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间 | 人少景更妙的东京隐世餐厅

 真友书屋 2015-06-09

文/喜北


(以下是一位悦食读者的餐厅体验记,我们特别珍惜这样细节化的美食记录,希望有一天,如果你吃到一家有趣的餐厅,也可以这样跟我们分享~)


写在前面



出门旅游散心,就怕人多,以此为标准,东京或许不是好选择。但是,这样一座千人千面的城市,作盖棺定论的判词显然不合时宜。在闹市东京的尘嚣之中,觅得花木幽深、人迹罕至的古都禅味,其实也不难。


逛累了喝杯咖啡吃个茶,总能眼前一亮,寻到人少清净的诗意风光。还是写了三个地方,聊以纪念当时的好运气。


表参道苔庭轻茶亭


茶洒金田中

Sahsya Kanetanaka



地址:东京都港区北青山3-6-1 オーク表参道2F

电话:03-6450-5116


若无日本同事指点,我恐怕永远都不会寻到表参道的这一面。从热闹非凡的街面拐至里巷,由大型玻璃建筑的背面上至二楼,眼前所见,实在喜出望外。


竹扉虚掩,捆捆齐整的枯枝篱笆围着一方细致小巧的青石苔庭,篱笆后面种一排翠竹,竹叶微摇,在绿苔与层石上投下横斜细密的叶影,行云流水间,似有清雅逸气,拂面而来。一时间,恍惚觉得,须择一晴好月夜,同知己闲坐廊下,推杯换盏,对月作赋,才不辜负??这间古雅的轻食茶亭,却是创立自大正时期、素以传统闻名的老牌会席料理金田中,一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戏。



正对园景的主餐室,以西洋手法描绘和风极简,整块丝柏木化作长条餐桌,戏座般分出上下两层;用餐、吃茶之余,透过落地玻璃窗,便可将户外这别致造景的阴晴雨雪,悉数收入眼底。




>>在这里能吃到的<<


这日上午,在筑地消灭掉一大碗吃到噎住的海胆盖饭,还饱得很,原只打算吃一盏茶和点心,孰料看了中午的自由组合定食菜单,犯了馋意,自觉腹中尚有位置,便欣然点来午饭。免费供应大麦茶十分爽口,等饭时一气儿喝了不少;上桌一看,三文鱼只一眼便知煮过了头,正丧气准备自认倒霉,抿一口汤,吃一口蕨菜,却又暗暗吃了一惊;卖相一般,味道倒是不差,菜嫩汤鲜,三文鱼有点老,却鲜得眉毛也要落下来—一览无余的寂静苔庭,心平气和、食欲大开,三两下便将饭食扫得精光。




▲顺便给你们看一下凶残的早饭


饭后的抹茶和配送的小园子冷汁,无功无过,却叫人意犹未尽—先前在菜单上看到“峰岗豆腐”四字,特意询问了经理是否能将饭后甜点换作此物,未果。眼见餐食将尽,犹豫再三,腆着面孔招来服务生,要了第二份甜点??恩,如果他们知道我三个小时前吃了什么,大概会齐声惊呼,姑娘好能吃!


但面对此生最无法抗拒的日式甜品,蜂蜜牛奶豆腐,兼有奶糕粘糯与奶冻清甜,以一枚时令的盐渍樱花点睛,好吃又好看,吃完这一杯,才真不白来!



临行之前,忽然瞥见身后的一方小小独立餐室,墙上开出的景观窗,正对着某个略觉眼熟的艺术装置??回头一查,竟是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为这栋大楼专门定制的作品,这还不算完,这间茶洒金田中他也有份—庭中所用石材,是他亲自选定。后来又忙着寻图,才发现揭幕时,我非常喜欢的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也来过此地—想到这里,稍微有点高兴。



唯一的缺点:餐厅经理是个举止奇怪的中年人,英文水平有待提高,如要造访,还请同胞们海涵


南青山城市幽林梦


根津美术馆

Nezu Museum + Café



地址:6-5-1 Minamiaoyama, Minato, 东京都

电话:+81 3-3400-2536


辞别茶洒,沿着表参道往新宿御苑方向去,越走越有大商圈味道;适逢周日,走了一站地铁到明治神宫前,路上满是各色周末出街晃荡的男女老少,那光景似极了节假日的南京路、人民广场;路口铺天盖地的刺目广告牌,艳阳下熠熠生辉,几乎要两眼一黑厥过去,就此打消了一路逛去新宿御苑和涉谷的念头。


刚到过那样一间仙风道骨的茶室,走出门走几步路便有如此鲜明对照,也须赞赏一下将“闹中取静”做到极致的东京人。站进荫头,打开软件开搜附近有何可去之处,根津美术馆登时跳入眼帘。万万没想到,这间隈研吾领衔翻修的老美术馆,竟然离这等喧哗闹市只区区十分钟脚程—想到这里,心脏几乎要骤停一秒。好的,借这个机会再表白一下:


我是隈研吾老师的脑残粉(然后,我竟然没有去住他设计的Capitol Tokyu酒店…惭愧)。



原路折回,行人逐渐稀疏,街道两旁屋舍的风格也渐趋设计,这一隅南青山,开满了顶级品牌概念店,左手三宅一生,右手川久保玲,很有点纽约肉库区或是麦迪逊大道往上城走的感觉,逛街的也多是个人风格鲜明但不过分出位的时尚人士。


