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识物】牡丹真国色花开动全城——张大壮之《牡丹》

 海明山水 2015-06-10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张大壮(1903—1980年),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外甥是也。字养初,号养庐,别署富春山人。早年为大收藏家庞元济管理书画,得见历代真迹,心摹手追,遂画事大进。最擅花鸟画,后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并称为“海上四大花旦”。其花鸟画,宗法恽南田、华新罗,又远师黄荃、徐熙,所写作品,妍丽清润,秀雅动人。
  展见这幅上海中国画院所藏《牡丹》图,便可窥斑见豹。
  牡丹 张大壮 33×56cm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牡丹》图纵33cm,横56cm,纸本设色,创作于1963年七夕。画中款识得见,“杭州张大壮制,癸卯七巧日”。款识旁落“大壮”圆形朱印一枚,画面左下角有一朱一白画院收藏印。画面为一满构图,明净清丽、高雅脱俗,颇得南田遗韵。没骨画法运用极妙,正可谓“可忘笔墨而有真景”。
  牡丹 局部
  画中有紫、粉、白三色牡丹,利用赋色的浓淡、明暗,把花瓣的层次变化表现得非常丰富,加之藤黄、钛白点上花蕊,顿时“美丽动人”;没骨枝叶,三叉九鼎,或正或侧,俯仰掩映,曲尽其态。枝叶用色极为讲究,嫩叶、叶背赋汁绿色,老叶、叶子正面绘墨绿色;叶筋依叶子形态略施笔法;枝节处在汁绿的基础上略加胭脂色。
  另外,无论花叶向背翻转,还是枝节细微处,皆仔细交待,毫无怠慢之处。倘若画家不写生真景,其笔下牡丹不可能如此生动传神!可见,绘画不仅要承接古人,且还需师法自然。
  总之,国色牡丹在画家的笔下,愈发香气袭人,其繁茂绽开之姿令人想到刘禹锡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全城”。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197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