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脑卒中的运动治疗-宋兰欣
2015-06-08 | 阅:  转:  |  分享 
  
脑卒中的运动治疗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宋兰欣脑卒中的运动治疗一、脑卒中有哪些运动治疗?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如何治疗二、运动控制训练
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三、何时开始康复?何种病人不易康复?脑卒中的运动治疗脑卒中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高位中
枢不能有效地控制低位中枢,即中枢性瘫痪。脑卒中的运动治疗其主要问题是运动形式的异常,它的训练重点是正确的运动形式、姿式和控制
力的恢复,以评定运动模式为主,评测运动功能,采用促通技术进行训练。脑卒中的运动治疗总之,脑卒中的运动治疗应该是
运动控制训练。运动控制训练ROM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促通技术促通技术是根据神
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应用促进或抑制的方法改善脑血管受损患者,运动控制能力的康复治疗方法。运动控制训练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运动控制训练是指通过各种促通方法,对中枢神经受损的病人躯干和四肢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进行较正和训练,诱
发正常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出现,从而产生正常功能性运动活动。运动控制训练主要内容利用各种感觉刺激为治疗手段,以感觉促通神经联系
,反馈调节机体活动,逐渐建立正常的运动活动方式。根据神经发育学规律进行治疗,治疗顺序由中心向外周,由近端向远端进行,充分利用各种
原始的姿势反射活动,诱发随意运动出现。运动控制训练主要内容强调患者主观参与的作用,调动患者的潜力,把潜力变为其克服障碍的动力
。主动再学习运动控制,逐渐达到正常运动活动。强调功能性运动活动为训练目标。运动控制训练方法ROOD方法(多感觉刺激疗法)
它利用拍、打、刷、冰刺激表面皮肤,或震动刺激肌肉,或牵拉、挤压刺激关节等措施,通过感觉反馈回路调节脊髓传出纤维的兴奋性,从而
改变特异性靶肌肉的肌张力,激发和协调肌肉的随意活动。运动控制训练方法-ROOD方法▲机械性刺激:毛刷逆毛发生长方向磨擦。拍打
肌腹。功能性电刺激。▲温度刺激:提高肌肉兴奋性:冰块沿肌肉走行方向轻滑数次。降低肌肉兴奋性:持续冰疗,温热疗法。运动控制训练方
法-ROOD方法▲对关节面的刺激:两关节面的分离刺激该关节屈;两关节相互加压,刺激该关节的伸。▲有节律的运动:关节向两个方向
的、缓慢的有节律的运动可起到放松的作用。仰卧,双桥,两下肢向两侧均匀摆动。侧卧,肩、髋做相反的交替进行的屈伸动作。运动控制训练方
法-BOBATH方法BOBATH方法是BOBATH夫妇本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方法,起初
应用于小儿脑瘫,后来更多的应用于成人偏瘫。运动控制训练方法-BOBATH方法根据神经发育规律,利用原始
的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常运动,抵制过强的肌张力和错误运动模式,进而使患者从事各种功能活动。运动控制训练方法-
BOBATH方法抗痉挛体位辅助的,或自主的抗痉挛肢体活动、躯干活动、翻身活动和起坐活动。诱发平衡反应治疗师进行抗异常模式下的活
动。运动控制训练方法-BOBATH方法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inhibitingpattern,RIP)上肢、下肢
。诱发分离活动、功能性活动出现。★软瘫期★痉挛期★分离运动期运动控制训练方法-BR
UNNSTROM方法在软瘫期应用最多。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原始的反射活动,启动运动功能的恢复。然后在调
整刺激方式,修正错误运动模式,使之成为功能性活动。运动控制训练方法-BRUNNSTROM方法联合反应:
一侧肢体抗阻用力时可诱发其它肢体相应的反射性肌肉张力增高。共同运动:肢体随意运动总是以固定的错误的模式进行
,不能出现自由选择性运动。利用原始反射采取抗痉挛模式姿势,促进随意运动形成。运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术应用
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关节稳定性,增强活动协调性,扩大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活动的方法。运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
术1、节律性启动(1)特点:在预定的范围内有节律的活动,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渐到主动抗阻运动。(2)适应症:启始运动困难,运动太
慢或太快;运动不协调或无节律,全身紧张。(3)做法:治疗师在可动范围内做被动关节活动,用言语调整运动节律,让病人在预定范围内向一
个方向用力,而向相反方向的运动由治疗师被动完成。治疗师逐渐开始施加阻力,并用言语保持节律。例如:坐位躯干屈曲训练。运动控制训练方
法-PNF技术2、复合等张运动(1)特点:一肌群(主缩肌)做向心性、离心性、等长性收缩,中间不伴有放松的时间。(2)适应症
