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城莲花节献礼

 盘古祥龙 2015-06-11

石城莲花节献礼----蜜蜂入莲乡(科教电视片)

(2010-06-14 14:00:15)
标签:

杂谈

科教电视片

蜜蜂入莲乡

文瑞 文广 

一、悠久的历史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江西瑞金市,西毗江西宁都,北靠江西抚州广昌;地处东径116°0546〞至116°3803〞,北纬25°5747〞至26°3613〞之间。

石城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阳县,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处在南康郡之最东边,即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名陂阳县,表征这是琴江边的“一片最早迎来太阳的水岸”。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陂阳改设场,因境内“四面多山石,环绕如城,得名石城场。”从此得“石城”名。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石城场重为石城县,“石城县”一名从此沿用至今。

二、客家发祥地

石城是一块民风最为淳朴之地,是客家先民驻足最久、名人志士不断涌现、客家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北宋涌现了盐铁使——进士陈炽,诞生过赣南客家民间办学第一人温革大学士;在岩岭等僻远山村,家家户户至今仍使用着木屋式户外粮仓,这在赣南乃至江南都是绝无仅有的乡村人文景观;在县城东郊,有一条千余米长的由迁徙的客家先民成就的闽粤通衢。

自晋以来,最早从广昌、宁都、瑞金等地大量涌入石城的客家先民,在即将踏入闽粤之地时,无不停缓了脚步,在北门外搭起了逶迤东去的临时住所,作观望或休整,他们不仅仅是被通天寨下这方山水秀丽所吸引,他们其实是在作最后的情感斗争——是更远地避离战火,继续往闽、往粤,或是离中原故土稍近些,憩息赣南,融入赣南?终于,一部分先民选择了入闽、入粤,一部分先民选择了在石城或返回赣南地域寻求生存的空间。就在这等待、观望、抉择的过程中,著名的石城廓头街“闽粤通衢”出现了。

三、莲花的故乡

石城一名字虽然不太美,给人直观的感觉是山石狰狞、穷乡僻壤之地。然而,天工造物,石城却是荷花最盛的地方——在无数的大山皱褶之间,在大片的田畴之上,乃至在每一块水田上都种满了荷。每年夏天,石城是一片荷的青绿世界,无数的莲生长在浅塘薄地里,荷叶田田泛绿,莲花婷婷玉立,开满乡野阡陌,处处芬芳四溢,山石累累的石城竟被一地荷花柔化得诗意荡漾。

石城的莲,因为偎着大山的土地,仿佛汲取着天地灵气,莲叶长得异常的青绿,荷花开得异常的洁白,果实结得异常饱满,没有一丝俗气,没有一丝浮躁,没有一点空虚,只有一种顽强、韧性与坚实的质感在我们的眼中弥漫、在我们心中定格。风月无边的莲,承传着客家人对中华文明的苦苦追寻,也点缀得这块“石耸如城”的古老土地宛如一个美好的世外桃园。

四、莲的人文意义

据传,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江西南安府作官时,公闲之余,喜欢独往大山深处的丫山古寺去,与古寺方丈探讨佛学道理、议论天下大事,然后,独对寺中那一池青莲,流连忘返,徘徊徜徉,思索人生,吟风弄月,久而久之,竟然悟出了许多凡人所不能体察到的道理,后来竟写出了寥寥129字的光照千秋的《爱莲说》——

[画面出现字幕,配画外音]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从此,“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就成了人类对品格高尚之类人物的比照。

莲,荷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细瘦如指,向下生须根膨胀大成藕,向上抽长圆叶并生出花蕊,夏天开淡红或白色花,花谢后留下蓬子的植物。

在中国古代,出于对荷的敬仰,风雅至极的江南人则设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这天,王亲国戚,才子佳人,无不往荷池涌去,或赏莲花或吟青莲或画莲景,欢乐情景从清晨日出一直延续到月上西楼。古人如此敬仰荷,自有其道理。荷谐音合、和,合欢花、合家欢,和美、和谐、祥和……尽是美好之词语,观荷可以惬意心情,舒畅美意。

荷或莲是地道的中国原产物,莲仿佛为诗歌而存在,古人有的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的诗歌绵延千古。然而,莲最早的功能并不在于供诗人画家写诗作画,也不在于供哲学家产生思想,其最早的实用功能是用来裹物和食用,其次才是入药、欣赏。硕大的荷叶,是古代用来包裹物品的最好选择,以致后来有了荷包之说。如今,赣南客家人依然把荷及荷包的最原始意义留存了下来,比如大余新城镇用荷杆做成的酸菜,成了风味极佳的客家小吃;南康的荷包肉,取硕大的荷叶裹上拌好佐料的猪肉,用柴火猛蒸一天一夜,便成了散着荷香、肉香的一道客家名菜。

五、石城的种莲历史

石城县是个农业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2111347亩,耕地面积192646亩,水面面积57794亩,是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丘陵低山地区。

