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好脾气坏脾气

 蓝色天空309 2015-06-07

脾气,有好有坏,有大有小,有隐有显。

有人似乎天生一副好脾气,情绪表现得稳定、恒常,没有大的起落;脾气转换有迹可寻,从来不会无缘无故,也不会喜怒无常。

——脾气有先天的成分,但老实说,后天的修养很重要。通过修养获得的好脾气,是一种觉悟,基于对生活和缘分的珍惜,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容;因为心胸开阔,与世无争,从大处着眼,习惯于“大事”化小,心不怀芥蒂,对小节不以为意。通过修养和觉悟获得的脾气,才是真正的好脾气。

有些人的好脾气,更接近于生存策略。当一个人性格软弱、地位低下时,其无力与周围和生活抗争,且不必要的抗争,只会引来他人的嫌恶和反击,造成自身利益的流失,处境只会更加艰难,所以,不得不展示自己的笑脸,以迎合周围的人,换取生存上的保障和稳定。这是一种被动的、策略性的好脾气,不是真正的好脾气。

至于坏脾气,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有些人的坏脾气,是地位优越感所造成的,因为有钱或者有权,无后顾之忧,也无求于人,所以有恃无恐,敢于发脾气。

有些人的坏脾气,属于自我防御。这样的人内心敏感而脆弱,容易受伤,习惯性地装出强大的样子,对任何冒犯行为都会作出及时而过激的反应,以恐吓他人,保护自己。

有些人的坏脾气,也是基于策略。要么是让周围的人对自己产生畏惧感,以巩固或展示自身的地位和威信;要么展现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阳刚和威猛之气。

还有一种喜怒无常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事能让他高兴,也不知道什么事情能惹火他。他的情绪大起大落,经常原因不明,说变就变,说翻脸就翻脸。这是一些没有原则,心智也不健全的人。

说到脾气的隐性和显性,我想表达的是,有些人的好脾气是显性的,即表面的;而坏脾气却是隐性的,是里面的。这样的人,表面上是一副好脾气的模样,内心的脾气却恶劣无比。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就是这种脾气的人——

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义府、李林甫都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更是担任宰相时间长达19年,这样两个表面和气、内心阴毒的小人把持朝政,唐朝距离没落也就为期不远了。

这种人,看着笑嘻嘻,乐呵呵,一团和气,当面对人笑,心里、背地里却恨人恨得要死,对他人的小小过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恨之入骨,睚眦必报。与此对应,有些人表面是坏脾气,内心却是好脾气,俗称“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来,坏脾气有三个主要特征:

应激性——对外界敏感,内心脆弱,其他人的不恭敬行为,立刻就会引起其情绪的起伏动荡和不良反应,导致不满和愤怒,并有所报复。比如李义府“微忤意者,辄加倾陷”,就是这一类。

过度性——喜欢把他人小小的疏漏、纰漏、不敬等等加以引申,上纲上线,激发起很大的不满和过度的情绪反应。典型如唐朝的卢杞,仅仅因为妇人笑,就怀恨在心,要杀人全家。

卢杞者,唐中丞卢奕子也。杞貌丑,色如蓝,阴谋奸狠,多口辨。上悦之。郭子仪见宾客,姬妾不离侧。杞往谒,子仪悉屏去,或问故,子仪曰:“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见之必笑。他日得志,吾族无类矣。” 

持续性——坏脾气的人,难以释怀,坏情绪持续时间很长,容易发酵,也伤害身体。比如孙秀,仅仅因为潘岳从前对自己不礼貌,就耿耿于怀;孙秀得势之后,寻隙诛杀潘岳。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

在现实生活中,坏脾气容易被合理化、意义化、价值化,受到自身和他人的鼓励、怂恿和撺掇,比如,因为一点小事而冲动,却被赞为有个性、有性情、有脾气、有男人味;而好脾气经常被视为软弱、优柔,不够强势,所谓“三拳打不出一个响屁”,揶揄的就是那种“没用、无能”的没脾气男人,这种男人当然也没有男人味。

——在这种鼓励和撺掇下,人们经常以坏脾气为荣,以好脾气为耻,导致整个社会充满暴戾之气,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大动干戈者不在少数。

