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与新生态系列之三 生态崩溃 ——Awake 据今年2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根据近日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以及全球挑战基金会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项目的结果,列出了12种可能会造成人类文明终结的可能情景,这也是科学家们首次对人类可能的末日情景进行严肃的论证。 科学家们指出,全球生态系统的全面崩溃往往会导致大灭绝事件的发生。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而全球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气候则有可能导致人工生态系统的崩溃。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全球变暖以及极端气候有密切联系。 2015年5月21日,全球问题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在柏林发布报告认为,上世纪70年代初发布第一份关注雨林价值的科学报告以来,几乎50%的世界雨林已经消失。热带森林砍伐、森林退化预计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10%至12%。将热带雨林转为养牛、生产大豆和棕榈油的商业农场,已成为过去25年来森林砍伐的主要动力。1980年至2000年,热带地区增加的1亿多公顷农用地中,55%以上来自热带森林砍伐。 过去40年来,巴西的亚马逊河已萎缩了20%。由于全球食品需求不断增加,1990至2002年,该地区饲养牛的数量增加一倍以上,使巴西成为全世界最大牛肉出口国。此外,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非,棕榈油和纸浆生产是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2000年至2012年,印度尼西亚森林砍伐增加185%。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每年减少1.34%。非洲的森林受到非法砍伐、小农户和不断增加人口的威胁。 热带雨林是陆地群落中最古老、最具多样化、最具生态复杂性的群落,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及遏制全球变暖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中非的刚果盆地以及东南亚的婆罗洲和湄公河流域拥有世界上80%的热带雨林,这些雨林是地球上三分之二物种的栖息地。但近年来,热带雨林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消退,每年减少高达1300万公顷。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一趋势,不仅将意味着大量动植物种群的灭绝,还会加剧全球变暖,带来难以扭转的灾难性后果。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在地球上已存在至少5500万年,总面积达750万平方公里,其中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森林面积的20%。迄今该国已有18%的雨林被彻底损毁。 2014年9月17日,挪威雨林基金会在首都奥斯陆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破坏最严重的国家。2001年至2010年期间,巴西一共失去了169074平方公里的亚马逊森林,相当于一个州的面积。 根据这份名为《2014热带雨林状况》的报告,2000年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共计11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摧毁,面积相当于一个帕拉州或三个挪威的大小。 在巴西,牛肉占人们食用肉类的82%。此外,伊朗、俄罗斯等国对牛肉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巴西养牛业迅猛发展,间接推动了雨林的砍伐。 巴西约有2亿头牛,其中近一半散养在亚马逊地区,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据巴西政府公布的数据,在遭到破坏的热带雨林中,大约66%的面积变成了牧场。 根据对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最新分析,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在大部分的热带地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热带森林消失速度比前者增加了62%。 非洲热带雨林的碳储存量最多,平均每公顷森林储存了418吨碳。据研究估算,非洲雨林里胸径超过70公分的大树至少储存了整个雨林44%的碳蓄积。另外还有研究认为,非洲雨林里生活的大量食草动物也有助于大型树木的生长繁盛,因为食草动物的进食阻碍了小型树木的生长。 亚洲的热带雨林平均每公顷林木蓄积了393吨碳,其中的大型树木约储存了154吨碳,大约占到总蓄积量的39%。而拉丁美洲的热带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了288吨碳,其中四分之一都是储存在大型树木当中。 英国利兹大学一项研究也发现,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树木数量,自1980年代至今,减少了3分之1,以致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跌一半。这是拉丁美洲耗用燃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首次超越亚马逊雨林吸收二氧化碳量,证明人为因素为全球气候转变带来坏影响。 研究指出,亚马逊雨林为了产生光合作用,每年吸收约200万吨二氧化碳,但此过程现时正逐渐饱和。