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云推出全球合作计划,是一盘多大的棋?

 方珺逸 2015-06-09


随着阿里云在全球布局数据中心,搭建生态系统的工作也见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6月8日,阿里云宣布启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MarketplaceAllianceProgram,简称MAP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顶尖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云服务。


第一批加入该计划的机构包括:英特尔、新加坡电信,迪拜Meraas控股集团、Equinix公司,电讯盈科(PCCW)、LINKBYNET和香港名气通,覆盖北美,亚洲,欧洲和中东、北非地区。


出海,不仅仅是建立数据中心


作为中国最大的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阿里云已经在北京、杭州、青岛、香港、深圳、硅谷和迪拜(在建)设立了数据中心。随着这些数据中心的建设完成,吸引客户就成为了接下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如果说,先期建立数据中心,更多的是为了服务本地客户在海外运营业务的需求,那么现在阿里云推出的MAP计划,则是阿里云深入当地生态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阿里云在迪拜筹建数据中心的时候,阿里云选择了跟当地的Meraas控股集团建立合资公司的模式,切入当地市场。虽然借助Meraas控股集团,阿里云能够获得一定的客户,但是要想成为当地市场上真正有影响力的云计算企业,阿里云的合作伙伴肯定不能只有Meraas控股集团一家。


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阿里云比以往更需要合作伙伴的力量。原因很简单,在云计算市场,尤其海外市场,真正能够接触到客户的仍然是在当地已经成熟开展业务的厂商。


而跟这些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就等于阿里云已经跟那些最终客户建立了一个链接。这远比阿里云一点一点去直接拓展客户要更有速度。


做平台,生态系统很重要


对于阿里云而言,在海外建立数据中心是迈出了出海计划中最简单的一步(有钱任性即可),真正检验能否立足海外的则是客户多寡,而有多少合作伙伴则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了解阿里云发展历史的人,可能还记得,去年8月阿里云曾推出过一个“云合计划”,目的就是找中国国内的各类厂商,合作推出面向用户的云服务。在这其中,阿里云聚焦底层的平台技术,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提供上层服务来满足客户直接需求。


参照国内阿里云生态圈的建立:自14年8月发布云合计划,打造生态圈。第一步,阿里云先与像东软、中软、浪潮、东华软件等国内主流的大型IT服务商,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也一样,先从基础硬件的布局上提高性能和竞争力,降低成本。


第二步,跟不同领域的ISV合作,形成各个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例如政务云(浙大网新、华数集团)、金融云(科蓝软件)、医疗云(浙江绎盛谷)等等,让云计算在各行各业落地,逐步替代传统的it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步,联合更多中小型的ISV和开发者,在阿里云平台上,生长出从测试到应用再到开发服务等各类工具,从而形成巨大的蝴蝶效应。


今天的MAP计划,与其国内云合计划类似,未来通过三步走,将逐渐建立起阿里云的全球生态体系。


此外,MAP显然也是比“云合计划”格局更大的一步棋。如果说,“云合计划”奠定了阿里云今天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地位,那么MAP计划则是阿里云未来立足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重要基石。


云计算的竞争已经度过了技术、价格竞争的阶段,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系统的竞争。要成为真正的云计算平台,则一定要在这之上建立一个稳固的生态系统——聚合更多的云服务厂商,也聚合更多的最终客户。


阿里系的淘宝上聚合了更多的卖家和更多的买家,两边的客户存在巨大的需求互补,并产生了经济学上的网络交叉外部性,最终促成淘宝成为一个成功的平台型企业。


现在,阿里云要成为一个平台,也需要培育生态系统。因此,MAP计划势在必行,也必须成功。


附加入阿里云MAP计划的首批国际厂商名单:


英特尔,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


新加坡电信,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服务商之一,新加坡最大的电信公司。


Equinix,运营着近百个数据中心,规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迪拜Meraas控股集团,2015年五月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协议,合作成立一家全新的技术型企业,为中东、北非地区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提供以云计算为支撑的系统集成服务。


电讯盈科,香港最大的通信服务供应商,也是亚洲主要的综合通信服务公司。


LINKBYNET,法国SaaS提供商,拥有超过10年的云服务经验。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旗下的名气通电讯,拥有多个世界级数据中心,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包括Facebook、YouTube等。


(来源/罗盘科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