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景和弱光摄影的定义。 ![]() ![]() 2.弱光和夜景的氛围。
要想拍出弱光和夜景那种独特的氛围,除了构图、内容选材、思想构思等方面外,在技术层面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 合理利用弱光的色温。 前面提到过,弱光下的色温与常态不同,会导致相机的白平衡不准,但由此所以可以故意特出用于制造氛围。 一般这种氛围往往给人一种静下心来的感觉,可体会。 这些效果均是相机的白平衡失准所导致的,但是很有趣,所以在PS中对于此类片子千万不能“自动色阶”,反而可通过“照片滤镜”等方法加强这种氛围。 ![]() ![]() B.利用大光圈镜头制造的光晕和散景效果。
用大光圈(一般在2.0以上)镜头拍摄夜景,会产生美妙的光晕和散景效果,并且在酒吧、街头等弱光下片子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现场感,片子会显得很感性(这种感觉只可意会呵呵),1.4以上的超大光圈效果更明显,但镜头价格不菲。 当然即使你的镜头光圈不够大,但通过合理的运用,也可产生类似的感觉。 ![]() ![]() 3.拍夜景不一定要等到天全黑。
有不少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拍夜景非要等到天全黑下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正好相反,在天空没完全黑下来的时候的夜景是最美的,因为此时兼有弱光和夜景的场景,画面层次感强,这时天空往往会出现很舒服的蓝调,反而夜的感觉会更强烈(可慢慢体会)。 ![]() ![]() 4.长时间曝光带来的效果。 长时间曝光不仅可以为夜景和弱光摄影提供足够的曝光量,而且可以带来特别的效果。 对动态光源进行长时间曝光,可获得美丽的光迹。如下面二张图中的第一张(曝光时间10秒)。 对水面进行长时间曝光,可使水面显得非常平静,得到一种仙幻的效果。如下面二张图中的第一张(曝光时间10秒)。 此外,对天空的星辰长时间曝光(一般要达到30分钟到2个小时),可以得到美丽的星迹,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以星星成为动态光源所致(唯一不划出星迹是北极星)。由于本人耐性不够,所以没有此类相片,想看的话可以上网搜嘿嘿。 当然,这种超长时间的曝光对相机的抗燥点能力以用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可看出,天文爱好者想拍出清楚的星云,普通设备是不行的,因为那只能拍出一条星迹,还需要配备赤道仪(可以自动跟踪星星,做到相机与星星之间无相对运动)。 ![]() ![]() 长时间曝光还有一个特点是,对于短暂出现在镜头前的运动物体(不能是光源),基本是记录不下来的(因为曝光量太小的缘故),所以你在拍一个夜景,比如30秒曝光,那么即使镜头前人走来走去,也是基本没影响的呵呵。
利用此特点,在夜晚可以结合闪光灯,进行有趣的多次曝光操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多次曝光哦,没有多次曝光功能的相机也可以做的嘿嘿),当然在数码和PS普及的情况下,这种片子意义不大,纯属有趣。 ![]() 5.夜景和弱光摄影的曝光量和感光度控制。 夜景和弱光摄影的曝光量和感光度控制是很重要的,一般为保证夜景或弱光下的曝光量,都采用低感光度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画质。除非是记录性的拍摄,否则单纯提高感光度来提高曝光量是不可取的。 对于曝光量的控制,夜景和弱光摄影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弱光摄影应该适当减低曝光量,目的是强化弱光下的氛围和现场感。 对于有大量光源的夜景拍摄来说,应该适当提高曝光量,目的是让其充分曝光,强化灯光效果,看起来更美观饱满。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场景只有测试才能知道最佳曝光值,没把握的情况下推荐包围曝光。 在一定范围内,数码相片不正确的曝光可以在PS中调节,这个在以后篇章中详述。但对于良好的拍摄习惯,应该重视前期,而不能依赖后期,虽然在数码时代,后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关于夜景和弱光拍摄,总结的比较零碎,基本想到哪说到哪,还请各位包涵呵呵。 snra 2009.04.16 凌晨于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