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赌货玄机

 在天涯377 2015-06-11
赌货玄机    海巴子

2003年的秋天刚刚露出明媚的笑脸,在缅甸与中国边境接壤的某个小镇子里,一间并不很起眼的缅甸人的破茅屋里,一场紧张的黑色交易正在进行之中…… 
一块在一般普通人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的石头,此刻正是买卖双方最为关注的焦点:在这块黑黝黝的石头上,有一个很小的口子,从口子的裂缝处,隐约还可以看到里面绿色翡翠的质地。围着这块石头,买卖双方正在唾沫四溅地争论着成交的价格,意欲买进石头的一方是一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国男子,名叫包申荣。 
这时,包申荣已经将这块石头的价格开到了七十万元人民币,而拥有这块石头的主人则是一个缅甸人,他喊出的价格是一百二十万元,并死咬着不肯松口。双方僵持不下。 
双方几乎是在声嘶力竭地讨价还价。缅甸人终于作出了最后的让步,他表示愿意以一百万元人民币出手,并声称这是最后的“一口价”,成则已,不成,那就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停止交易。 
究意是什么样的宝贝石头,竟会有人愿出上百万的天价来购买呢? 
这正是一块货真价实的翡翠原石。我国不是翡翠的产地,国内市场上的翡翠,几乎都来自与云南接壤的缅甸。翡翠在未经加工之前,都是矿石状的翡翠原石,而翡翠原石的买卖,一般都是在靠近我国云南边界的缅甸境内进行的,这在当地是一种十分流行的翡翠生意,也带有一些走私的痕迹,圈内俗称——“赌货”! 

此刻,面对着这块巨大的翡翠原石,作为买石者的包申荣,一脸的肃穆神色,但他心里却是思绪万千的。其实,只凭包申荣自己对这块翡翠原石的感觉来进行判断,一百万元的价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是以他多年来做翡翠生意的经验衡量之后得出的结论,他如果以一百万买下这块翡翠原石,至少可以从中再获利一百万元。对本对利的买卖,当然会吸引任何一个生意人! 
但是不行,眼下,包申荣身上只有九十多万元,这也就是说,他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块翡翠原石的价格压到九十万元左右,而这笔款子,已经是包申荣的全部家底,万一有个闪失,结局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块极具诱惑的翡翠,他禁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然而,正是眼前的这位手中握着区区九十万元、已年届四旬的包申荣,就在大半年前,还是上海滩一个足可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亿万富翁,称得上是上海滩翡翠行市中远近闻名的首富。圈内人提及他,无不带着三分的敬畏和七分的艳羡。 
说起包申荣的发家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 
时间还要追溯到十年前。那一年的包申荣还只是个极其普通的靠做小生意,今天偷漏一点税、明天卖几盒假烟来糊口的小老板。那时的他,想要筹集一百万元资金,也要厚着脸皮四处奔走筹借,而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借来的这一百万元资金,正是他准备带去缅甸购买翡翠石料的。 
也就是在1992年当中,他开始踏上了那带有惊险传奇色彩的发财之路。怀揣着当初在他看来绝对是巨资的一百万元,包申荣上了路。他由云南瑞丽辗转来到缅甸的翡翠之乡德宏。就在踏上翡翠梦想旅途之初,包申荣心头似乎就有一种预感,自己此次的缅甸之行,多半是会有一点意外的收获。 
在缅甸德宏,他独自一人呆了几天,时不时出去逛上一圈,临到离开的时候,他似乎已是身无分文了,那将近一百万元人民币,已经渐渐都滑进了缅甸商人的腰包,而他则捧回了一块并不让人十分看好的翡翠原石。 
