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华山论剑802 2015-06-08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杨作文人物画的幕后

    绘画作品中人物画算最难画了,凡是出彩的人物画的幕后,总是隐藏着画家鲜为人知的修炼功夫和创作故事。河北省著名人物画家杨作文的作品异彩纷呈,这种台前幕后的因果关系,想必更为明显。

    他原是《迎春图》的画中人

    2010年3月,杨作文画的年画《迎春图》,在北京嘉德拍卖有限公司,以65万元拍出。《燕赵都市报》一则消息评价说:“河北现代人物画家的作品,能在北京三大拍卖行之一‘嘉德’拍出的,实属凤毛麟角。”

    《迎春图》画的是春节村干部带领群众,敲锣打鼓慰问烈军属、贴春联的场景。

    杨作文1936年出生在河北威县西安仁村,1958年在县城参加工作后,爱人仍在农村。他每年回家过春节时都应邀给烈军属编写春联。写完后,总是跟慰问队伍一起去贴。画中人作画,想不生动逼真都难。

    1970年杨作文拿着画好的《迎春图》,到天津美术出版社定稿,社长郭钧(时任全国美协副主席)看后连连点头,建议他在右下方留白处添上几枝梅花,彰显迎春之意。此画出版后,两次再版,共发行200多万张。

    自幼爱写写画画的杨作文,1952年考入威县赵庄师范后,师从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周秉恭(北京三大工笔人物画家之一),苦学6年,掌握了中西合璧的人物画技法。毕业后,先画熟悉的农民。1961年第一幅年画《拾麦穗》出版之后,一发不可收,《送粪忙》、《心在槽头》等多幅年画,连连出版发行。很快跃入河北著名年画家行列。1964年,省政府选出杨作文、白庚延、吕云所、郑庄恒、陈冬至、杨德树等十位年画家作品,送中国美术馆展出,杨作文的《海河工地英雄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

    京剧票友墨色里的

    “四大须生”

    杨作文从小喜爱京剧,家里那本《京剧大观》,他看了又看。参加工作后,在县剧团画了五年布景,更有机会学习京剧,尤其爱学须生唱腔,练成威县最有韵味的京剧票友。1984年8月,在新华社工作的威县老乡付敬倪,伙同给张君秋配戏的刘雪涛来威县观光。县京剧联谊会,组织十位票友在县招待所礼堂清唱,请刘雪涛指点。杨作文以杨派(杨宝森)唱腔、西皮慢板,唱了诸葛亮那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唱完走下台时,刘雪涛伸出大姆指说:“有研究,有研究。”这个情节被收录在《威县京剧票友活动纪事》一书里。杨作文也因此增加了一点自信。当他得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著名画家李慕白画的京剧“四大名旦”年画名扬全国后,便一股作气画出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萧伯京剧“四大须生”年画。因为画得形神兼备,气韵不俗,河北美术出版社接连三次出版,发行几百万张,轰动画坛。

    从此,京剧画家“南李北杨”之说在全国流传开(南有“四大名旦”作者李慕白,北有“四大须生”作者杨作文)。杨作文画的《龙凤呈祥》、《打焦赞》等几十幅京剧人物画,也因他深谙京剧,幅幅精彩。

    饮中八仙》的画意与诗情

    从明代尤其到现代画坛,别人画的《饮中八仙》均是衣冠楚楚。杨作文画的《饮中八仙》,却坦胸裸臂,挽裤露膝,夸张浪漫。这种别具一格的画法,并非随心所欲。

    杨作文画古代人物,讲究“文画同脉”。画《饮中八仙》之前,反复背咏杜甫的《饮中八仙》诗句,体悟诗的精髓。他知道,杜甫忧国忧民,诗的基调一向低沉灰暗。《饮中八仙》一诗夸张浪漫,畅快明亮,是因为醉八仙的内涵是快意人生。比如杜甫这样写酒醉的贺知章:知章骑马似坐船,眼花跌井水底眠。杨作文说:“杜甫用夸张语句烘托醉八仙的快意人生,是诗情,我用夸张技法烘托醉八仙的快意人生,是画意。诗情画意一脉相通。”

    这幅富有文化内涵的六米长卷国画一露面,便受到文人雅士、有文化水准的老板和收藏家的喜爱。2003年,他的远房亲戚,略懂书画的加籍华人梁树楠,回威县老家祭祖。看到杨作文画的《饮中八仙》,兴奋异常,连声说:“太有特色、太有文化了!这是我看到的最符合杜甫《饮中八仙》诗意的一幅画。”当场要出二十万美元购买此画。杨作文一拍大腿:“你真说到点子上了,故乡遇知音啊,我送给你啦。”

    杨作文以“文画同脉”的见识,秉承功夫在画外,画的《紫气东来》、《百寿图》、《竹林七贤》和《古代四美图》等几十幅古典人物国画,都独具特色,风情万种。他画的《钟进士策马图》,2005年在《国画家》刊登后,被美术院校选为教材。

    《庚子百年祭》的责任与担当

    1972年,山东大学来人考察以赵三多为首的义和团起源地沙柳寨、梨园屯等村。杨作文决定同去。他说:“当时,一个村子能够清晰记忆义和团、活着的老人也就一两个了。抢画义和团英雄人物,我责无旁贷。”于是,杨作文同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宋文宣、刘绍刚,用一个月的时间,访问了十几个村、五十多位当事人和一百多位义和团将士的后人。

    他为洋人侵略、杀戮而悲愤,从而以近乎写实的笔法构思出《哀鸿遍野》这幅画;他为义和团举兵伐洋而振奋,从而构思出《赵庄战役》等画稿;他为义和团劫杀外国传教士而称快,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构思出一幅精美绝论的画作——《截杀教士》。画面上:将士怒目、大刀飞舞、车倒马飞。用笔简练而又不失生动,展示了作者深厚、灵动的笔墨功夫。此画作被威县义和团纪念馆复印展出。

    完成义和团采访后,他做了十几年画前准备,1990年进入创作。为画好义和团首领赵三多这个人物,杨作文先给赵三多曾孙赵安居画了三十多张速写。最终,赵三多器宇轩昂的气质跃然纸上。画家的传神之笔在于主人公的眼睛,眼神传达出的睿智、果敢,与人形成强烈的对话语言——威武不屈。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画家深蕴此道。

    2000年,终于完成30多幅英雄人物系列国画。这时,距离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恰恰一百周年。作品取名《庚子百年祭》。如此完整、生动、写实与浪漫相结合,反应义和团运动的绘画作品,在全国独一无二,被业界称为“国宝级珍品”。山东一业界老板多次来函意欲高价收买,杨作文拒绝说,希望此系列画能在合适的时候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九十年代,正是人们由购买年画变为购买画家原创国画转变时期。这促使不少画家到大城市赶市场卖画。这时的杨作文却心无旁鹜地创作《庚子百年祭》。从1972年采访、构思到完稿,28年间,杨作文不知失去了多少卖画机会。市场几乎忘记了当年曾以年画而名扬天下“杨作文”的名字。

    杨作文回首这段经历说:“我不是有所失,而是有所得。  义和团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在把这笔财富留给国家传承给后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http://www./epaper/ncwb/html/2014-03/20/content_482854.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