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商学院

 HaiheLibrary 2015-06-07

    有迹象表明,中国的管理教育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大幅调整之后,有望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财富(中文版)编辑部

    “今年报考北大光华 MBA 的人数比去年多 70 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MBA 中心主任姚长辉对记者说。来自上海的信息也显示,全市 MBA 的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113 人。与前五年前相比,这一增长实在微不足道,但在不少商学院院长的眼里,这两个中国管理教育最大市场传出的信息,也许预示著中国 MBA 市场在经历 20 世纪 90 年代的狂热和两年的调整之后,开始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与此同时,一些老牌院校的项目依然抢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 EMBA 今年已经收到了 2,000 份申请,而录取指标只有120 人。这是清华 EMBA 招生的第三个年头,副院长廖理说,“此前很多人都认为 25 万元的老板班招不过两届,这样的预言不攻自破。”以“敢说敢做”著称的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更是放言: 中国 MBA 教育在未来 20~30 年还将继续热下去。

    事实上,院长们看好市场前景的最大理由,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良好预期。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林震说,中国的 MBA 教育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相对于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供应依然短缺。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决意加大在中国的招生力度。这恐怕也是像美国康奈尔和密苏里这样的世界名校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动力。

    14 年来,中国大陆已经有了超过 100 所商学院,毕业生约 5 万人。财富(中文版)三届年度调查均显示,虽然大多数经理人认为大陆的 MBA/EMBA 课程以及高管培训“过滥”,但希望接受管理教育的经理人依然高达七成,这也从市场角度印证了未来国内工商管理教育的巨大潜力。

    “2005 年度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调查”的样本为 15,000 名中国高级经理人,他们都是财富(中文版)的读者。问卷涉及对 MBA、EMBA 和高管短期课程的质量、费用、监管、期望等方面的内容。和前两次调查一样,被调查者还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具市场价值的 MBA 院校。调查从 2004 年 11 月 8 日开始,12 月 30 日结束,反馈率为 11.9%。

    调查显示,有 65.7% 的被访问者对中外合办 MBA/EMBA 课程的质量表示满意,而认同纯粹由大陆院校自己组织的项目质量的只有 9.2%。前两届调查的结果分别为 63.7% 与 7.1%(2004 年)、57.6% 与 7.4%(2003 年)。来自校方的信息也支持这一结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MBA 教育中心主任钱小军说: “我们的合作项目最受欢迎。它不仅胜过全部由中国学校一手包办的项目,也远远比那些境外机构自行在国内举办的课程更有吸引力。”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仍然需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但形式日趋多样, 既有授予中方学位与外方证书的项目,也有授予双方学位的项目,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甚至在新加坡开设授予自己MBA学位的项目,对当地院校构成了压力。同时,在许多项目中,中外双方学生、教师、教材的互换也颇为寻常。截至 2004 年 6 月 30 日,经政府批准授予国外学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学位的 MBA 和 EMBA 项目就有 30 多家。

    不可否认,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著“赚大钱、赚快钱”的心态。但无论如何,向国际标准看齐、树立品牌是越来越多院长们的共识。财富(中文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七个项目予以报道。这些项目在各自专注的领域中各有所长,运营模式也各具特色,但都受到市场的认同,因为他们都对质量精益求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