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荨麻疹“瘙”扰,看高手如何出招?

 雪山来客00 2015-06-09

?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金兰君主持的“入门·经典·临床”栏目。今天的内容偏于临床。

情感世界里,一直有“七年之痒”之说,那是弥足珍贵的情感,是幸福。而生活中一些疾病,比如荨麻疹,也会带给人瘙痒,然此“痒”非彼“痒”,只会令人痛苦难耐、烦躁不安。当荨麻疹惹上身,那阵阵瘙痒实在扰乱心境!有效制服荨麻疹便是势在必行,怎么制服?且看中医高手有何良策!


荨麻疹“瘙”扰,看高手如何出招?


袁某,男,40岁。

全身瘙痒三年。

患者三年来皮肤日夜瘙痒,吃虾、葱、蒜等发物后加重。瘙痒时用手挠,皮肤立即出现白色及淡红色条状隆起。三年前曾在三甲医院做过敏源测定,有二十多种物质过敏,在医院行脱敏疗法治疗两个月,病情稍稍缓解,此后每天服用一粒抗过敏药控制,三年来未曾停药,若一天不吃则瘙痒难忍,入睡困难。

2010年5月经朋友介绍过来就诊,就诊时病史同上,因就诊当天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就诊时未见抓痕,舌质淡,两侧见齿痕,舌根部苔白,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

患者身高4125px左右,体重150斤,血压130/75mmHg。

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分析:此患者六脉浮取弦紧滑,沉取有力,观其体形偏胖,舌质齿痕,舌根苔白……六脉浮取弦紧滑,乃卫气充于表,与风邪相争;脉见滑利,为痰湿作祟;脉见弦紧,为寒邪束缚经脉所致!大凡脉沉,其病必深。患者脉象沉取有力,为病邪由表入里,已有伏藏!观其舌象,可知脾肾阳虚;正虚于此,邪气可入……于是告知病人,风寒湿邪郁于体表,病程长久,部分已入内伏藏。患者于是描述三年来的治疗经过……因皮肤瘙痒三年,手抓后皮肤隆起,经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中药治疗未能治愈。

三年来病人定然服用过祛风解表之剂,之所以未能彻底治愈,因其伏藏之邪未除,此乃瘙痒之根源。祛风解表犹如扬汤止沸,可以缓解一时;激素加抗过敏,犹如掩耳盗铃,将邪气向内层层逼入;如此治疗,何有尽时?

此病人历时三年未愈,治疗当分三步。

第一步,解表散寒除湿,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治其标。

第二步,解表清里———治其本。

第三步,温补脾肾,益气固表———扶其正。

方药:桂枝15g,赤芍20g,生姜10g,大枣5枚(切开),苦杏仁20g,白蔻仁12g,薏苡仁25g,蝉蜕15g,石菖蒲15g,生甘草12g,浮萍30g,荆芥穗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

桂枝、赤芍、生姜、大枣取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用赤芍代替白芍,取其流通血脉之意;苦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蝉蜕取三仁汤之意,苦杏仁从上焦敛肺气,白蔻仁疏中焦,薏苡仁从下焦利湿邪,一敛、一疏、一利,将人体湿邪从上向下逐,蝉蜕以皮治皮,引药入皮,配合三仁,利皮下之湿邪;浮萍者,浮于水面而生,善祛水湿兼解表邪,凡风湿郁于肌表,皆可佐以用之。荆芥穗,散寒祛风,解表而已,甘草调和药性。

二诊:上方服用3剂,患者反映每日小便量多,服完3剂,自觉周身轻松,皮肤瘙痒大减,痒时抓痕很浅,可以耐受,切脉时六脉浮取偏滑,沉取有力。守方3剂。

三诊:服用3剂后,周身偶尔作痒,程度很轻,自述服中药之日始,抗过敏西药未再服用,目前自觉良好,切脉时六脉沉取滑而有力。当采用解表清里法。

方药:生首乌30g,大黄20g,苦参12g,胡麻仁20g,威灵仙15g,石菖蒲15g,荆芥穗10g,蝉蜕15g,浮萍20g,防风20g,黄芪20g,生甘草12g。3剂,水煎内服,日一剂。

