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中高考作文必备素材,总有一个会用到|| 热点

 淡然便是晴天 2015-06-07


中高考日益临近,考生们的各科备考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可大多数考生却对作文写作忧心忡忡,会考什么题目?该写什么内容?怎么才能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编会推出一系列备考专题,以期能对考生的中高考备考有所助力。

今天,我们先从高考作文的热点素材说起——


中高考作文十大热点素材之“感动中国人物”


获得“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

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

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

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

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

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

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师昌绪;

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10组人物、1个集体,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


★于敏: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氢弹之父”

【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

【品·颁奖辞】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试写片段】

领奖台上的他是多么平凡朴实却光彩照人。有谁知道,他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姓埋名”长达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有谁知道,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可以想象,这其间有多少的名与利在诱惑着他,有多少灯红酒绿的生活在诱惑着他,然而他却淡然不顾,坚守自己的节操,坚持自己的事业,真正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还是他自己说得好:“只有淡泊名利,不为物欲所惑,潜心做事,才能有所成。”是啊,不为物欲所惑,才会聚精会神专注工作;不为物欲所惑,才会耐得寂寞坚守岗位;不为物欲所惑,才会苦心孤诣达到顶峰。

【角度·话题】(1)名与实(2)为科学献身(3)人格魅力(4)理想与信念(5)爱国主义



★朱敏才、孙丽娜:

老骥伏枥,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夫妇

【获奖名片】为霞尚满天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品·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试写片段】

他们属于义务执教的普普通通的老师,然而他们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含义。我们的老师不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教育过程中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热语少一些冷眼,又何尝做不到?最可贵的行为是选择,最可贵的选择是坚持,最可贵的坚持是从眼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真正的坚守是关爱和坚持,是心灵之光的闪烁。

【角度·话题】(1)平凡与伟大(2)生命的价值(3)师德之光(4)为了祖国的明天(5)奉献精神(6)高贵的心



★赵久富:

心有清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获奖名片】量与江海宽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村支书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品·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试写片段】

赵久富带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是在全心全意地为民服务;如果把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赠送给赵久富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我们在赵久富身上发现了他的大公无私精神;因为,在他的言行举止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不折不扣做到了;因为,在“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追求中,他让所有移民的村民得到了满意的安置和美满幸福。

【角度·话题】(1)以身作则(2)工作是美丽的(3)人生观价值观(4)奉献精神(5)生命境界


★张纪清:

大爱深沉,默默捐款二十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

【获奖名片】涓滴见沧海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品·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试写片段】

一个老人,缘何赢得这般礼赞?因为他在平凡的人生路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平凡与伟大之间,本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张纪清的事迹让人懂得,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能把“小我”置之度外,他也能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人。

【角度·话题】(1)爱的奉献(2)社会公德建设(3)心灵美(4)大善无形(5)爱是不会忘记的(6)精神富翁(7)高贵的心灵


★陶艳波:

“同桌妈妈”,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

【获奖名片】爱子心无尽

妈妈陶艳波从孩子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三,已经在教室坐了14年。她是老师眼里问题最多的“学生”,也是儿子特殊的“同桌”。在儿子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杨乃斌已经大一了,面对称赞,陶艳波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既然孩子投奔我来了,就要善待他,对他的人生负责,让他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我相信努力可以创造奇迹。”

【品·颁奖辞】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试写片段】

14年陪读,每天像打仗,45分钟一堂课,陶艳波一秒钟都不敢走神。这就是母爱,伟大的母爱!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爱确实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角度·话题】(1)一路上有你(2)和孩子一起成长(3)爱的礼赞(4)见证(5)温暖



★木拉提·西日甫江:

大漠“猎鹰”,沉重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的新疆民警

【获奖名片】忠臣印寸心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试写片段】

木拉提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家乡的和谐稳定,守护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角度·话题】(1)百炼成钢(2)选择(3)忠于职守(4)支撑(5)英雄


★肖卿福:

不惧麻风,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

【获奖名片】忘己爱苍生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42年前,当肖卿福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于都县安背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

【品·颁奖辞】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包围,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试写片段】

英雄出自平凡,壮举来自瞬间。肖卿福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虽是垂暮之年,他仍是人间不老的松,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可贵品质,是一种古已有之于今也没有失传的大爱之举,是一种足以感动中国、值得所有人学习的高尚情操。

【角度·话题】(1)梦与路(2)追寻(3)理想与行动(4)人生价值(5)人道主义

★朱晓晖:

