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政治巫师”李光耀

 剑舞彩涅磐人生 2015-06-10

  李光耀祖籍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客家族人,前任国务资政、常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自幼就接受英语教育,13岁时考入当地顶尖的英校莱佛士书院18岁后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再后来转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1950年李光耀在英国加入了由旅居当地的东南亚人所组成的、以争取马来亚独立为目标的团体“马来亚论坛”。1952年,李光耀因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先后成为100多个组织的法律顾问,由此工会中建立了群众基础,为其将来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410月,李光耀成立人民行动党,参加次年举行的首届选举,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开始与新加坡方面的马来西亚共产党(“马共”)负责人林清祥等合作,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195963,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1963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马来亚政府达成协议,“星马”正式合并。但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实行的是大马来亚主义,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

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相隔一条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两国在地理、历史、血缘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双方人民往来频繁,经济上互惠互利,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两国的共生共存关系。

历史上,新加坡曾是马来西亚大家庭的一员。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新加坡即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二次大战期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1959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

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借此指责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企图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而联邦政府高层则对此十分反感,也因随后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9被迫宣布独立。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匮乏、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弹丸小国。早期移居新加坡的华人,在国内多为衣食无着家境贫寒的穷苦劳动者,他们没有读过书,文化水平一般都很低,绝大多数是文盲。1965年刚刚建国时,由于资源极度缺乏,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新加坡整个国民经济水平非常低。因此赶上先进国家的强国之路异常艰辛。

    富有远见卓识的李光耀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上任不久即开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相继开办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比如,新加坡的教育还有一大优势是学费低廉,是英语国家中最低的,其教育费用及生活费用较欧洲便宜30%他也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现在晚上十一二点女士单身在街上走都不用考虑任何安全的问题。

     2、积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上个世纪建国初期的60年代,由于工业基础落后,当时的招商引资根本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几乎是有什么就招什么,能招到什么就招什么,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当时新加坡不二的选择。新加坡提出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战略,以优惠条件大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年均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通过建设工业园的快速工业化道路,新加坡迅速完成了产业转型的第一跳,成为制造业基地。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新加坡差不多每十年即有一次经济转型。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的经济密集型产业,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一直到21世纪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3、李光耀“人民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强调:党是“国家的核心”,有了这样的核心,就能团结全国人民,就能战胜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其它各种威胁,建设一个崭新的、独立自主的、繁荣富强的新加坡。

4、李光耀崇尚精英治国思想, 他说“机关的高层领导者若非一流者,其下层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部属。如果没有好的领导者,手下的执行者的作业能力再强,也是徒劳无功的。为此,他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主张从严吸收党员,他说:我的职责是罗致最优秀的人才,负起领导新加坡的责任。始终坚持把受过高等教育、有政治斗争经验和与他有共同政治理想和抱负的新加坡最优秀的精英接纳入党作,从而保障在党政领导机构形成一个对政治热情、内行、善于组织群众、在人民中有威望的领导班子,把有限的人才都集中在一个政党内,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高效率运转。

李光耀在其任内推动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改革,如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在政治上他“以廉反贪”、“以法去乱”、“注重和平而避免冲突”、“协调种族而拘除仇视”、“带领新加坡走向富强之路”等。但是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以及五次成功的经济转型以后,如今的新加坡人均GDP与当初相比增长了80倍,接近4万美元,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亚洲位列第一。

对李光耀的政绩,《光明日报》等报刊这样评论他: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是他的雄才大略,使得马来西亚半岛这脏乱、拥挤、豪无矿产资源的港口小岛在三十年间,变成世界第二大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人民年平均所得高达八千美元以上,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高收入国;变成最为摩登、整洁、秩序井然、绿茵遍地的花园王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李光耀,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李光耀是个极为重视经济发展的实用主义者,他始终把经济发展视为其治国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加坡是个面积仅有641平方公里、人口292万、既没有腹地又没有资源、处于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般的弹丸小岛国能够取得今天的这样的成就,要使生活过得好起来,必须更加努力地去发展生产力。1981年他在政府设立生产力局,将每年11月定为“生产力”月,开展“生产力运动”。国家通过生产力局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员,建立起劳资集体协作精神,推动生产力的增长。

他奉行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强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从新加坡的国情出发,怎样做对发展经济有利就怎样做。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快捷的办法和途径上,李光耀认为竞争、物质刺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他说:在一个以平等机会为基础的社会里,如果报酬是与个人的努力和贡献相一致,你就可能给予你的人民为他自己和为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刺激。”

在世界上,李光耀不仅被公认为是一位善于治理国家的领袖,一位独特的、成绩显赫的政治家。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李光耀也是一个极为活跃的世界政治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李光耀是第一流的世界政治家”。在国际关系上,李光耀有时被称做“政治巫师”,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游离在大国之间的幽灵!”他经常发表一些观点,点评世界时事与国际关系,为此甚至有人在评价到他的时候说:因为“他说得很准,但有时候说来会让你害怕”。尤其是他对中国的一些评论,由于直言不讳而常常引起国内网民的口诛笔伐,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李光耀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新加坡的感情,就不难理解李光耀发表这些言论的真实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