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 读《书谱》 长知识 (四)

 鸿墨轩3dec 2015-06-08

学书法 读《书谱》 长知识 (四)

        第四篇:运笔论

 

                  原文

 

(注  :原书谱帖中,此篇始缺93个字,篇尾处缺30个字,临帖时补之。     “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怯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 “”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 “;)

 

今撰执、使、用、转【141】之由,以怯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huán)盘纡(yū)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142】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shàn),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词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务裨(bì)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旨【143】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144】使摹搨(tà)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145】?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146】、《黄庭经》【147】、《东方朔画赞》【148】、《太师箴》【149】、《兰亭集序》【150】、《告誓文》【151】,斯并代俗所传,真行【152】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153】,书《画赞》则意涉瓌(guī)奇【154】,《黄庭经》则怡怿虚无【155】,《太师箴》【156】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157】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158】。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159】,将贻啴(tuō)喛(hé)【160】之奏;驰神雎(jū)涣(huàn)【161】,方思藻绘之文【162】。虽其目击道存【163】,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164】。岂知情动形言【165】,取会风骚之意【166】,阳舒阴惨【167】,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由已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168】。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闇于胸襟【169】,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170】;庖丁之目,不见全牛【171】。

 

                  注释

 

【141】执、使、用、转:皆为用笔运笔之法。“执”指执笔,“使”指运笔,“转”指转折。“用”指点画结构安排。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答客问书法》:“客谓谢陵子曰:'作书之法有所谓执,可得闻乎。’射陵子曰:'非浅深得宜,长短咸适之谓乎。’曰:'其次谓使,可得闻乎?’曰:'非纵横不乱,牵掣不拘之谓乎。’曰:'次为转,可得闻乎。’曰:'非钧镮不乖盘纡相属之谓乎。’曰:'次谓用,可得闻乎?’曰:'非一点分相背,一划辨起伏之谓乎。’”

【142】窥: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穷”。

【143】旨: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指”。

【144】调合:协调和谐。致: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至”。

【145】效:效验,验证。欤: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与”。

【146】《乐毅论》:夏侯泰初撰。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王羲之书,小楷,四十四行,唐褚遂良谓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列为王羲之真书第一,真迹不传。

【147】《黄庭经》:亦称《换鹅经》。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传为王羲之书,小楷,六十行。唐褚遂良《右军书目》列此书为第二,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吴通微等均有临本。

【148】《东方朔画赞》: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三十日书与王敬仁。”传为王羲之书,小楷,三十三行,唐褚遂良《右军书目》著录,真迹不传。

【149】《太师箴》:《佩文斋书画谱》称作《太史箴》。传为王羲之作,内容不详。

【150】《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雅集,其诗集序文为王羲之作并书,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遗言将《兰亭序》同葬,致使真迹失传。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均有摹本,后世翻刻本亦甚多。《兰亭序》为王羲之作本无疑义。1965年第6期《文物》杂志发表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王羲之《兰亭序》为后人依托,指为隋僧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摹写。序文亦经后人篡改。郭文多有臆测,未足为凭。

【151】《告誓文》:王羲之撰并书,王羲之为王述所扼,决意世事,为文以誓不复出。故称《告誓文》。唐褚遂良《右军书目》云真迹藏唐内府,今不传。今所传者由旧拓翻刻,书近唐欧阳询体,字多磨灭,且多古意,皆伪托。

【152】行:《佩文斋书画谱》作“得”,此从“行”。

【153】情多怫郁:指心情不舒畅,多忧郁。《汉书·邹阳传》:“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

【154】瓌奇:奇异、珍奇。宋玉《神女赋》:“瓌姿玮态。”“瓌奇”,犹言珍贵奇异,美好特殊。

【155】怡怿:和悦、愉快。宋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伐之营中沚,持用自怡怿。”

【156】师:《佩文斋书画谱》作“史”。

【157】亭:《佩文斋书画谱》作“庭”,此从“亭”。

【158】志:《佩文斋书画谱》作“意”,此从“志”。

【159】驻想:犹谓凝思。流波:即流水。《楚辞·远游》:“叛陆离其上兮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160】啴:和缓。喛作“缓”,啴喛即柔和舒缓。《礼记·乐记》:“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喛。”

【161】雎:水名。《左传·成公十五年》:“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出舍于雎上。”杜预注:“雎,水名。”涣,亦水名也。

【162】藻绘:错杂华丽之色彩与修饰,亦指文辞、文采。

【163】目击道存:语出《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164】义: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议”。共习分区:大家都在学习,但效果不同。

【165】情动形言:《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谓言语是情感的表达,感情是言语的发启。

