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能想到,在北非国家,有一个这么美的山间小城!

 慈溪全媒体 2015-06-09


绮梦之境——摩洛哥

提到非洲,你会想起什么?自然、原始、蛮荒、还是生命力?其实在北非,在大西洋、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中间,还包围着一个神圣又充满浪漫情调的绮梦之国。

如果说瑞士是世界的花园,摩洛哥就是北非是花园。


最迷人的山间小城

这里是非洲地区最平和安定的国家,它融合了中东的神秘、北非柏柏尔的传统和欧洲的风格,它就是摩洛哥。在这里旅行,在卡萨布兰卡迎着海风漫步并不是你的唯一选择,还有一个地方你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舍夫沙万 (Chefchaouen) 。


Chefchaouen, Morocco


舍夫沙万不存在什么特殊景点,Medina里面小巷很多,处处都有惊喜,随便选个漂亮的门,或是蓝色的街道,随身一站,就是一幅美景。

踩着大块石头铺就的小路前行,路过认真缝制Djellaba(摩洛哥传统长袍)的工匠、往墙上涂抹蓝色的妇人、抢着和你握手说“Hello”的孩子;

穿过厚实古老的拱形土门,就进入了这座涂满各种蓝色颜料的摩洛哥小镇。

走过大广场上晾着的羊皮子,街边小店外面堆起像金字塔一样的矿物染料,随意找个店坐下点一杯浸了薄荷叶的“摩洛哥威士忌”,山风吹过,茶香旖旎。

这座蓝色的小镇,如一段缓慢呼吸的历史,让你不自主地慢了脚步,平了心境。

走进这里,踩在细碎而不规则的鹅卵石路面上,一步步沿着街道上的拱形土墙门拾阶而上,一大片一大片的蓝色映入眼帘,铺天盖地,深邃而悠长。


舍夫沙万的蓝并不是那么整齐化一的一种蓝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蓝色,深蓝、湛蓝、湖蓝、浅蓝等等,你能想到的蓝这里都有。


舍夫沙万的蓝并不是把整栋房子都涂成了蓝色,它的蓝色仅仅是涂在房子四周的墙上,而且也不一涂到顶,往往是随意地涂到一定高度,上面仍然保留着墙壁原始的颜色。

蓝色,是这里的主色调,地中海的深蓝与天空的浅蓝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片宁静的蓝色地带。

身处这被蓝白水粉色彩包围的童话世界,妙不可言。在这裡,你可以穿梭大街小巷探索充满西班牙风情的摩洛哥建筑。

不过这座典雅的蓝色之城的由来,已经不可考证。一般认为是在1930年左右,由当地犹太居民亲手粉刷……其中的典故,一说为移居到此的犹太难民,把蓝色视为天空和天堂的颜色,同时也是和平的象徵。

另一个更接地气的说法是, 因为城市太热,犹太人认为蓝色能够帮助冷却(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也有一些宗教原因的说法,众说纷纭,不过,我们不是柯南,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美丽第一座小城,让我们慢悠悠的走过……


治安良好的北非花园

舍夫沙温的治安非常好,被誉为摩洛哥最特别的城市。据说这里是摩洛哥最大的大麻生产地和销售地,大麻和普通蔬菜、水果一起出售,而大麻也从未引起过什么犯罪行为。


当地老人很热衷玩一种特殊的“跳棋”

清爽的空气,清新的蓝色,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舍夫沙万 (Chefchaouen) 用蓝色搭建出一个童话世界!

舍夫沙万自拍技巧之服装


同圣托里尼一样,舍夫沙万也是天生的文艺风背景,纯净简洁的蓝色,特别适合单色的雪纺纱裙拍摄。相较于其他鲜艳的颜色而言,白色的效果会更加好,特别是白色的长裙。而且因为是长裙,还能在冬天时挡住里面穿的裤子。

即使小个子的女生,也不要害怕尝试长裙,如果裙尾比较长,可以选择一些坐着或是蹲着的姿势,铺好裙摆,角度得当,效果惊人。如果冬天时天气寒冷,可以在外面加一件方便脱下的厚外套,需要拍照时再脱下。

当地生活 Hamam

Haman示意图


位于山腰有一间“Hamam”(公共澡堂),只有那一间的水才是真正取自Rif 山顶融化的雪水。Hamam 是源于中世纪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的洗浴方式,和桑拿类似,只是更注重水浴过程,而非全然使用蒸汽。