这块翡翠原石甚至连“窗口”都还未开过,从外表端详,它早已经被不少行家,甚至包括那些“看石”极准的“老法师”们一眼看“死”,认为这块石头根本不值几个钱,但令包申荣感到狐疑的是,这块石头的主人却对周围人的议论根本就不予理睬,要价一口咬死——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任你怎么劝说,他绝不松口。大多数买石和看石的人们都纷纷讥笑这位石头的主人,说他大概是想钱想疯了。于是,这块石头在等待它新主人的日子里,一等就是好几年,直到包申荣的出现。当包申荣听人介绍完这块石头的大体情况,并请石头的主人把石头端出来看时,他几乎是第一眼便相中了这块石头,但他未动声色,而是和石头的主人,那位看起来还算忠厚的缅甸人聊起了这块石头。缅甸人就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般,热情地接待包申荣,他在和包申荣谈这块石头时,眼睛禁不住放出些异样的神情。第六感告诉包申荣,自己的判断大致是不会错的。要知道,几年中这块石头始终是少有人问津的,甚至连问一下价钱的人也很少,这种状况使缅甸人感到很无奈,到后来,就连他自己也快要失去信心了。 
当包申荣开口问价时,缅甸人第一次开价是一百四十万元。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石头的主人把价格跌到了一百二十万元,就再也不肯往下降了;这时,包申荣只好对缅甸人道出了实话:自己很想买下这块石头,他也觉得这块石头绝对是值一百二十万元的。也就是说,缅甸人开出的这个价钱还是很公道的,可惜的是,此刻自己身上只带了九十多万元,如果对方死不肯降,那这笔买卖只好拉倒了。
也许是包申荣对这块翡翠原石的态度打动了石头的主人,缅甸人在听了包申荣的这番真心话后,考虑再三,最后竟然“奇迹”般地同意以九十七万元的价格与他成交。 
当这块翡翠原石送往“研石商行”的电锯上准备剖开时,包申荣内心紧张到了极点,毕竟,这笔百万元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借来的呀!如果石头一旦被剖开,而里面的质地却是很差劲的冒牌货色,那他包申荣可就彻底栽了! 
当粗糙的原石被一架微型电锯剖开时,眼前的景象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那里面全都是绿油油的、质地上好的翡翠…… 
回到上海后,经过一番周折,包申荣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些珠宝行工匠,他又花大价钱把他们请来,目的是将手头那大块的翡翠切割成若干小块,便于出售,一些玩石名家也闻风而来,包申荣以总共为一千五百多万元人民币价格,将这块原石陆续出手,从中他究竟赚了多少,也许没人能说得清。“足足赚了一笔”是别人对包申荣此次缅甸之行的惟一评说。 
真可谓旗开得胜。但包申荣这样做他的翡翠买卖,明眼的圈内人士一眼便能看得出,他做的这种生意,就具有最为典型的“赌货”性质,赚者腰缠万贯,赔者,倾家荡产。赌货生意不相信眼泪。 
也就是说,包申荣是从这一千五百多万元起家的,从“赌货”成功的第一天起,便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翡翠事业”,他先后开设了自己的翡翠加工厂,从进货、加工直至批发、销售,一条龙式的进行;在业务上,他总是坚持亲自去缅甸的德宏、叶乡等地验货、谈价、进货,他懂得一条起码的生意经:自己是从“赌货”起家的,而每赌一次,就意味着自己要多冒一次身家性命的危险,而不参与到“赌货”中去,就很难把握市场的情况,因此,他从来就没有期望着能把这种风险转移到别人头上。赔了,他是孤家寡人一个人单挑着,谁也不会为他分担任何责任;赚了,也是他独自一人的份,任何人也只能冲着他干瞪眼。 
就这样,包申荣的事业发展得异常顺利,他的资产也在急速膨胀,有人曾对包申荣发财后的情形做过一个比喻:每次买进“赌货”,必然会使他大赚一笔,而真到了回家数钱的时候,包申荣从来都懒得去看一看那成沓成沓的百元大钞。用他自己话说:“做成了,说明我在翡翠行中比任何人都强。钱又算什么,至多只能证明我这一次没有输,多与少,无法说明问题!” 