【166】风骚:借指诗文与才情。“风”指《诗经》之“风”。“骚”则指《楚辞》之“骚”。

【167】阳舒阴惨:原意为阳气舒展而阴气惨淡。此“阳舒”借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氛围。“阴惨”借指愁苦烦恼的心情和压抑的气氛。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孙过庭在此处用“阳舒阴惨”指喻书法用笔中的舒展和收蹙。

【168】忘: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忌”。此从“忘”。

【169】闇:通“谙”,熟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与人共行,让道碑边,人问曰'卿能闇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闇于心。”《佩文斋书画谱》该字作“闲”。

【170】弘羊:指汉人桑弘羊。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年)洛阳人。出身商贾,武帝时为治粟都尉,大司农,嗣迁御史大夫。创立食盐,冶铁、酒类等。国家专卖制度,广开财路,有益于国计民生,惜为当时儒生所反对。此处弘羊是谓要像桑弘羊一样有预见性,没有不考虑周全的地方。

【171】庖丁之目,不见全牛:此二句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喻指技艺达到非常纯熟的境界。

 

                  释文

 

现在叙说执、使、用、转等方法的应用之道,以消除未悟之处。执,是说指腕执笔有深浅长短之类的方法;使,是讲纵横牵制之类的运笔方法;转,是指钩环盘绕之类的技法;用,就是点画有揖让向背之类的规则。只有反复领会以上各种笔法,才能融会贯通练好字。编排罗列各种笔法的工用,综合互补诸法精妙,指出前人尚未言及之处,启发后学者掌握正确法规;探究其根源,分析其流派。力求做到文辞简练论理充分,浅显易懂,阅后即可明瞭把握,下笔顺畅不滞涩。至于那些奇谈怪论,就不是我所要细说的了。本文所要陈述的,力求对学书者有所裨益。王羲之的书迹为历代人所赞誉学习,可作为效法的宗师,从中获得学成书法的方向。王羲之书法不仅博古通今,而且情趣深切,协调和谐。以致摹拓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研习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王羲之前后的名家手迹,大都散落遗失,只有他的代代流传下来,这难道不是明证吗?试谈其中缘由,简要地叙说几点。就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帖,均为世代民间所传,是楷书和行书的最佳范本。写《乐毅论》时心情不舒畅,多有忧郁;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境瑰丽,想象离奇;写《黄庭经》时精神愉悦,若入虚境;写《太师箴》时感念激荡,世情曲折;说到《兰亭》兴会作序时,则是胸怀奔放,情趣飘然;而他写《告誓文》,在父母墓前誓不复出做官,情感内敛深沉,心情戚惨。正所谓庆幸欢乐时笑声溢于言表,倾诉哀伤时叹息发自肺腑。只有凝思于潺潺流水,才能奏出哀婉之音;纵情于雎流涣水,才会想出华美诗文。虽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还有人或许对书法理解尚有偏颇错乱,(不理会书法的达情表意功能,不去琢磨书写中的运笔用意,)都是强调这个笔画应该叫什么名称,那个字应该属于什么书体,表面上都在学习书法,实际上学习的效果将大不相同,差异也就明显地区分开来了。岂知情感萌动必然形于言表,象《诗经》《楚辞》那样抒发情感,阳光明媚时会觉得舒畅,阴云惨暗时就感到郁闷,这原本是感情自然的流露。若既无情感体验,又理论脱离实际,依样画葫芦,安能有得体的书法作品呢!对运笔的方法,虽然在于自己掌握,但是整个规模布局,确实要靠临时发挥。运笔差之一毫,艺术效果就可能失之千里,如果懂得其中诀窍,就可诸法相通。心不厌精,手不嫌熟。倘若运笔极其精熟,书法规矩牢记于心,自然可以纵横自如,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笔势飘逸神飞了。像桑弘羊理财一样有预见性,没有不考虑周全的地方;又似庖丁的眼里,能看到牛的骨骼关节以及筋脉的细微之处,而不只是牛的整个躯体。

 

          我的学习心得

 

第四篇篇名《运笔论》,分篇:从“今撰执、使、用、转之由”起,到“包丁之目,不见全牛”止。
这篇的意思是:以 “执、使、转、用”四种基本的运笔方法和运笔意图为核心,“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执、使、转、用”既是认识书法艺术的一种思路和方法,也是书法艺术实践的基本规范规则。通过“执、使、转、用”四种基本的运笔方法和运笔意图,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目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孙过庭相信,“执、使、转、用”四种基本的运笔方法和运笔意图是解释和解读书法艺术的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执、使、转、用”四种基本的运笔方法和运笔意图的运用,就能达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掌握了“执、使、转、用”四种运笔方法和用笔意图,就能够做到“编列众工,错综群妙”;精熟于“执、使、转、用”四种运笔方法和用笔意图,便具有了一个书法艺术家的胸怀,“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包丁之目,不见全牛。” 就能充分地体现和表现自己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从而创作出“情深调合”的书法艺术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