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将废除公立医院编制管理

 渐近故乡时 2015-06-10

导读: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北京和深圳的示范作用,应该在不久的将来遍地开花。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6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5月28日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行通报解读。这份《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未来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深圳市卫计委还同时表示,6月底将出台文件,明确废除公立医院编制管理。


  在整个方案中,上述改革动作被纳入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章节,目标上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此深圳市计划推动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取消编制管理而代之以岗位管理,具体包括三条措施:1、全面取消与人员编制挂钩的医院财政补助核算方式,实行“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定岗和按岗聘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2、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工资分配等管理制度。3、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个人薪酬挂钩。


  也就是说,尽管国家层面配给事业单位的编制还存在,但相应的管理已经被架空。


  稍早于深圳,北京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提出,在严控编制总量、健全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的总体原则下,对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管理,对在编人员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京、深两地不约而同的改革举措,有一个更大的制度背景,即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认为,事业单位编制是束缚医生自由流动的重大障碍,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后,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去编制化改革水到渠成。


  回望医改的进程,制度的不断突破清晰可见——2012年中,浙江省温州市为推动社会资本办医,出台了包含五大方面30条内容的试点方案,其中规定:对于跳槽去民营医院之后又回流的公立医院在编医生,通过简易的程序恢复他们的事业单位身份。


  显然,温州此举是在公立与非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二元管理下,为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跳出体制解除后顾之忧,而深圳和北京的新政策,则是废除分裂的制度,创建真正一视同仁的制度环境,这无疑将有利于推进医务人员的自由流动。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此次的文件还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全科医学诊所,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到2017年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含社康中心、全科医学诊所、医务室、个体诊所、门诊部)占全市总诊疗量的比例大于50%。基层诊所体量合适,对资本、场地、技术的要求都相对不是很高,非常合适医生创业,医生被解放获得自由身之后,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北京和深圳的示范作用,应该在不久的将来遍地开花。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