:离心控制能力低,协调性差,主动活动范围减低。(3)做法:在主动活动过程中,治疗师施加阻力(向心性收缩),活动终末让病人保持那个
位置(等长收缩),获得稳定性后指导病人缓慢回到初始位置(离心性收缩),注意:离心性收缩也可先于向心性收缩。例如:髋关节屈曲训练。
运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术3、拮抗肌逆转-动态逆转(1)特点:活动从一个方向转换到另一个方向,中间可停顿,也可不停顿。
(2)适应症:主缩肌无力,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差,肌肉易疲劳。(3)做法:单方向运动施加阻力,在预定活动度终末,治疗师把手移至活动
部位远端的相反方向,。同时用言语引导,中间不允许放松。逆转可按需要进行。例如:上肢屈伸逆转,上肢屈曲时施加阻力。运动控制训练方法
-PNF技术3、拮抗肌逆转-稳定逆转(1)特点:通过抗阻进行交替等长收缩,阻止产生关节运动。(2)适应症:关节稳定性差,
肌无力,等长收缩能力差。(3)做法:病人向一个方向用力,治疗师向相反的方向施加阻力,不允许产生关节运动。当病人能抵抗阻力时,治疗
师把手移至相反方向继续施加阻力。运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术4、反复收缩(反复牵伸)(1)特点:引发牵张反射(只能牵拉肌肉
,不能牵拉关节结构)(2)适应症:肌无力,疲劳,运动意识减低。(3)做法:在预定模式下,使肌肉得到完全牵伸,之后给准备口头指导
。在被拉长的肌肉上给一个快速牵伸,进一步激活牵张反射。同时给口头指导引导病人主动用力,引发肌肉的反射性和随意性收缩。例如:牵伸下肢
的屈曲。运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术注意;反复收缩的方法不能用于关节不稳定、疼痛、骨折或骨质疏松、肌肉或肌腱损伤的部位。运
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术5、收缩-放松(1)特点:抗阻等张收缩,之后放松或在新的活动度内活动。(2)适应症:关节活动度受
限者。(3)做法:关节活动至可动范围的终末,要求病人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治疗师施加阻力,然后要求病人放松,至少5秒,然后再主动或被
动活动至新的活动度,可反复进行直至不能再获得新的动度。例如:肩的屈曲外展外旋模式。运动控制训练方法-PNF技术6、保持-放松
(1)特点:放松后抗阻等张收缩。(2)适应症:被动关节活动度减低,等张收缩力过强,疼痛。(3)做法:被动关节活动至可动范围的
终末或无痛的终点,治疗师在相反的方向施加阻力,要求拮抗肌做等长收缩,缓慢施加阻力,不允许产生关节活动。放松过程中逐渐去除阻力。例如
:增加髋关节屈曲的活动度。运动控制训练方法-运动再学习方法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要设计符合患者相应水平的作业或功能性活动,活动的环境,激发患者的训练动机、兴趣,教育患者集中注意力克服不需要的肌
肉活动,反复练习正确的运动,从而达到恢复随意控制的功能性活动的目的,运动控制训练方法-引导式教育方法根据
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在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的系列作业活动中锻炼功能能力,发展人格和增进人际交流。运动控制训练方法
-引导式教育方法方式:患者和治疗师,有时有家属参与的小组训练方式。参与者的作用:患者为完成者,治疗师为教育者、引导者、协调者。
活动原则:符合这组患者的功能水平要求:在特定的辅助环境中进行运动控制训练方法-引导式教育方法在做每项活动前,治疗师先说出,
随后患者跟着复述,脑体并用在做每项活动前,治疗师要讲解、示范、有节奏的进行患者用心学习、积极参与、增强信心、发展人格重要的原
始反射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颈反射:颈部扭转时,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对称性颈反射:颈屈曲:上
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颈伸展: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重要的原始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时上下肢伸肌优势
,俯卧位时上下肢屈肌优势紧张性腰反射:向旋转侧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对侧相反侧卧位:上侧肢体屈肌优势;
下侧肢体伸肌优势站立位: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重要的原始反射阳性支
撑反射:脚掌或脚趾的压觉,及脚趾受压后足部骨间肌受到牵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机体产生所有伸肌紧张,同时拮抗肌也收缩以稳定各关节便于负重的反射反应。重要的原始反射对侧伸肌反射:正常人一条腿屈曲时,对侧腿就会伸展抓握反射:触刺激或本体感受性刺激手掌面或手指掌面引起手指共同屈曲内收的反射。何时开始康复?何种病人不易康复?早期康复:尽早开始,生命体症稳定24-28小时开始。进展性卒中、有严重合并症、严重系统性疾病时不易进行康复治疗注意步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选用辅助用具,何时选?选什么?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