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怎么才能原谅一个失足者

 真友书屋 2015-06-10

在这个泛道德化的国度里,道德审判无处不在。有一类人,他们不是法官,胜似法官。他们平日冷漠,但经常莫名地充满了愤怒……

沙卡·桑戈尔(Shaka Senghor)曾是一个成绩优秀的黑人学生。19岁那年,他自我堕落,并开枪射杀了一个人,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涯。

他一度自暴自弃,然而经历了一番自我挣扎,他“抓住了命运的咽喉”,在出狱后继续大学学业,并成为密歇根大学的讲师。他的书《写下我的错误》(Writing my Wrongs)打动了无数人,并在TED讲座上与听众们分享了这一故事。

听起来,像是鸡汤。但命运在几个关键的节点拉了他一把。

其一,死者的家属原谅了他,让他得以走出自责,改过自新。其二,社会的开放性给了他机会,让出狱后已成为大龄青年的他获得继续求学的机会。第三,社会文化有足够的宽容度,并不因他的案底贴上标签,他还有机会成为大学教师,还有机会站在TED讲台上。

这几个节点关系到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大门没有对他关上,为他的弃恶从良创造了基础。

从桑戈尔开枪的一刹那,他就被噩梦所包围。对于这19岁的少年而言,这个举动意味着毁灭。这意味着他此前的人生规划从此破产,也意味着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甚至“偿命”。

这也是很多罪犯共同的心境。一次失足,永远成为恶人,成为“撒旦”。但桑戈尔也是幸运的,监禁并没有完全剥夺他的人生,他还有机会奋起直追。

国人有句话,“罪有应得”,似乎就是将罪犯绳之于法的最佳解释。漫长的监禁、繁重的刑罚,都看作是正义的施威,看作是犯罪分子的报应。

有的判决直接摧毁了犯罪分子的一生(无期或死刑),而更多判决依然留了余地。但是,即使刑满出狱,依然面临无边的惩罚——来自整个社会的苛责与偏见,从能力到人格的全面否定。

在这个对道德高度敏感的社会,“坐过牢”就意味着终身判决,从此成为社会边缘人,“案底”伴随终身。



之前,一位年长的同事跟我讨论起“男孩的教育”。他的孩子15岁,成绩尚可,但非常乖,甚至有些懦弱。

我觉得这样不好。男孩子就应该四处跑,闯闯祸,打打架。看一些国外名人的传记,比如乔布斯、克林顿、比尔·盖茨、菲尔·杰克逊等,年轻时照样逃课、泡妞、吸大麻,可谓“无恶不作”。

走一些弯路不要紧,男子汉气概才能锻炼得出来。这个同事听了,反驳我,“你还是没带过孩子,不知道男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少陷阱!”

在美国社会,犯了错的孩子还能浪子回头,但在中国,这个几率很低。“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家长很认真地说,“高考没考好,人生就坍塌了一半,如果你还进个少管所,留了个案底,那你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我辗转听说了这位同事一个亲戚的遭遇。叫他A君吧,他在20岁那年参与了一场打斗,误伤了对手,被抓到牢里关了两年。

后来,他出狱之后求职四处碰壁,长期肄业在家。后来又因非法集资再次入狱,从那时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再也无力爬出泥潭。这是一个沦陷的活生生的例子。我真正理解了这位同事——孩子成长过程中确实遍布了陷阱。

当国人讨论起中西教育比较时,总感慨中国教育培养的是木讷的考试机器,没有创新精神的“书呆子”“乖孩子”。殊知,试错成本如此高,调皮的孩子很难走到学术的顶端。他们可能会因一次犯错,从此就失去了自我成就的机会。正如那位家长所说,“先不管孩子成才与否,顺利长大才是第一位”。中国大学生普遍老实、听话,这也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沙卡·桑戈尔说:“出狱后,你将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取决于身边人的态度。”这句话非常有启发性。

桑戈尔说,他幸运的是,在社会中获得了温暖,感到了宽恕和怜悯,这是他重新振作的基础。他表示,“如果我遭遇的是唾弃和鄙视,我很可能永远站不起来。”漫长的牢狱生涯足够让他洗涤心灵,但他回归到一个带有善意的社会,这才是他摆脱撒旦的关键。



在名著《悲惨世界》中,曾在狱中19年、手持黄色身份证的冉阿让在生活中频频碰壁,疲惫困顿,万念俱灰。直到遇到主教米里哀,冉阿让才真正有所触动,弃恶从良。

可文学毕竟是文学,多少刑满释放的可怜人遇到了米里哀先生呢?雨果试图表达:“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但现实中,有多少人看到彼岸的灯塔呢?

但是,A君一直都摆脱不了撒旦。因为坐牢只是他惩罚的开始,随后的日子才是反复的折磨,就像岁月的凌迟。他曾有机会成为一家大企业的业务员,但他的“案底”,还是成为头顶高悬的利剑。

尽管他高分通过了测试,最后还是未能得到录用。之后的爱情、婚姻,也显得非常曲折。他身边的人——那些道貌岸然却苛刻无比的人——都在唾弃他。上升的通道被封死了。即使刑满释放,但社会仍没有宽恕他,他无法得到新生。

在这个泛道德化的国度里,道德审判无处不在。有一类人,他们不是法官,胜似法官。他们平日冷漠,但经常莫名地充满了愤怒。

所谓的正人君子,实际都是戕害人。他们一直以道德之名,排挤、嘲笑、凌辱失足者。他们的“大义凌然”实际上是一种浓烈的敌意,是对于失足者的一次抢劫。他们傲慢地竖起了一堵墙,隔离了他们认为的罪人。

国民文化中不缺卫道士,独缺原谅和宽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比恶人更恶,同时还不自知。

失足者的一再沉沦,反复入狱,与其说是人性顽劣之处未经调教,不如说是社会的落井下石。

面对社会的敌意,失足者往往只能采取更暴力、更愤怒的方式回击,然而又一再跌入陷阱之中。牢狱与劳动并没有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反而变得更糟糕——甚至成为传说中的破罐子破摔的“垃圾人”。

沙卡·桑戈尔说,被关押人员他们并不都无可救药。“锁了门扔掉钥匙,这种态度毫无用处。所有人对自己的过去都不必带有敌意。我们犯下的错误和罪行,都不能定义你余下的一生。”

桑戈尔准备组办一个志愿机构,就是帮助出狱的人融入社会,从此开启新生。在一个人重新回到社会之时,一双温暖的手是多么重要,一个“米里哀主教”是多么重要!

一个叫Ryan Ahearn的网友,在看了桑戈尔的演讲后留言,“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了这么棒的故事。我也犯过错误,它剥夺了我十年的我的青春……很长一段时间,我恨我自己,我所做的事情。但现在,我在攻读一个机械工程的学位,并且慢慢学会了为我的错误原谅自己……我们不能给人这样的印象:我们是万劫不复。只是因为有人倒下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应该回来。”

宽容对待失足者,就是宽容对待我们每个人。最近,《性书大亨》中那句经典台词又反复被提起:“当法律连像我这样的人渣都愿意保护的时候,你知道,它一定能保护所有人。”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对失足者心存善意、而不是将其视为“他者”“异端”加以隔离,那我们必定无比热爱这个社会。

(原标题:《你可能比撒旦更坏》)



作者:马立明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评论员,政治学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