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别攀比孩子

 tuzididie 2015-06-09

    “三十岁前子看父,三十岁后父看子”。很多老年人凑在一起喜欢比较自己的孩子,谈谈孩子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幸福,可是回家后老人再对自己的孩子夸奖“老谁家的那小谁”多么多么好,这样做会让自己的孩子徒增心理压力。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心理治疗师肖迅说,很多老年人的攀比孩子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问题。人到老年,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聚在一起谈论儿女时,要认识到“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的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攀比往往就会生气,生气就会伤神,从而影响健康。自己在外面生气,回家再让儿女跟着生气,实在是件不值得的事情。对于老伙伴们的各种“显摆”,不妨一笑置之,转身后依然过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比家底

    想证明自己还有用

    案例:小顺的父母退休前一直经商,经济比较富裕。小顺刚刚工作,父母就给他买了房买了车。跟邻居们聊天时,有人问小顺的父母:“你儿子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小顺的父母避开儿子是否有女朋友的话题不谈,而是直接说:“我给我儿子买房买车了,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找他呢,不着急,要慢慢挑。”时间长了,小顺父母的这种行为招来了邻居们的反感,觉得他们老两口“显摆”、“炫富”,很多邻居都不愿意和他们聊天了。

    心理透视:本来是聊孩子的婚事,可是小顺的父母却不时显摆自己的家底,让邻居们感觉他们是在炫耀自己家里有钱。肖迅说,事实上,这一类老人的幸福感是很低的。为了获得人们的认可,有意无意地露露富,内心实际上比较空虚。

    老人们通常很排斥把钱看得很重的人。在大多数老人看来,活得简单快乐才是人生的幸福。所以当一些老人拿钱财攀比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朋友。肖迅说,老年人借孩子来“炫富”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其实也在证明自己还有用。“很多老年人会想,你别看我现在好像不怎么样,但是我年轻时曾经很辉煌,所以我才能有钱给孩子买房买车。”实际上,这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秀’什么往往是担心什么,越是担心别人认为他没本事,越是想通过‘有钱’来证明自己还有用。”

    比孝顺

    其实是怕孩子不孝顺

    案例:薇薇是个孝顺的女孩,从小就讨父母的喜欢,长大了也知道疼惜父母,隔三差五的就给父母买东西,给零花钱。薇薇的爸妈也特别得意,逢人就说女儿如何孝顺,邻里街坊、亲戚朋友没有人不知道薇薇孝顺的。薇薇的父母甚至跟不认识的人也夸自己女儿孝顺。有一次,薇薇带母亲去商场买运动鞋,试鞋的时候,母亲坐在小凳上,一边试鞋一边对售货员说:“你看我这身衣服,全是我闺女给我买的;你看我这包,是我闺女出国给我带回来的;我说不要运动鞋了吧,她非要给我买……”母亲这种逢人就夸自己的举动,有时候让薇薇觉得很尴尬:自己就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儿,母亲至于走哪儿说到哪儿、见到不认识的人也说吗?

    心理透视:攀比孩子孝顺的老人往往是很细心的,因为只有细心观察儿女们平日里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才能有和其他老人攀比的内容。肖迅说,有些老年人攀比儿女孝顺,细致到“谁家的孩子昨天又买了什么东西来看父母,谁家的媳妇每天给父母打扫房间、洗衣服、下班过来做晚饭”等等,这些都是老人们攀比孩子孝顺的一种表达。形成这种习惯以后,一些老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儿女甚至儿媳、女婿的日常行为上,不但忽略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会变得非常敏感,儿女稍有一点做得不顺父母的心意,就会被冠以不孝的罪名。

    有些老人还会想办法暗示孩子去做一些表示孝心的事情,不断增加攀比的资本。“有的老人会不经意地说:你张叔叔下周要去欧洲游。”“你李阿姨又要去美国了……”这样过高的期望不但使自己活得累,也让孩子活得累,压力倍增,甚至使孝心变成一种形式。

    肖迅认为,老年人越是攀比孩子孝顺,越说明他内心的顾虑:他怕孩子不孝顺。儿女给自己买了件衣服、买了双鞋子,都要四处夸耀,不断地放大,这样会使老人内心的焦虑减少一些。但是老年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给儿女带来的压力,老人到处炫耀,四处表扬孩子的好,儿女并不领情,反而觉得像戴上了“紧箍”,仿佛对老人稍微有点不好,就对不住老人。

    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儿女怎么做才合适呢?肖迅建议,不要和老人对着干,“如果他通过这样的表达能够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就要让他表达出来。如果不让老人说,老人便会有‘我说两句话他都嫌烦’的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实在听不下去,就想法儿岔开话题。”

    比出息

    可能会伤害儿女

    案例:小博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属于那种经常被别人的家长当成榜样,激励自己儿女的杰出少年。其实,小博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上。大学毕业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薪水不高,但是稳定。邻居朋友们都夸他有出息。但是,几年过后,小博的进步并不明显:工资还是那么多,在单位的职位也没能上升,但这个时候,小博一些亲戚家的孩子挣了大钱。亲戚们聚在一起聊天时,经常说谁的孩子挣钱多,谁的孩子已经升官了,有房有车了,给了父母多少钱,谁的孩子已经出国定居了,把父母都接到国外享福了……小博的父母越听越不舒服,当年的那个优秀少年,现在成了普通人,他们一直很难接受。

    心理透视: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孩子功成名就更让父母兴奋的了,但有一些老人得意过了头,和老朋友或者亲戚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互相比一比谁的孩子做了大官,谁的孩子挣钱多,谁家的孩子买了大房子……

    肖迅说,老年人心理脆弱,有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被动攀比”。看着人家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好,自己心里就不是滋味。老人听到别人的孩子好,回家之后往往就会对自己的儿女提及。如果儿女过得比较好,老人的唠叨也就是个“谈资”,说说就过去了;但对于那些自己过得并不太好的孩子来说,这种唠叨会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压力。许多老人甚至拿孩子根本做不到的程度来要求孩子,这反而会刺激儿女,甚至会出言顶撞,“从小就和别人比,长大了还要比,我现在这样不也是你们教育出来的吗?你们是自己有钱了还是你们自己当大官了?你们做不到的凭什么要求我做到?”这时,儿女已经在情感方面站到了父母的对立面上,父母在无意间已经伤害了孩子。

    专家支招

    不比孩子

    老人还能

    说什么?

    肖迅说:有些人可能把比孩子当成一生的一件大事儿,小时候比谁家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壮;上学了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工作了比谁家的孩子挣钱多,谁家的孩子官儿大……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孩子快乐就好。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是尽职尽责地把孩子养育成人,不能期待孩子去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也要意识到孩子不可能永远围着父母转。为人父母者更不要拿孩子的弱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孩子长大后,特别是在生活、事业出现低谷的时候,不要埋怨,而要多加鼓励。这是长辈们应该做到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老年人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喜欢攀比的人,你想不攀比都难;如果身边的朋友是下棋的、爱读书的、养花的、运动的……每天探讨的话题也就不一样。因此,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也要选择合适的交友对象。“人到老年,活得就是一个知足,知足者常乐。”

    

记者贾晓宏J1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