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2009-05-28

1、古刹龙泉是龙泉寺的第二道山门,走进此门也就走进了中国第一部反特故事影片《古刹钟声》的外景拍摄地。龙泉寺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以水而命名,据载,当年唐王游览千山时,到此庙饮用泉水,喝完之后,感到甘甜可口,沁人心脾,于是感叹到真乃龙泉也,他贵为真龙天子,所以他饮用的水称为龙泉,此庙因此而得名。说法其二,以山而命名,龙泉寺从风水上讲可算是一块风水宝地,因刚好生落于龙泉谷内也就是说一条石龙盘踞之中,龙头按逆时针而下,头尾最近的地方,就是进来的第一道山门,龙头下有漱琼的字,这是明朝巡辽御史盛泰宇所根据楹联末尾两字所题“龙脉泉声吐柱如漱,洞明天朗,光照若琼”,这里的漱代表洗涮,琼代表琼浆玉液。

2、第二代山门前的影壁墙。

3、龙泉古刹院内的客堂。

4、导游在讲解。

5、可能是古人高中状元后,衣锦还乡时立完旗杆后刻下的?

6、漱代表洗涮,琼代表琼浆玉液。

7、心情抑郁的出家人。

8、法王殿,两旁楹联上楹:长白发祥叠嶂层峦朝拱遥看千筠烈,下联为:龙泉擅胜深庭幽壑巡游曾引六飞来。含义为:千山本是长白山的余脉,山峰多而险峻,远远望去,群峰象手持笏板的臣子拱卫朝庭一样环待着龙泉寺,而此庙独居着千山胜境,庙宇建筑隐露在深深的龙泉谷中,优雅景致曾引得封建帝王乘着六驾金鸾到此巡游,目光象庙内看一下,中间供奉未来世界佛主弥勒佛,人们称他为喜佛,所以有这样一幅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下下可笑之人”。据佛经讲:弥勒佛经人间56亿7万年,佛历4000岁,,之后第三次来到人间给众生讲经说法,要在桦林园的龙桦树下彻悟成佛。所以他又象征着新生飞希望。

9、龙泉寺以泉为景,龙头里吐出了泉水才能形成龙头下的大深坑,此庙规模不大,但却与众不同,因为上面供奉倒坐观音,下面供奉龙王大士,千山的特点就是小山小庙,但庙小神灵大,还是很灵验的。绕石阶而上,就可以看到倒坐观音。中国佛教的供奉方式为坐北面南,而这里是坐南而北。“观音为何倒坐,因众生不肯回头”。这幅楹联告诉大家,信奉观音菩萨的人便跪在拜垫上,需要观音的超渡,不信的人,从身边绕过而行,而观音看到众生,在人间是以甘为乐,更甚的是有人以苦作恶,就是自己在人间受苦,还要作很多坏事来坑害别人,给他人带来更多痛苦。所以观音发下宏愿,不渡尽人生一切苦厄,不听尽人间一切悲声,誓不成佛。

10、干涸的龙泉。

11、主殿大雄宝殿,为大无畏,大英雄,只有供当今佛主的殿才能称为大雄宝殿,中间供奉佛主释迦牟尼,胁侍为阿南菩萨和迦叶菩萨,西侧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两胁侍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东侧供奉东方玻璃药师佛,两旁肋侍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统称为横三世佛。(殿内光线太暗,无法拍照)

12、侧殿供奉的佛像。

13、去洗手间的小路。

14、王尔烈书房,它座落在龙泉寺净瓶峰北人造平台上,为民式建筑的瓦室三楹,阁前“屏藩独峙”,峰尖与阁尖齐举,阁后万松簇拥。西阁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初建规模很小,只有三间茅草屋,雅称书房,这里是名人墨客,达官显贵下榻,挥豪泼墨之地,此处,每逢夜阑人静之时,瞑色四合,万簌俱静,孤檠相伴,红影摇窗,烛光远逝林间绿阴红影,其境遇微妙幽伏枕细听,方觉松涛隐隐,读寥寥数语,如身临其境。这此似人间仙景的地方。

15、峰尖与阁尖齐举的“屏藩独峙”。

16、王尔烈书房对面山峰为净瓶峰,它看起来很小,即是千山一千座峰其中一座,酷似花瓶上插有松树,王尔烈净书房取名为“琼岛虚舟”,这山峰就是被王尔烈称为“琼岛”,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
“虚舟”是指他的书房很少象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在净瓶峰还刻有“屏藩独峙”四个字,那么净瓶峰就改成记事碑了。在光绪21年,日本侵略辽阳,知洲在没有清政府的支持下打退日本人,但没有功劳,因为光绪年间清政府非常腐败无能,与日本人签下了不平等条约,所以知洲徐庆在游千山时看到此峰从此角度看时独立,但换角度却是与千山山峰相连,所以他与日本打仗时是独立的。

17、书房门前的王尔烈生平介绍。

18、书房内的王尔烈蜡像。

19、继续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