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有云梦”湖在何方——兼谈楚人、楚地、楚史、楚诗

 钟离绝遐之方可 2015-06-10

“楚有云梦”湖在何方——兼谈楚人、楚地、楚史、楚诗

 (2015-05-08 17:20:38)

《史记·楚世家》提到“楚有云梦”,几乎所有注释都认为在湖北,但几乎所有的注释都无法得到确认。小小的巴丘湖在经史中未见记述,在地图上又找不到位置。《尔雅·释地》说云梦是楚之大泽,因而有人怀疑可能包括洞庭湖在内,或为泛指,真就成了云中之梦。

一、先谈楚人、楚地

《史记·楚世家》一大失误就是为楚人找错了祖宗。《楚世家》说: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剖析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羋姓,楚其后也。……

这段叙述有五大错误:

1、楚人确系高阳之后。屈原《离骚》的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但楚人不是季连(叔达、叔得、叔德)之后,而是鲧的后代。《中次三经》:

南望墠堵,禹父之所化。

墠堵,楚之讳词;禹父,鲧也;“化”,治也。帝尧时,舜命鲧治水,不成,后“殛鲧于羽山,投入太渊,化为黄熊”。羽山,吴山也;太渊,太湖也。此地为大楚,鲧之封地。“化为黄熊”,就是化为黄姓,熊姓,还有屈姓,故谓之“三姓”。这些人居于荆地,故谓之荆楚。而季连,为季达之误,就是叔德(基督,古之有德行的美男子),他的后人在徐或在许,非楚也。

2、“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这是一系列误会。称,就是老童,老童就是大章。《大荒西经》: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

所以重和黎是两个人,是老童在南方所生之二子。而吴回,是黎居于吴怀之地(今乌克兰)时,又号吴回,后为乌桓。重、黎不是一人,又没有吴回为老三。

3、重先为火正,即祝融,因伐共工无功,被诛,以黎继为祝融。黎就是武夫,原为土正,曾测地到英伦三岛,利物浦就是黎武夫所建。其子嘘,修建了“吴女叵天门”,就是希鲁兹伯里的巨石阵,“以观日月星辰之行次”,就是观天制历的天文设施。黎为祝融后,迁于北非,“的黎波里”就是大黎地。黎修造了大金字塔,所以叫“胡(ó)夫金字塔”。黎打败了共工,但未消灭;而是鲧的儿子大禹,最后灭了共工国,共工(康回),“怒触不周山而死”,此地就在东非大峡谷。《大荒西经》“有禹攻共工国山”,就是埃塞俄比亚。

4、羋姓为闵人,闵越为大禹之孙无余所居,故有武夷山。自然不是叔达之后。同时,参胡就是曹姓;应有绰人,为第四子。

《史记》之误影响很大,所以很有澄清的必要。史中有老“三苗”与新“三苗”之区别。地在大茅山,原居为老“三苗”,即英、儿、苏三族,系炎帝后裔。帝喾时,伐诸暨,诸暨远迁于西北,“三苗”迁于华东。鲧的氏族始居于大茅山,为新“三苗”。帝舜为打击伯鲧(曾反对舜接尧班),伐“三苗”,苗人扩展于云贵高原。《山海经》中的“三面人”就是三苗人;“其人相随”,走路时,前后一列。说明楚人之先早已到达南蛮,与“百濮”相间处。到了楚庄王时,楚地六千里,当然包括云贵之地。

二、再说楚湖

《尔雅·释地》有“十薮”:

1、鲁有大野(也叫坰野),为微山等湖;

2、晋有大陆:注,平陆西解池;

3、秦有杨陓:或为泾水、渭水交汇处。

4、宋有孟诸:可能是孟县、孟津一带之黄河;

5、楚有云梦,注为云梦之巴丘湖,不妥;

6、吴越之间有具区,就是太湖;

7、齐有海隅,应为胶州湾;

8、燕有昭余祈,应为伊克昭盟,原有赤泽水曰“封渊”;

9、郑有圃田(又称大田),或在花园口一带之黄河;

10、周有焦护,或为焦县、护县一带之黄河。

云梦,就是云梦泽,不是云梦县,这个大湖不会是小小的巴丘湖,更不是洞庭湖。在《山海经》中“洞庭”早有记述,直到今天,并没有变化。楚王所以骄傲地说:“楚有云梦”,当然不会是巴丘湖,因为它和太湖、微山湖等不能相比类。