时间推移到2001年的上半年,包申荣拥有的个人资产竟已高达五亿元人民币,成为上海滩翡翠行中的头号人物。 
但迅速的成功以及越来越多的资产,不仅没能让包申荣为之真正从心底里兴奋起来,相反,繁忙而又千篇一律的生意劳作,使他越来越感到索然乏味。 
包申荣的血液里,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赌性”,这就是人们常能见到的一种人类群体——他们的生活中始终都在寻找刺激,这几乎就是一种天然的秉性,它附着在某个人的身上,总让你无法摆脱。往往,一个人身上的这种魔力若想凭借外力是很难从根本上予以驱除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正常人很难理解那些嗜赌成性的人,为什么那些赌棍一次次罹难赌场,却依然“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天性之使然,仿佛鬼使神差般的欲望在作怪一样,又如同魔魇缠身的瘾君子,根本无法从心理上让他们戒除恶习。 
此时的包申荣就是这样,当他觉得生意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给自己以刺激时,就干脆放下生意,准备另觅能给他带来快乐的新途径。 
而这种新途径,必须具备一项基本的功能,即能使他包申荣感到刺激。 
2002年的四五月间,包申荣开始玩起了赌博。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拥有五亿元资产的人,一旦玩起赌博来,小打小闹对他显然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从包申荣开赌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成功的目标定在了香港、澳门的赌场上,而他选择的赌博地点自然也落实在那些地方。包申荣常常光顾的赌场是澳门的“葡京”赌场。这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赌场。但随着时日的推进,他又觉得自己原先制定的那一套“平香港、扫澳门”的目标显得过于拘谨,因为在包申荣的眼里,常来这里玩赌的人物,大多是一些介于香港和澳门的普通市民或有闲阶层之间的匆匆过客,被包申荣形容为“土财主”。于是,包申荣在“葡京”里只是稍稍转了几圈,便对这里不感兴趣了,出手万儿八千地赌,对他实在是不过瘾,于是,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全世界最大的也是最为闻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 
包申荣手里握有中国政府发给他的为期五年的护照。他想去拉斯维加斯,自然要办理必需的签证手续,使他真正想不到的是,美国移民局驻香港的办事处对于前往拉斯维加斯的中国签证,竟是那样的“好商量”。那天上午,包申荣怀揣那本深褐色的护照来到签证办事处,要不了十分钟,就一切都OK了。美国人的如此“高效率”,实在让那些办理探亲或求学的中国同胞倾羡不已,问题是,包申荣所拿到那份签证,美国人事先就对他说明了:“先生,我们必须要告诫您,您的这份签证为期两周,而且只限于购买前往拉斯维加斯的双程飞机票,如果您在到了美国以后要去其他城市,必须另外办理签证,否则将被视为非法移民遭到遣送”。
包申荣不是不明白,美国人说这些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但他壮心不已:“哼,老子就是要去大赌一场的,是要去赢你们美国人的绿票子的。谁会稀罕到什么别的城市去,只要有钱,老子买一个旅游签证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但这些话他还是终于没有说出口,要紧的是赶快张罗着买前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票。 
美国的大赌城果然让包申荣觉得刺激,他每次进去,至少要带足上百万元人民币的赌资,而这些钱合成美金至多也就十万元左右,这点小钱在赌城的大转盘旁,只能算是“小儿科”,输起来那真叫行云流水,容易得让人太缺乏想象力。但那也不是绝对的,毕竟,是赌就有输也有赢。有一回,包申荣在一天当中竟然赢了一百多万美元,他在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一百多万美金若是折成人民币,那可就是九百多万呀!如此巨大的收益着实让他兴奋了整整一夜。但这几乎是他赌博生涯中惟一的、也是最好的一次纪录,接下来的情形就有些不妙了。因为他开始觉得,自从来到赌城,他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输钱,仅有的一点区别就在于输得多些还是少些,输得快些还是慢些而已。 
两个礼拜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包申荣两手空空地回到上海,带到美国的那三千多万元人民币,此时只剩下够他“打的”回家的钱了。 
到了2002年年底的时候,包申荣原先拥有的那五亿元人民币的庞大家产,此刻已输得差不多了。他将自己的汽车、花园洋房以极低的价钱卖给了别人,甚至连电脑、手机也变卖了,他用卖这些东西的钱还了债,好一番折腾之后,所剩的钱已不足百万,也就是说,他又回到了原先的起点上:此刻,攥在他掌心里的还是刚刚起步时的那九十多万元,稍微有些不同的是,六年前的那九十万元是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筹借来的,而眼下的这九十万元,则完全是属于他自己的。 
这一刻,包申荣似乎突然间清醒了,对自己过去那种不羁的行为产生一种深深的悔意。于是,他决定重新收拾眼前的残局,来一个“重砌炉灶再开张”,他要从新的起点开始。于是,他将变卖家当得来的那九十余万元收拢来,打算再一次亲赴缅甸做一回“赌货”。包申荣想的是:再赌最后一把,他太相信自己的良好感觉了,他不认为自己玩翡翠赌货上也会输! 