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树木的生长周期因而加快,这意味亚马逊雨林的树木死亡速度会较以往为快,以致数目大减。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在今年4月美国《地球物理通讯》上报告说,他们利用高清晰度的卫星图片构建了一个数据模型,深入分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亚马逊雨林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新研究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马逊雨林超过十分之一的树木被砍伐,这间接推升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也加深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自20世纪中期以来,大气中的碳总量就在稳步上升,新增加的部分中,有1.5%源自亚马逊地区的滥伐。 在此之前,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显示,全球暖化带来的气候变化及干旱造成更多树木死亡,亚马逊热带雨林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也大幅下降。 这项研究以亚马逊雨林 321 处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区块为资料取样,将近 100位专家经研究后发现,亚马逊雨林的二氧化碳吸收净值已下滑多达 30%,从 1990 年代的 20 亿吨减少到 2000 年代的 14 亿吨。 今年5月,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科学院的热带生态学家格里高里·阿斯纳(Gregory Asner)对秘鲁境内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考察,他发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规模正在缩小,雨林植被也正面临着干涸的厄运。 在过去的短短数年之间,亚马逊热带雨林已经遭遇到了两次百年一遇的干旱气候,一次发生在2005年,另一次发生在2010年。随着北大西洋气温不断升高、人类为发展农业而烧毁了大量热带雨林等等事件的发生,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干旱的频率已经明显升高。事实上,亚马逊热带雨林在过去也面临过气温上升的情况,但是这一次气候变化加上当地人口数量显著增加两者共同影响使得亚马逊热带雨林西部地区正处于十分严峻的发展境地。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亚马逊热带雨林现存的生态系统是否经受得起未来变幻莫测的地球气候。 其他国家的热带雨林也与巴西的热带雨林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根据秘鲁环境部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间该国损失了大约6475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相当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国土面积,而五年之前这一数据为4550平方公里。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选择肉食,毁掉了大片的热带雨林! 据绿色和平组织2009年公布的报告显示,1996年至2006年间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约有80%遭到砍伐变成牧牛场。这项名为《亚马逊的牛蹄印 -- 马托格罗索州的毁灭》的报告证实了牧牛业是导致世界最大雨林遭砍伐的首要原因。 环保组织在报告中称巴西是世界第四大气候污染国。报告称森林滥伐和土地利用变迁已占巴西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75%。其中有59%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森林覆盖减少和亚马逊地区的烧毁森林行为。 报告指责自上世纪70年代初"政府对养牛业的政策超过30年"并且持续扩大。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马托格罗索州的亚马逊区域拥有该国最大的牛群,同时自1988年以来其森林平均砍伐率也最高。 绿色和平组织称,仅在过去的十年内就有面积相当于冰岛国土的1千多万公顷被开垦为牧牛场。巴西政府的目标是通过低息贷款,扩大基础建设和其他经济刺激手段,将本国牛肉出口市场份额截至2018年翻一番,增幅为60%。 滥伐亚马逊的森林,并没有给巴西人带来更多的财富。他们只是填饱了肚子,带来的却是对大自然永远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伤害。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巴西东北部帕拉州、阿玛帕州的一些地区由于林木被砍伐,生态被破坏,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 热带雨林的生态和土壤与温带森林或北方寒带林不一样,雨林的养份都存在树木里,而非土壤中,因为在湿热的热带环境中,万物容易腐朽,林地上的落叶与倒树会很快腐朽分解,滋养其他物种,重新返回生命系统之中,不像温带地区,死亡的动植物分解太慢,会堆积起厚且肥沃的土壤(也就因为热带雨林土壤浅,大树的根浅,抓不牢树干,才形成露出地表厚厚的板根或有如支柱的气根),因此,在这种土壤上农耕或畜牧是杀鸡取卵,因为养分只存在树木里,一旦树木消失了,整个生态系都将崩溃。 看了这些,您还想为吃肉辩解吗? 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大家选择素食! (个人体悟 仅供参考) 2015年6月9日 16: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