走到一个僻静的岔路口,马路对面便是根津美术馆。形致低矮的日式瓦房,掩映在一排高挑的翠竹之后,黑黢黢的低调入口,一个不留神几乎要走差过去。一块滴水磐石镇守入口,右手飘逸的竹林,左手则是由竹节紧密排布而成的竹墙,头顶低矮宽大的屋檐,脚下光滑的青石板与石墨色卵石泾渭分明,铺陈开去一条狭长幽静的步道,每走一步,心就更静了一分。



尽头光亮之处,便是建筑入口—此等布局,像是武陵人穿过山中穴道,始见桃源豁然开朗。隈研吾的“负建筑”,谦逊而低调地将和风与禅意加以现代诠释,洗尽铅华,褪去浮饰,大气、自然、庄重、素朴,浑然天成,比当年在哈佛听讲座时隈研吾自己PPT里的图片震撼得多。


巧的是,一位在意国学建筑的友人,上周有幸与隈研吾老师聊天,问及为何钟情极简风格,对方答曰:工期短,省钱


好的呢!先忘记这一则打脸的小插曲吧,继续禅意之旅??


根津美术馆是东京历史最久的美术馆之一,由雅号“青山茶人”的实业家根津嘉一郎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一手创办,本是根津家族的旧宅,展出了其搜集的日本及东亚古典艺术品,09年经过设计重修后再度开馆。除了几千件精美艺术品和每年5月配合花期展出的镇馆之宝“燕子画图屏风”外,最值得一看的,其实是紧邻美术馆那一方偌大的日本庭园。



占地逾17000平米,原是根津家的私人园林;改作美术馆后,来客亦可步至园中游览。说它是一方城市绿洲,简直小瞧了这片庭园—初入其中,修剪整齐的草坪,一丝不苟的石砌步道,模样可爱的伞松,都不过是平常稀松的造景,虽是好看,却抹不去人工印记。


再往深处去,却发现脚下的路愈渐变了山林小道,逶迤蜿蜒,高低起伏,植物也益发茂密,似有遮天蔽日之势—不知名的山间绿植,同肆意斑驳的青苔,织造出荫凉的深林幽梦,落满枯叶的旧日雨水盛满路边一洼石穴,碧绿潭水中一艘弃船,爬满青苔的一盏石灯,隐于山林的几座小屋,倏然闪现层林之中的石雕如来,单手托腮,青苔当被,睡得正酣。



不知为何,根津家的园林,叫我想起了几年前去过的瓦尔登湖。两者都小,距离“人类文明”举步之遥(瓦尔登湖森林旁就是一条高速省道),那种空旷而凛冽的出世之感,却尤为货真价实。



去时是三月初,樱花还没有开,园内几株山茶开得正艳,被细雨打湿的石板路上,落英缤纷,化作花泥;陶醉之时,忽见星星点点的细小白絮飘至脚边,定睛一看,原是头上一株斜长在山坡的白樱,微风一荡,摇下一阵樱雨,煞是好看。


到了这个园子里,不坐一会儿静静心,就真白来了。可惜院内茶室不开,只得踱去Nezu Café,不料却别有一番风景—恰似一只剔透玲珑的玻璃匣,安放在园中,三面环绕的无缝落地观景玻璃,户外山林与室内雅座,竟成一体。




>>在这里能吃到的<<


一个人出游的好处,就是不受限制、经常能坐到最完美的位置,这一次也不例外。


服务生把我安排在了室内最明亮的靠窗位,正对着一株开了大半的樱花。不得不再次感恩,我的运气,真的是太好太好了。


咖啡非常好喝,但草莓蛋糕及其他特色蛋糕都已售罄,只剩有点干巴巴的年轮蛋糕。但这样一间看得见风景的咖啡屋,就算只喝白水,这般赏心悦目,也足可抵消食物上的遗憾。凝望,出神,胡思乱想,一直坐到只剩一口凉掉的咖啡,人家打烊,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南青山一场白日梦,也算是发完了。


出了门就又赶去下一场饭局??当然,这是跑题了,以后再细说吧。


一人份鸟瞰浅草寺


浅草咖啡屋


地址:東京都台東区浅草1-17-6


浅草雷门,尽管是个游客得不能更游客的景点,头一遭去东京的人一般都会去下这个地方,求一张签,和上书雷门二字的大红灯笼合个影,捐点香油钱。患有密集人群恐惧症的我也没有免俗。


好吧,其实我本来是打算去吃一下一个吃货小伙伴推荐的、雷门旁边的葵丸进天妇罗,孰料周一居然休业??但就在此时,我的雷门之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彩蛋。


从雷门出来走到路口,突然开始落雨,抬头望见对街一栋模样奇葩的玻璃木结构建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额,马萨卡,又是隈研吾老师?!跑进门问了工作人员,才发现自己的直觉不是一般的灵!果然是隈研吾设计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里面也很酷!


条件反射地想要找个咖啡馆歇一下,发现观光中心顶层8楼竟然刚好有家咖啡店。


好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笑不动了。


上到8楼的游客,大多是去观景平台留影,此地可以俯瞰浅草寺、远眺天空树??只可惜当日阴雨蒙蒙,天空树一大半都藏进了云雾之中。



咖啡馆就藏在观景平台旁边的小屋里。去的时候一个游客都没有,于是要了杯美式,窝进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落,于是,我就得到了以下这张照片。


狭窄的窗缝,只能容下一人份的雷门浅草—居高临下,上帝视角俯瞰寺前众生,你,Get到了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