实际上,做小事者往往脾气大而坏,做大事者脾气好而小,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最著名的例子是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按照当下男子汉的标准,像韩信这种人,可以称得上是标准没用之人了,因为太能忍了,连“胯下之辱”都能忍受,实在是太没脾气,哪里还像一个男人?殊不知,这种好脾气是基于形势判断。对于志向远大的韩信来说,对于屠户的赤裸裸的公开威逼和挑衅,已经无法逃避,如果逞一时之能,杀了屠户,必定给自己带来麻烦;韩信为了大的志向,而甘受胯下之辱,表面是没脾气,骨子里却是大智慧。

汉朝的张良,按照太史公的说法: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张良是个好脾气的人,貌似荷尔蒙分泌很不旺盛,非但没有一点男人的“魁梧奇伟”, 相反“状貌如妇人好女”,脾气温柔得很。这样一个人,却累出奇谋杀招,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这种人不是没有脾气,而是高度理性化,城府、计谋极深,情绪已经被压抑到最低限度;像项羽这种扛鼎之士,荷尔蒙虽然爆棚,却实在是不是“好脾气”张良的对手。苏轼在《留侯论》盛赞张良——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那些动辄发怒,也容易被激怒的人,看着很man,很有脾气,实际上要么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要么缺乏内省、修正、改善自身的能力,要么只注重眼前得失,缺乏大志向;往往过度情绪化,理智孱弱,经常置自己于不测之中。

比如,典型的“路怒症”患者,为争一时之短长,不惜采取撞车、碾压等极端手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后悔终生。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之所以能“二桃杀三士”,利用的就是有勇无谋之人“情绪化、易激怒”的特点。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不可谓不男人,个个都是勇士,仅仅为了一个桃子的长短和面子,就先后自杀了。如果三位勇士当中有一位大度一点,逊让一点,晏子的计谋就会落空。

——我在乡下,经常看到乡下人为一草一木、一毛两毛钱而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脾气不可谓不大,但经常得不偿失,不是结下仇隙、梁子,就是赔偿数倍于争夺之物的金钱,甚至把自己弄进班房。

脾气,有好有坏,有大有小,有隐有显。

有人似乎天生一副好脾气,情绪表现得稳定、恒常,没有大的起落;脾气转换有迹可寻,从来不会无缘无故,也不会喜怒无常。

——脾气有先天的成分,但老实说,后天的修养很重要。通过修养获得的好脾气,是一种觉悟,基于对生活和缘分的珍惜,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容;因为心胸开阔,与世无争,从大处着眼,习惯于“大事”化小,心不怀芥蒂,对小节不以为意。通过修养和觉悟获得的脾气,才是真正的好脾气。

有些人的好脾气,更接近于生存策略。当一个人性格软弱、地位低下时,其无力与周围和生活抗争,且不必要的抗争,只会引来他人的嫌恶和反击,造成自身利益的流失,处境只会更加艰难,所以,不得不展示自己的笑脸,以迎合周围的人,换取生存上的保障和稳定。这是一种被动的、策略性的好脾气,不是真正的好脾气。

至于坏脾气,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有些人的坏脾气,是地位优越感所造成的,因为有钱或者有权,无后顾之忧,也无求于人,所以有恃无恐,敢于发脾气。

有些人的坏脾气,属于自我防御。这样的人内心敏感而脆弱,容易受伤,习惯性地装出强大的样子,对任何冒犯行为都会作出及时而过激的反应,以恐吓他人,保护自己。

有些人的坏脾气,也是基于策略。要么是让周围的人对自己产生畏惧感,以巩固或展示自身的地位和威信;要么展现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阳刚和威猛之气。

还有一种喜怒无常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事能让他高兴,也不知道什么事情能惹火他。他的情绪大起大落,经常原因不明,说变就变,说翻脸就翻脸。这是一些没有原则,心智也不健全的人。

说到脾气的隐性和显性,我想表达的是,有些人的好脾气是显性的,即表面的;而坏脾气却是隐性的,是里面的。这样的人,表面上是一副好脾气的模样,内心的脾气却恶劣无比。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就是这种脾气的人——