……此刻,缅甸人已经同意将那块起初开价一百二十万元的翡翠原石压到一百万元,但他现在身上只有九十多万元。包申荣觉得此时此刻的情形,仿佛就是十年前那次“赌货”的翻版,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幕又再现了。 
惟一不同的是,眼前的这块翡翠原石是被开了“天窗”的——黑黝黝的石头上,有一个很小的口子,从口子的裂缝处,隐约还可以看到里面绿色翡翠的质地。 
最后,包申荣终于如愿以偿,以九十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原石。然而,狡诈而多变的生意场上,永远都隐伏着危机。由于包申荣已经一年多时间没有再涉足“赌货”这一行,甚至没有与原石打过一次交道,他的这最后一搏,买回来的竟是一块经过人家用高科技手段处理过的假原石,只是一块看起来像翡翠,其实根本就不值多少钱的绿色玉石。这一下,包申荣算是彻底栽了,落得个血本无归的结局。顷刻间,他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跌到了身无分文的人生谷底,更重要的是,由于他自己的失误,以及在生意场上再度失信,他几乎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过了不多久,包申荣失踪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传言,他患了精神分裂症,以后又据可靠人士透露,包申荣已经死了,他是在自己的那家翡翠加工厂的车间里自缢身亡的。 

他叫林妙根,做翡翠原石生意已有几年。 
谁要是有兴致听林妙根谈自己的赌货历险,其中所包藏的那份玄机,着实让人觉得惊心动魄。其中一次,可说是他赌货历险中最叫绝的,令他至今忆及仍要止不住叹声吁吁:“太险!太可怕!” 
那年夏天,他去云南采买翡翠原料,再一次来到那位与他长期保持买卖关系的缅甸翡翠商人家里,他先买了十几万元的“明货”(一种已经过粗加工的翡翠)后,就按往常一样,让那缅甸商人拿出些尚未剖开的赌货来看看。稍事查验,他没有一件满意,就要那缅甸商人拿他最好的赌货,说:“再不拿好东西来,我可就要去别家了!” 
缅甸人好像犹豫了一会儿,回头让手下人从自家的后屋里搬出一块重约四十多公斤的翡翠毛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翡翠原石。林妙根一看这块原石,就傻了——从原石的上端所开的“天窗”看去,里面裸露出来的翡翠颜色像是雨水淋浇过的冬青树叶,浓艳的绿色青翠欲滴,这可是翡翠颜色中最高级的“祖母绿”呀!而且这种绿色几乎完全塞满所有开出的“窗口”处——如此上等货色,几乎很少见得到。 
林妙根几乎是在第一眼就相中了这块石头。因为是长期的生意伙伴关系,多年来他和这位缅甸商人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生意往来,所以双方谈话直切主题:谈价格。 
缅甸商人可不含糊,一开口就要了个天价:六百万元人民币。林妙根听此价格,心里不由一哆嗦。于是,坐地还价,林妙根还出的价钱只是缅甸人开出的一半的一半: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两厢开出的价格实在是相差太远,当然,他们谁也不急,自然都得好好“交流”,二人泡上一壶云南普洱茶,慢慢地谈,虽然唾沫四溅,眉飞色舞,但也不失和气。
这个价钱从上午谈到傍晚,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口舌之战”,双方的分歧算是消除了,价钱终于在三百万上停住不动,这也是两人都舍弃一些利益,最终谈妥的价钱。 
然而,因为林妙根来云南时身上只带了一百多万元现钞,于是林妙根与那缅甸商人商议,他先付八十万元给缅甸人,一个星期以内林妙根将剩下的那二百二十万元补齐,而缅甸商人在一个月内不能把货另外易人,过了一个月,若林妙根仍不能把钱补齐,缅甸人就可以“拗吃定金”,随意处置这块石头。 
这样,林妙根马不停蹄坐上飞机往回赶,打算回去筹措款子。坐在飞机的客舱里,林妙根那原本胀热的头脑渐渐地冷却下来,他开始为自己的那种一时的冲动有些后悔了。毕竟是三百万元呀,那可是他林妙根一大半的家产,如果赌赢了没得说,但万一赌输了呢?他实在不敢再往下想了。事实上,在他从事赌货生意的这几年中,那些买错了赌货而去自杀的人,他已经见过许多回了。 
回到家里,他对谁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更怕因此事而吓着家里人,只是独自一人关在屋子里,连着三天都不想出门。他觉得自己有点骑虎难下了:想宁愿损失那八十万,不再去云南吧,实在有些于心不忍,可是去了云南又如何,他此去的目的是带上二百二十万元,去套回那块翡翠原石的,问题是,他怕的就是这件事……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他的一位“光腚朋友”来敲他的屋门,林妙根终于忍不住把这事对来人和盘托出,并说出了自己此刻的矛盾心情。这位朋友虽然不是干翡翠赌货这一行的,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物,当下就劝林妙根,赶快把那二百二十万元弄来,一切都准备好。并告诫他,买下翡翠原石后千万不要剖开,马上再想办法转卖出去,只是做这件事之前,最好先找一位“老法师”给看看门道,到什么时候,再想什么办法,一定不能声张出去。 
第二天,林妙根就把款准备好,并干脆把自己的这位朋友也一并带上,共赴云南,索性让这位朋友在一旁帮他想点子。到了当地,他们直扑缅甸人那里,直截了当对那缅甸人说:“这块石头我们肯定是买下了,但事先要找一位高手来,再帮着我们看看它的成色。我们不想过于冒失地把石头剖开!” 
