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玩主真能玩!

 昵称253074 2015-06-10


说起老北京人的玩,就不得不提到老北京的八旗子弟,也就是常说的旗人。老舍曾经在《正红旗下》写过,在清朝最后的几十年,“上自王侯,下至旗兵,旗人会唱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会养鱼,养鸟,养狗,种花和斗蟋蟀。他们之中,甚至也有的写一笔顶好的字,或画点山水,或作些诗词--至不济还会诌几套相当幽默悦耳的鼓儿词。这是当时北京八旗子弟的真实写照。从清朝入关一直到辛亥革命,经过了270余年的富态生活,使得北京的八旗子弟们成为了皇城根底下最能玩的一批人,他们玩起来既能高雅,又能低俗,有精妙杰伦的琴棋书画,也有平常百姓家的风土娱乐,可以说是当时北京乃至整个北方玩文化的代表了。


玩核桃

那么老北京中的八旗子弟到底都玩些什么呢,说起玩,第一要说的就是核桃。清乾隆皇帝就是一个核桃爱好者。他有幅对子,上联是单掌托日月,下联是一语定乾 坤,横批江山在握。这充分体现了乾隆对文玩核桃的喜爱。在清朝,还流传了很多关于文玩核桃的诗句,如:'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在当时,文人雅士在弄墨之后,清茶之余就在掌间把玩两下核桃。慢慢的文玩核桃成为了文房摆件的一项,也被当时的文人归到四雅之一。官员中玩核桃之风更甚,谁手里要是有一对好核桃成为了当时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之后商人也进入到了收藏核桃的行列中,很多人不惜用重金求一对品相完好的核桃。京郊更是有几棵核桃树成为了御用核桃树,每年产的核桃都要进贡到宫中。


玩鸟

这里说的玩鸟,不是简简单单的拿个放着鸟的鸟笼子就完事的。北京人的玩鸟真的是十分讲究的,百灵、红子、柞子、画眉、黄鸟、靛颏儿等是叫音儿;另有老西 儿、太平鸟、灰儿、皂儿等是打弹叼旗的。要说最讲究的就是“养百灵”。“养百灵”分为南派和北派,北京人大多数都是北派的,北派百灵要严格遵守“十三套” 的鸣法,如果要真的细说能说上几天几夜。老北京玩鸟风行到什么地步呢,当时全北京所有的茶馆都有专门给鸟备的“位子”,老北京人对玩鸟这件事真的可以说是如痴如醉。


玩虫


斗蛐蛐似乎是贾似道为始祖,但老北京人将其发扬光大。每到秋天,各位玩儿蛐蛐的大爷派仆人四处正式的下战表,美其名曰:“乐战九秋”。接到帖子者,也必 郑重地带着自己的爱将赴会一战。逗蛐蛐的“探子”应该用老鼠的胡须,但有两派在对用母鼠的须子还是用公鼠的须子上一直有分歧。玩虫的另一绝境就是冬天孵化 蛐蛐,此蛐蛐不是为了逗,而是为了听其鸣叫。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养冬虫。


玩葫芦

说起玩虫,就得提到老北京人的另一个爱好,玩葫芦。玩葫芦在当时的社会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即便是八旗子弟,在清朝初期也不一定玩的起葫芦。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康熙皇帝玄烨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在宫廷的督造下,生产出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制作工艺精巧,产品种类纷繁,领导标新,风神别具。清代中期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艺相继出现,也使得老北京人玩葫芦到达了一个巅峰时代。


玩鹰



有清以来自宫廷渐入民间,完鹰之风大胜。它多少带有北方游牧民族尚武涉猎的遗风,这是满族人和蒙古人的世代习俗。那时有专以捕鹰为生的鹰户,每年要向宫 廷交纳赋税丁银,如果交鹰,则可将鹰折银抵消赋税。据说捕捉一只“海青”(又叫海东青,最名贵的鹰种)献给朝廷,可以折银三十两,另外还赏银十两、毛青布二十匹。但是当时玩鹰是属于皇宫贵族的专属,其过程十分复杂,比养个人要金贵的多,一般的八旗子弟也未必可以玩的起。


玩风筝


放风筝没什么太多的讲究,比赛谁做得精巧罢了。但八旗无聊至极,专门发明了一种叫做“镖坨”的东西,就是类似钓鱼一般,甩出去一个带刀片的钩子,专门钩住别人的风筝线将其割断。八旗大爷也不和一般的放风筝的使坏,专在前三门一带隔着皇城和宫内的太监放的风筝较劲。墙内有风筝,墙外必聚着一帮八旗子弟给人家捣乱,最后发展到隔着皇城城墙大骂不止。这帮人仗着自己的身份不怕一般的官吏,直到有人扬言“贼人丈量皇城,居心不良”后才散去。(攻略君整理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