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乡人”的“一家情”

 聂耳小书屋 2015-06-08

 

新邻里 新民风

“异乡人”的“一家情”

——记北京大兴林校路街道“社区邻里节”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白雪蕾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8日 04版)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大事小情都来分担,一路有你倾听诉说,一生有我不怕寂寞……”这首《一路有你一路有我》邻里主题歌,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路街道社区一唱就是10年。“相识、相知、相助”的“社区邻里节”活动,让天南海北的异乡人在这里会聚成邻里一家亲。

 

新邻居的“朋友圈”

 

      “下个月就要参加太极拳比赛,大家加紧练习。”5月28日,73岁的马玉文刚发出一条微信,朋友圈里就热闹了起来。

 

       4年前,马玉文和老伴儿从河北邯郸搬至北京陪伴女儿,住在林校路街道办事处永华南里社区。“刚来北京的时候,谁都不熟,经常一个人在社区角落里打拳锻炼身体。”马玉文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的弟子,习武20多年。经邻居的热情邀请,他带起了永华南里七星太极拳队,还在“社区邻里节”上作了表演。

 

      同是4年前,大兴“土著”张金立,因房子拆迁和老马成了邻居。“拆迁以后家里的条件改善了,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在“邻里节”上看到老马的太极拳队表演,张金立很快加入其中并成了骨干。

 

       如今,永华南里七星太极拳队伍已发展到50余人,上到70多岁的老人,下到13岁的孩子,每日清晨6点练拳,风雨无阻。共同的爱好拉近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新老居民,让邻里有了“一家人”的氛围。

 

       “‘社区邻里节’不仅帮我找到了‘组织’,还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张金立从小爱收藏老物件,还擅长摄影,家里珍藏着十几份从乾隆年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老地契,2014年“邻里节”期间,街道、社区帮他举办了“晒家风、展家史、讲故事”活动,他把压箱底的老照片、老物件都拿了出来,向邻居讲述了自己的家风故事。

 

老街坊的“邻里情”

 

         林校路街道工委书记张帆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城南计划的实施,大兴城市社区里不仅多了拆迁进城的农民,也多了从外地进京的新市民。

 

      “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票子、房子、车子有了,但邻里间的沟通交流少了。社区里打麻将、扯闲话的不少,邻里之间关系冷漠。”张帆感慨道。

 

      社区独居老人忘带钥匙,邻里之间不认识,无人敢开门;搬迁进入社区的大爷过惯了农村生活,在家里养大狼狗,引起不少纠纷。面对这些琐碎小事,街道、社区使出浑身解数调解,效果并不好。

 

       一次社区工作会后,街道负责人忽然问大家:“你们都知道自家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吗?”在场的居民纷纷摇头。想要社区和谐,首先要邻里和谐。于是,从2006年开始,林校路街道工委开始在各社区举办“社区邻里节”活动。

 

      免费保洁服务、义务送货上门、爱心捐款捐物……连续10年举办的邻里节,让居民纷纷走出小家庭,融入新社区。

 

       建兴社区居民师广学,爱好文艺,经常在“邻里节”上表演相声、小品等节目,和邻居们关系相处融洽。最近,老旧小区改造,很多居民都到外面租房,为了不影响换窗户、改管道等施工,邻居们都放心地将钥匙交给他保管。“邻里节”倡导的“咫尺睦邻、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建立起乡情关系。

 

社区文化“聚人心”

 

     笔墨丹青,把邻里情谊融入书画中;以诗会友,在原创诗歌中颂扬传统文化;环保科普,用科技创意展示区域优势;爱好灯谜,自发成立北京首家社区谜社……义和庄东里的端午诗会、永华南里的灯谜大赛、义和庄南里的美食文化节、车站南里的摄影展等活动层出不穷。

 

      如今,“社区邻里节”已成为林校路街道工委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一区一品”,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街道、社区每年开展活动50余场,参与人数两万多人次,带动了各社区合唱团、交谊舞队、秧歌队、太极拳队、模特队、楹联社、诗词社、小剧团、书法绘画小组等近60支文体队伍的建设。

 

    “社区邻里节”唱主角的是居民。“当初为动员居民参与,我们还以党员小组、楼门院、社区为单位进行动员。如今各种文艺、体育、表彰项目大家都争着参选。”林校路街道兴华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高俊茹说:“如今社区居民都热情参与、积极奉献,以前的工作难题都迎刃而解。”

 

    “‘社区邻里节’就像一座桥梁,把居民的故乡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塑造成城市社区的新型邻里文化,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张帆说。

 

    10年来,林校路街道共有641个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通过榜样引领,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特色志愿服务团队,常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扶老助困、安全巡查等多项志愿服务,林校路街道也连续7年被评为首都文明街道。

 

    (本报记者 张景华 白雪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