云梦之名,由来已久,由于时空变化,古时曾记为云蒙,后人已称之为元谋。古史说,黄帝从西方回来,经昆仑山至古支那城,保护起《创世纪》中说的那棵橄榄树,然后东至云南境内。《海内经》记有:

有木,青叶、紫茎,玄花,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昊爰过,黄帝所为。

建木,就是橄榄树,叶子像芒果树,果实像咖啡果,中间没有枝杈,是被洪水浸泡所致;上面有许多枝桠,下面的树根佝偻如卧牛。伏羲从西方回来,曾经过这棵树,就是鸽子衔回橄榄枝的那棵树;黄帝到这里,特意把它保护起来。

在云南,天空出现了五彩云霞,黄帝以为是瑞兆,就把那里命名为祥云,后记为牂牁;把观测地叫云门。又命乐官大容作《云门大卷》的乐章,以为庆典。后世称为“雅乐”,现为纳西古乐。

云梦泽,就是今滇池,古时千里,后为八百里,今为三百里。在千里时,西北岸当在今元谋。元谋为云门、云梦、云蒙之变读。楚庄王时,云梦泽当在楚之领域。《楚世家》:

楚昭王十年冬,吴伐楚,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王也,射伤王。王走郧。

注中说:云梦泽在安州安陆县东南五十里。《括地志》云:郧,音云,安州安陆县城。当然楚昭王最后到隋国避难,路过安陆没错。但云梦不是云梦泽。昭王要逃向云梦泽,就不会向东北,只能向南。这条路线要渡过许多河流、湖泊,难度很大。所以向东北方向,又向西逃走,却仍然被吴兵赶上,如果真的跑到云梦泽,当然吴兵也不可能很快到达,会安全得多。

三、又谈楚诗

过去说,《诗三百》中没有楚诗。楚地六千里,战国时,其地最大。公元前334年灭越,前337年,又征服闵越。这么大的地方,怎么会没有诗呢?从《楚辞》可以看到,楚地不仅有诗,而且十分发达。

事情出在孔子“删”诗上。孔子认为楚国僭称王号(曾一度想称帝),贬之;其诗收入《周南》、《召南》二风之中。如《甘棠》为歌颂召公爱民之作。现在撒尼族首领姓召,就是古代遗风。不仅如此,有些诗歌,也已被采用到《王风》之中,如《扬之水》,明显是长江流域的歌谣。另如《周南》的《汉广》也是汉水下游的作品。

《楚辞》的产生,也可能是对《诗三百》的回应,因为楚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太珍爱了。《大荒西经》中有: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宾于天,得《九歌》、《九辩》以下。……开焉得始歌《九招(韶)》。

夏后开,即帝启。这里说的是克里特文化。开筑开罗城,对面吉萨是其父大禹所筑九阳城。开派了不少女官去古希腊,掌握了《九歌》、《九辩》等文艺作品和表演方法。《九歌》正是《楚辞》中的一种形式,应该是歌剧;《九辩》,完全可能是话剧。《九招》,就是《九韶》,是大禹以舜乐《韶》为基础编制的乐章;所以说“开焉得始歌《九招》。”说明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和夏文化一脉相承,不分彼此。

结语:1、楚人为帝颛顼高阳氏之苗裔,高阳之子伯鲧的氏族,非季达之族。

2、云梦和云梦泽不是一地;云梦泽就是云南的昆明湖,古称云门、云蒙,今称元谋。

3、周朝末期,楚地最广,包括《周南》、《召南》二国,即有百濮、百越之地;《诗》把楚诗收入“二南”,系孔子“删”诗时所为,并非楚地无诗。同时,东北地区也不是无诗,在《大雅》、《小雅》以及《颂》中,均有收入;如《南山有台》、《信南山》以及《小东》、《大东》、《商颂·长发》等。

4、《史记》的贡献颇大,但因历史局限,失误也不少,日本人泷川资言(即出云)等的《史记会注考证》更有许多歪曲、误解之处,都应该加以澄清和修正。云梦与云梦泽之议只为其中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