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义府、李林甫都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更是担任宰相时间长达19年,这样两个表面和气、内心阴毒的小人把持朝政,唐朝距离没落也就为期不远了。

这种人,看着笑嘻嘻,乐呵呵,一团和气,当面对人笑,心里、背地里却恨人恨得要死,对他人的小小过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恨之入骨,睚眦必报。与此对应,有些人表面是坏脾气,内心却是好脾气,俗称“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来,坏脾气有三个主要特征:

应激性——对外界敏感,内心脆弱,其他人的不恭敬行为,立刻就会引起其情绪的起伏动荡和不良反应,导致不满和愤怒,并有所报复。比如李义府“微忤意者,辄加倾陷”,就是这一类。

过度性——喜欢把他人小小的疏漏、纰漏、不敬等等加以引申,上纲上线,激发起很大的不满和过度的情绪反应。典型如唐朝的卢杞,仅仅因为妇人笑,就怀恨在心,要杀人全家。

卢杞者,唐中丞卢奕子也。杞貌丑,色如蓝,阴谋奸狠,多口辨。上悦之。郭子仪见宾客,姬妾不离侧。杞往谒,子仪悉屏去,或问故,子仪曰:“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见之必笑。他日得志,吾族无类矣。” 

持续性——坏脾气的人,难以释怀,坏情绪持续时间很长,容易发酵,也伤害身体。比如孙秀,仅仅因为潘岳从前对自己不礼貌,就耿耿于怀;孙秀得势之后,寻隙诛杀潘岳。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

在现实生活中,坏脾气容易被合理化、意义化、价值化,受到自身和他人的鼓励、怂恿和撺掇,比如,因为一点小事而冲动,却被赞为有个性、有性情、有脾气、有男人味;而好脾气经常被视为软弱、优柔,不够强势,所谓“三拳打不出一个响屁”,揶揄的就是那种“没用、无能”的没脾气男人,这种男人当然也没有男人味。

——在这种鼓励和撺掇下,人们经常以坏脾气为荣,以好脾气为耻,导致整个社会充满暴戾之气,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大动干戈者不在少数。

实际上,做小事者往往脾气大而坏,做大事者脾气好而小,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最著名的例子是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按照当下男子汉的标准,像韩信这种人,可以称得上是标准没用之人了,因为太能忍了,连“胯下之辱”都能忍受,实在是太没脾气,哪里还像一个男人?殊不知,这种好脾气是基于形势判断。对于志向远大的韩信来说,对于屠户的赤裸裸的公开威逼和挑衅,已经无法逃避,如果逞一时之能,杀了屠户,必定给自己带来麻烦;韩信为了大的志向,而甘受胯下之辱,表面是没脾气,骨子里却是大智慧。

汉朝的张良,按照太史公的说法: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张良是个好脾气的人,貌似荷尔蒙分泌很不旺盛,非但没有一点男人的“魁梧奇伟”, 相反“状貌如妇人好女”,脾气温柔得很。这样一个人,却累出奇谋杀招,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这种人不是没有脾气,而是高度理性化,城府、计谋极深,情绪已经被压抑到最低限度;像项羽这种扛鼎之士,荷尔蒙虽然爆棚,却实在是不是“好脾气”张良的对手。苏轼在《留侯论》盛赞张良——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那些动辄发怒,也容易被激怒的人,看着很man,很有脾气,实际上要么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要么缺乏内省、修正、改善自身的能力,要么只注重眼前得失,缺乏大志向;往往过度情绪化,理智孱弱,经常置自己于不测之中。

比如,典型的“路怒症”患者,为争一时之短长,不惜采取撞车、碾压等极端手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后悔终生。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之所以能“二桃杀三士”,利用的就是有勇无谋之人“情绪化、易激怒”的特点。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不可谓不男人,个个都是勇士,仅仅为了一个桃子的长短和面子,就先后自杀了。如果三位勇士当中有一位大度一点,逊让一点,晏子的计谋就会落空。

——我在乡下,经常看到乡下人为一草一木、一毛两毛钱而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脾气不可谓不大,但经常得不偿失,不是结下仇隙、梁子,就是赔偿数倍于争夺之物的金钱,甚至把自己弄进班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