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仇今怨——为什么是日本?

 爱卿如梦 2015-06-11

在古代中国的传说里,烟波浩渺的东海中,有一座叫做瀛洲的仙山。仙山上有着让人长生不老的美酒,还有着和中国一样的山川和人民。因为这座传说中的仙山坐落在东方,人们也叫它——东瀛。

我们很难知道,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徐福是否到过日本,也很难知道,中华先民和日本人民的交流,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在日本各地不断出土的中国文物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光芒,在日本拥有成文的历史之前,就照到了日本列岛。

产自中国洛阳的铜镜,被日本中央政府散发给日本各地诸侯,这些诸侯,又把这些铜镜当做最珍贵的宝物,和自己的武器一起为自己殉葬。

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日本人认为,这些铜镜代表着来自大陆的先进文明,同时也代表着大陆文明对日本统治者的认可。日本统治者们将这些铜镜,当做自身权力的象征。

海洋彼方的大陆,给古代日本带来了无穷的遐想,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巨人盘古化成山川大地的中国古代传说不同,日本的传说是,创世神伊奘诺尊拿着矛在海水中搅动,提矛出水时,矛尖滴下的海水化成日本列岛。比起巨人变成的中国,几滴海水变成的日本显得小而精致。

而在现实中,面对身边巨人一样的中国,日本认识到自己的“小”,但从不曾忘记自己的“精”。中国人吃惊地发现,大海彼岸那个遥远的国家,已经如此深入地吸收中国的文化。唐玄宗见到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时,不禁感慨,日本真是一个“礼仪君子国”。

然而,当看到安史之乱,看到崖山宋灭,很多日本人开始认为,日本向中国的学习,已经出师了。

客观地说,不同于古代长期混战的欧洲各国,古代中日两国长期保持着和平。

古代日本只向中国发起了两场大的战争,这两场战争,都深深地改变了日本。

日本与唐朝进行了白村江之战后,失败的日本开始全面地学习唐朝,开放地学习唐朝的各种技术、文化、和制度。

而与之相反,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被明朝击退后,认为自己已经无需从外界学习、又无力向外扩张的日本,进入了漫长的锁国时期。

沉睡在自足自满的梦中的日本,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被惊醒了。来自远比中国遥远的大洋彼岸的黑色军舰,和第一次逼近了日本政治中心的外国军队,让日本人迅速地醒来、转身、改变了自己。

然而,尽管列强的大炮更早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但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却一直在沉睡。

这个几千年的梦境实在是太美好、太漫长了,让中国不能、也不愿那么快醒来,更不能让自己那庞大的身躯,如轻盈的日本一样灵活转身。

于是日本看到,自己曾经的老师,她老了,不但脚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身上因年老而产生的慢性病,让中国痛苦而脆弱。而转过身来的日本,要向这个巨人动手了。

近代史上,日本又向中国发起了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都深深地改变了中国。

1894年,“大清的裱糊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导的洋务运动,已经步履蹒跚地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洋务派们艰难地挤开守旧派的压力,在中国铺铁路、修电话、设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兵工厂,组建了号称远东第一的北洋舰队。古老的中国,正在缓慢而按部就班地向世界迈出自己小心的步伐。

然而,中国这一切近代化的努力,随着威海卫里最后一艘军舰向日军竖起白旗,像气泡一般破灭了。洋务运动终于在惨痛的失败面前,落下了帷幕。

甲午战争给了早已遍体鳞伤的中国最为沉重的一击,原来还能自称亚洲第一的大清,连一个大国的架子也支撑不起了。

日本的胜利暴露了清朝的孱弱,但日本也没想到,结果引来了争食的列强。在法、德、俄逼迫日本吐出辽东半岛后,列强如同闻到了受伤动物的血味的猛兽一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将中国当成了一顿可供瓜分的大餐。

无数爱国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才带中国勉强走出了瓜分危机。到了民国初年,随着列强在世界大战中相互厮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从列强的压迫中,终于有了一丝喘息,民族工业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然而,来自东方日本的风,并没有让中国的春天更加温暖,一部让中国再次来到亡国的边缘的《二十一条》,带来了比北风更凛冽的寒流。而在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军阀混战的中国,中国终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之际,日本的铁骑,又一次让中国好不容易得来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日本全面侵华前的中国,工商业的水平都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最高峰。中国这个自古以农业立国的国家,正在努力地迈向工业化的开端。中国的轻工业终于开始同外国抗衡,国产产品开始一点点地从外国产品手中收复国内市场。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重化工业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中国的财政逐渐规范,以法币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而内战的基本结束和国共握手言合,也让国人对中国政治的前进与改革充满了希望。

然而,柳条湖的爆炸声、卢沟桥的枪声,再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工业基础的地区,几乎都遭到了日本的蹂躏;中国多年积累的国家财富,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为了抵御日本侵略,巨大的国防开支几乎压垮了中国的财政和老百姓的生活;而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的战争罪行,更是在几代中国人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中国不会永远做病夫,正是日本对中国的伤害,让这个巨人在疼痛中缓缓苏醒了。日本两次打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两次唤醒中国人走上一条新的道路。甲午战争让中国人由改良逐渐走向革命,而日本全面侵华,则让中国人走向新的道路,奋力前行。

我们尊敬日本这个对手,因为这个对手是一个能够迅速调整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的学习的强者;我们也警惕这个对手,因为无论日本喝了多少文明的奶液,总还有过去留在骨子里的毒素没有排出。

我们在这里回顾历史,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承载着中国人的伤痛与荣光。

晚清的洋务运动方兴未艾,假以时日,有望实现中西方文明的和谐发展,可惜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第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步伐。

民国初建,民主共和蹒跚前行,日本来个21条,让民国新生政权威信扫地,不久中国便陷入了四分五裂军阀混战。

1397年,中国正完成第一个黄金十年,经济增长全球前列,日本的铁蹄迫不及待地侵袭过来,致使第三次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止。

而今历史的车轮再一次在我们脚下转动,我们再也不会容许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再也不会容许他人对中国的欺凌。

因为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这个巨人的心脏,正在强劲有力地跳动。

(本文为 重说近代史 爱奇艺 共同投资制作的百集大型历史解密纪录片《中日百年战争全纪实》第1集《宿仇今怨——为什么是日本?》的文字稿。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本集视频)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来获取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