那缅甸人倒也爽快,很快设法帮他们找来了一位看上去足足八十岁的老者。随后他们关起门来,请这位“老法师”帮着相看石头。老头只是粗粗地打量了一下石头,开价说“研石不得少于二十万!”林妙根一咬牙,朝桌子上拍出二十万元现金,明晃晃地摆在老者眼前。 
老头把自己关在屋里足足看了一天,然后把林妙根叫了过去。林妙根在另外一间屋里也整整提心吊胆了一天,这时的他就像一个等待宣判的犯人,老人一开口,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吐出了四个字:“凶多吉少!” 
就这么一句已经足够了。轻轻的四个字,差点没把林妙根吓个半死。倒是一直待在一旁的朋友,此时显得很是镇定,问:“此话怎讲?还有没有办法补救?” 
老者说:“我的经验,这块石头真要打开来,恐怕绝大部分都不会是好货色,顶多也就值个七八十万;若说是想办法补救,有倒是有。”说到此,老者打住了话头不再开口。 
于是两个人急不可耐地问他到底有什么办法。看着两个猴急相的中国人,老者更是不含糊,开口道:“想要避灾不难,再十万!”——要得倒也爽快。林妙根岂敢怠慢,赶快掏出十万现金递到他的手上。 
老者不紧不慢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林妙根:还可以把那“窗口”再开大一些。依照他的经验来分析,从原有的那个“天窗”看进去,翡翠绿旁边还能有一部分绿色可见,如果林妙根愿意,他可以帮着把“窗口”开大,如果真像他所分析的那样,那么这块原石从“窗口”看成色,就能卖到至少七百万元。万一那卖主问起,就说因为手头缺少资金,准备把石头开出来就地加工,同时再找一个买主,事情就不会办糟!老头申明:事成之后,他还要拿卖价的百分之十的回扣,“现在,开还是不开,就看你自己拿主意了。” 
事情已到了这个份上,对林妙根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愿意不愿意的了。于是,林妙根只好同意照老头的办法做。结果,老头一刀开下去,果然如他所言,四周露出来的,又是青翠欲滴的“祖母绿”。林妙根真是大喜过望,马上找来那个缅甸人,说自己资金不够,想在当地把石头开出来加工(老头教的那席话),请他在当地帮着找买主。这时,缅甸人已经满心后悔了,他想不到林妙根会来这一手。可眼下东西已经是人家的了,他又有什么话好说! 
很快,就有不少人来看货。由于这块原石的“天窗”开得要比一般原石大出一倍,其说服力自然也就大了许多。于是,林妙根毫不客气地开价八百万元人民币,最后,他以四百八十万元与人成交,并出手。除去前面的那三百万元和后来付给老头的“劳务费”,林妙根也净赚了一百多万元。 
时隔大约半年,林妙根从别的赌货者口中得知,新的买家从他的手里得到那块原石后,拿回去剖开一看,顶多也就值六十万元。听到这一传闻,林妙根深深为自己能躲过这一劫而暗自庆幸。 
赌货之路的尽头没有天堂,只有地狱。在“翡翠赌货”面前,我们人人都应当警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