在穆斯林教义里做礼拜前需要“净身”,其中大净需要信徒彻底地清洁身体,这即是Hamam 最初的用途。也正因此,最正宗的Hamam 都是和清真寺修建在一起的。


这间Hamam 主要面向当地人,只有一个大房间,男女宾客有不同的使用时段。客人要在入口处脱得只剩内裤,然后把衣服和随身物品一起寄放在柜台。游客可以挎着前台发的小桶走进浴室,蒸汽弥漫,可以看见当地女人的轮廓。

(示意图,由于Haman较为私隐,没有准确的对应图片)


如果选择搓澡服务,技师会将纯植物制的黑褐色油皂涂抹在你全身,用刷子反复刮来刮去后,再拎了一桶水从你头顶直直地浇下来。技师很注意顾客的感受,其间会用法语不间断的问你是否舒适,得到肯定回答,她们会满意地哈哈大笑。


舍夫沙万民风淳朴,是个比较安全的旅游地点

当地生活 丧葬


在舍夫沙万,如果亲人去世,会有一支送丧的队伍,男人们抬着棺木,穿Burka(穆斯林传统女性服装)的女人安静地走在旁边,走在最后的则是死者的家人朋友。不同的是,没有人会哭得悲痛欲绝,所有人都在轻声地哼着送葬曲。



当地饮食

摩洛哥美食在非洲可谓自成一派,主菜大部分为焖、煮而成,煎、炸少见,整体感觉比较清爽,最为经典的则是Couscous 和Tajine。


正宗的Couscous 工序烦琐:鸡汁蒸熟的“小米”(实际上是粗粒的小麦粉)混以陈年奶油,再次入锅蒸数分钟,反复三次后,再将各式蔬菜、肉类和汤汁淋在表面。

Couscous 呈金黄色,颗粒很小,入口香甜绵软,不知不觉就能吃下半碗。而Tajine,并不是一道菜名,而是这种用于盛着各种炖菜的陶制器皿的名字——浅浅的圆形底盘上面,盖着一个像尖顶帽子的陶盖,卖相讨巧,惹人喜爱。


大饼是摩洛哥人的主食。在舍夫沙万,大多数人家没有做饼的炉子,都是先在家里发好面团,再送到附近的饼房,排队等烤饼匠把面团放进炉子,之后再将烤好的大饼带回家。



在一条窄巷的入口里,藏着据说是舍夫沙万最地道的餐馆——Restaurant Chefchaouen,这里的Tajine 极其正宗。这家小馆不同于Medina广场上那些糊弄游客的餐厅,光顾的大多是本地人,价格实惠,菜量也足。


“来一壶‘摩洛哥威士忌’。”如果你这样点单,严格遵循穆斯林禁酒之教义的老板并不生气,反而会微笑着端上一个银制的Berrad 壶,那弯长的壶嘴还冒着丝丝的热气。此壶内盛的正是摩洛哥国饮——薄荷茶,也被称为MoroccanWhiskey(摩洛哥威士忌)。


地道的薄荷茶要先用沸水洗去茶叶表面的苦味及杂尘,而后将茶叶铺进Berrad 壶底,再放入洗净擦干的鲜薄荷叶,最后压上大量白糖,放在炉上加热数分钟方可饮用。这时,撒哈拉薄荷的辛辣与中国绿茶的清香被充分融合,轻抿一口,品出的是摩洛哥独有的味道。


14 世纪中叶,中国和摩洛哥的两大行者——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几乎在同一时间“互访”。到了17 -18 世纪,绿茶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摩洛哥,使“摩洛哥威士忌”成了民族饮料并流传至今。摩洛哥有句谚语:“爱情如蜜一样甜,生活如薄荷一样涩,死亡如荒漠一样无情。”




在舍夫沙万人家里做客时,主人都会奉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薄荷茶,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会连奉三杯,如同谚语中所说,这三杯茶分别意味着“祝福,忠告及警醒”:


第一杯祝福客人的爱情如蜜一样甜,

第二杯要客人明白生活有时像薄荷一样艰涩,

第三杯则是提醒客人死亡的无情。


这是主人表达友好和尊重的方式,拒绝或是不喝满三杯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何抵达:最便捷的抵达方式是搭乘法国航空,从巴黎转机至卡萨布兰卡或马拉喀什。总共飞行约十四个小时左右。也可以搭乘阿联酋航空从迪拜转机至卡萨布兰卡。


最佳旅行季节:摩洛哥属非洲西北部亚热带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潮湿。最佳出行季节从四月开始,直到十月,这段时间天气凉爽,花果飘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