最孝女儿,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

【获奖名片】仁孝行于家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朱晓晖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品·颁奖辞】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试写片段】

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十三年相守,这见证了孝在朱晓晖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举动,让人们懂得了,乱世不是逾矩的理由,困境也不是失德的借口。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恪守本色,他便拥有了无法被战胜的力量。

【角度·话题】(1)亲情(2)爱的定义(3)坚守(4)付出与收获(5)平凡与伟大


★师昌绪:

光耀人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获奖名片】忧国不谋身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师昌绪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上个世纪50年代,师昌绪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上世纪60年代,师昌绪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2000年,师昌绪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后,师昌绪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

【品·颁奖辞】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试写片段】

作为一个科学家,师昌绪不仅拥有高尚的科学品格,而且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翻秦岭、过潼关,千里跋涉报考西北工学院;远负笈、越重洋,万里横渡求学北美,“科学”与“报国”的强烈信念,浸润着师昌绪年轻的心,磨砺了他为中华民族振兴不惧难、不畏苦,不颓唐、不苟且的坚韧性格,也造就了他不计私利、一心为公的坦荡胸襟。这也是他在卓然成家、始终受人敬仰的根本。

【角度·话题】(1)开拓创新(2)光荣与梦想(3)使命与责任(4)顽强拼搏(5)生命境界(6)赤子情怀

★陇海大院:

爱意满园,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

【获奖名片】和风春满院

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叫陇海大院。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

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大哥、父母相继因病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品·颁奖辞】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家,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试写片段】

陇海大院有着不简单的经历,在陇海大院里,一个平凡但足以感动中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绵延39年的爱心集体。这个故事,有时候需要一种传奇去演绎,更需要我们去传递。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好人好事。也许,你对别人的帮助并非像陇海大院的故事那样坚持,你细微的行动或许让你感觉不值一提。可你的一言可能温暖他人的心窝,你的一举可能方便了他人的生活,你甜蜜的微笑就像春风一样滋润,让人感到幸福和给力。

【角度·话题】(1)真爱无疆(2)公德(3)一起走过的日子(4)奉献精神(5)助人为乐

年度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获奖名片】流芳布天涯

2014年3月,爱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当有些援非国家开始撤走本国医生,召回驻疫区国外交官,中国政府决定派出3支专家组分赴西非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有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试写片段】

远渡重洋到非洲大路上抗击埃博拉的中国医生,他们在那里,以勇气和科学铸成铜墙铁壁。“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角度·话题】(1)责任担当(2)时代英雄(3)理想与行动(4)超越国界(5)团结合作


历年满分作文中的“感动中国人物”

其实,在生活中,在现实中,有着许许多多类似于那位党委书记的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就是最生动、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当年,当祖国要求他研发核潜艇的时候,他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漫漫的科研之路。在这条路上,他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委屈。一是当时条件极端的恶劣,二是当时技术极端的落后,三是长期的不能与家人见面,四是遭到了家人的误解。面对摆在他面前的种种困难,黄旭华老先生没有退缩,他没有灰心,他没有苦闷,他没有叹气,而是以坚定的信念与意志,始终战斗在研发核潜艇的最前列。凭着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黄旭华,这位中国的核潜艇之父,终于研发了第一代核潜艇,使中国迈入了当时拥有核潜艇的大国之列,为中国吐了气,扬了威。正是由于黄旭华老先生的坚定与执着,才让他带领他的团队,创造出了让世界惊叹的成绩。

——2014高考湖南卷高分作文《让坚定常存心间

因为一个善念,“感动中国”人物何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它们的人,让生命在更美丽的地方延续。或许在何玥看来,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但在别人眼里却是弥足珍贵的至宝。一个12岁的女孩,尚且懂得将善念传递出去,而我们呢?可悲的是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实中,多少人在自己遭遇不幸时怨声载道,恨天恨地恨人;但在面对别人的悲伤时却轻而易举地当作笑谈。然而,生活是要我们了解彼此、关心彼此的,社会的作用是让一个陌生的群体能团结一心、共创美好,而不是让我们冷眼看人,漠然处世。

——2014高考广西卷高分作文《善念,融化人心的冬天》



来源:《语文周报》

其他专题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也可以在“评论”中留下您最希望最迫切看到的中高考备考专题内容!

[语文周报]

国学之美,生生不息

微信ywzbgf

微博@语文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