《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本人运用此方治疗,对于顽固性皮肤瘙痒证多例收效甚佳。方中重用生何首乌,既能祛风止痒,又能排毒通便,使伏藏之风、痰、湿自大便而出。

四诊:病人服用上方3剂后,每日腹泻两至三次,大便黏腻,便尾有泡沫状黏液,三天后自觉身体安泰,神清气爽,瘙痒未再发作。切脉时六脉不浮不沉,唯右尺细软,齿痕舌,舌根白依旧,存在脾肾阳虚。

方药:附子20g(先煎1小时),白术20g,茯苓20g,黄芪30g,防风20g,菖蒲15g,苦参12g,生甘草12g。

上方连用6剂后停药,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患者有意进食曾经过敏的食物,也未发作。

荨麻疹如果单一从过敏的角度去阐述,用药的范围就很小,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中医治疗也是如此,都围绕抗过敏的药物去组方,就缺少中医特色,效果也打折扣。西医强调过敏性体质,积极地避免与过敏源接触。而中医认为血虚、卫气虚、肾阴虚、肾精虚、肾阳虚等等都会导致外邪入侵,从而发生荨麻疹,这些问题不解决,患者就会反复发作。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中医的逻辑,即便是小小的疙瘩,也需要从人体的气血阴阳出发,通过调节人体的体质来治疗局部的疾病。体质因素解决了,复发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这就是断荨麻疹病根的关键所在。

【本文选自《高手过招:中医临床实战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余浩主编)一书。由中医学苑(微信号xyzych1988)推荐发表。】

秘方求真

【特别提示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治荨麻疹秘方

1 荆防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2 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出;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
  

3 麻黄蝉衣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一般2~3剂即荨麻疹消退。
  【功用】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有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
  【主治】荨麻疹。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呕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4 活血祛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
  【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证等。


5 多皮饮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解】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的积滞,原方五皮汤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热而清皮毛。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而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者最为适宜。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加减】若遇冷而复发者,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6 潜阳熄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熟地各15克,当归、何首乌、白芍各9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方解】方中以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本方通过平肝潜阳、养血滋阴以熄风、养血润燥以和营。故适用于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皮肤瘙痒不止、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之证,颇有效验。
  【主治】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7 消疹汤

  【来源】陶航,《中医杂志》(7)1987年
  【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厚朴6~9克,陈皮6克,甘草5克,丹皮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祛湿、运脾和中、散风活血。
  【方解】胃肠型荨麻疹的发病与湿热关系密切。方中以苍术、厚朴、地肤子、茯苓、陈皮燥湿利湿运脾;以黄芩、连翘清热;蝉蜕散风止痒,加一味丹皮凉血活血,以助风团的消散。本方组方合理、主次分明,故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慢性胃肠型荨麻疹。且多伴有脘腹痛或不适、恶心或呕吐、大便稀溏或不爽、苔白腻或黄腻等肠胃症状。
  【加减】痒甚,加蝉蜕、苦参、徐长卿各10克;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克;疹红赤或咽红赤,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克。
  【疗效】治疗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有5例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附记】饮食宜清淡、忌虾、蟹、公鸡、猪头肉、雪里蕻、芫荽等腥荤发物。并注意避免接触花粉,防止昆虫蜇咬。


8 固正御风汤

  【来源】朱仁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炙黄芪20克,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营固卫,以御风寒。
  【方解】方中以炙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本方用玉屏风散固卫、桂枝汤调营,合用共达以御风寒之功。
  【主治】冷激性荨麻疹。
  【加减】日久发作不休,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并有抗过敏作用。


9 消荨汤

  【来源】任继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鲜皮、白芷、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克,大黄2~3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分2次温服。
  【功用】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解】荨麻疹中医称“隐疹”,“风疹块”。受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小便)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大便)而去。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
  【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证加减。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

  【附记】同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本方加减对过敏性紫癜同样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