮时棚屋在海面上漂浮,退潮后屋下露出了滩地。
图片
         现在捕鱼成了大澳渔民的副业。
图片
       水上棚屋由原来的一层向高层发展,建筑材料也由原来的木头,铁皮换成了钢筋水泥。
图片
        出行代步的小艇,每家至少一条。
图片
       外表虽然简陋,但内部还是很现代的。
图片
       这栋像个酒店。
    大澳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既有几百年的古庙,也有新建的小楼,古老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展示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我的镜头去村里看看吧!
    
图片
    村里的幼儿园。
图片
    晒鱼干的阿婆。
图片
    我的中餐。鱼丸、鱼肚、肉皮、猪血一锅烩,27个港币。
图片
    晒鱼干。
图片
     大澳街市。
图片
     关帝庙和天后庙。
图片
     村路。
图片
    唯一的街道。
图片
     海鲜干货。
图片
    做鱼蛋的阿伯。我买了一包,20几个,30港币。
图片
    大澳小学。
图片
大澳的木桥。
图片
    大澳的铁桥。
    早期的大澳居民來自深圳、東莞、宝安和惠州等地,他们以晒盐、捕魚為生。咸鱼和虾膏是这里的特产。如今的大澳人不再以捕鱼晒盐为生,渔家子弟普遍接受了中学以上的教育,年轻人没有“子承父业”出海捕鱼,而是到香港岛、九龙和东涌城打工去了。随着海洋污染的严重近海捕鱼越来越难,外海捕鱼成本又太高,迫使大澳人放弃渔业改做期它的事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澳留给我的印象是,渔村只剩下个“外壳”了,随着时代发展进程的加快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大澳渔村成为历史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