石城县种莲的历史悠久。据罗勇、龚文瑞著的《客家故园》介绍,有一种解释:石城因了莲,而衍生了民间灯彩。因此,石城的种莲历史可以通过灯彩历史来溯源。旧时,贫弱的土地上生存的石城人,耕田稀少,人丁不发达,生存环境极为艰难,因此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石城人十分喜欢烧香许愿,寄希望于神灵的庇护。是石头地里长出的莲让石城人走出了贫困,让石城人开始有了生活的满足感。于是,白天往庙宇叩过头还过愿之后的乡人们,满心的欢喜还是没有完全宣泄,他们晚上还要继续宣泄快乐,于是,便将目光转向了灯与莲——灯可以让黑夜变成白昼,莲是予以他们幸福生活的仙物。于是,充满还愿意识的“石城灯彩”问世了。古朴的石城人舞着莲花灯,尽情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画面表现石城灯彩场景]比如,最能表达石城人还愿心态的是极为壮观的“观音莲花灯”——12名大汉抬起高一丈五,宽一丈二莲台,莲台呈六角形,中间一枝出水荷花,花芯内婷婷玉立一位持净瓶柳枝的观音,频向人间洒下千滴甘露;六角的莲花上,六位仙女轻盈袅娜,翩翩起舞,把莲乡人精神世界的快乐演绎得飘逸若仙。

唐宋伊始,明清之后,石城的新春舞灯之风开始盛行,目前全县拥有数百灯彩队,为此,石城县赢得了江西省“灯彩之乡”之美誉。由此可知,石城种莲历史当在大唐盛世,即石城的种莲历史当在1200年以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城莲的种植开始走出小区域、小面积、小产量的困囿年代,进入一个产业化全面铺展开的大发展时期。这一大发展的结果是迎着东方日出,一个“白莲之乡”的拔地而起——1995年,在首届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石城县获得“中国白莲之乡”称号!

六、石城莲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莲乡石城,白莲是农民传统的农业产业,全县90%的农户都会种莲,全县白莲的商品率已达到95%以上。

百里荷花万顷田,清香如雾绿如天。走过石城县境的人,很容易想起这两句诗。相比毗邻的广昌,石城这个中国白莲之乡丝毫不逊色。

[画面农业局领导讲话]“要说与其他地方白莲的不同,最大不同在于我们的白莲种植面积更大,全县范围内有10万亩,年产量1万吨。”在农业局可以听到这样自豪的话语。

县城里以莲花命名的建筑也比比皆是,乡镇以莲产业为名目开展的“乡村旅游”遍地开花。

如今,石城干莲远销国内外,甚至鲜莲也格外好卖,以“石城鲜莲”的品牌打入沿海城市,成为泉州、厦门、福州、广州、珠海等地市民的时鲜佳肴,上万户莲农因此增收两成以上,据了解,仅2009年石城就向泉州运销鲜莲160多万公斤。此外,莲的附属物,如莲叶、莲衣、莲须、莲芯、莲梗等以往莲农丢弃的白莲附属产品也很抢手,市场需求旺盛,被广泛用作餐饮包装、饲料加工、制茶入药、培育食用菌等用途,时至今日仅销售白莲附属产品这一项,就可使全县莲农年增收5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石城县适时地提出建设白莲生态观光农业,利用“莲叶何田田”造一个“百里莲花观光带”,一个莲产业带动旅游的新石城就此诞生!如今,“百里莲花观光带”已渐成规模,每年七八月份荷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各地无数游客络绎不绝往石城奔来,此时的石城香袭百里,醉了八方来客。2006年,赣州市和石城县政府将中国白莲之乡与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通天寨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以莲为“媒”,正着力把石城打造成东南沿海地区旅游休闲的都市后花园。

七、破解白莲产量上不去的瓶颈

四年前,石城全县6万亩莲田每年可产白莲750吨,也即1亩莲田产白莲不到一百公斤。这个产出比并不令人欣然。莲农告诉我们:一朵莲蓬大约只有五六粒饱满结实的莲籽,其它多数是空的,产量不算高。

造成白莲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莲花授粉率低下。

众所周知,花之妩媚,莫过于粉之实惠。莲花扬花后不久,七月初至八月底便是粉期。通常莲花传粉借助于风媒与人工,所谓风媒指自然风的媒介作用;所谓人工,是指莲农一人戴着草帽,拿一枝毛笔,穿行在莲田中,一朵花一朵花地用毛笔粘上进行人为授粉,费时、费工、劳动量不说,其结果也很微弱——一个籽盘仅有五六个结实饱满。

如何破解白莲产量的瓶颈问题?答案很简单。实施“莲田养蜂”即可完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蜜蜂是花粉的天使!

蜜蜂非常勤快,闻花起舞,趁着晨曦和风,花苞渐开,露珠晶莹时,蜜蜂就开始为采粉而忙碌开了。嗡嗡作响,来回欢舞,其场面可谓花开蜂舞,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欣喜不已!这样情景直到上午九点左右,太阳渐渐升起来了,花瓣慢慢又闭合上了,如此循环23天,花苞受粉、孕足了,便才会敞开花花瓣,花盘便孕育出种子了。

然而,许多年来,莲田蜜蜂授粉一直推广不开来,主要原因是莲农不愿意,担心蜜蜂会咬莲。蜂农空有热情,却找不到支持的莲农,找不到适合的场地,缺乏人、蜂宜居环境,结果是往往是连箱带蜂被人盗走,或者是成群成群的蜂被施了农药的莲花毒死,致使蜂农驻不下来,只能是望花兴叹。

[历史画面]:从赖德星整箱蜜蜂被偷的被抓获的空箱录像中剪辑。插播赣州市养蜂学会2006年在赖德星的“福星蜜蜂养殖场”进行观察比较、田间蜜蜂采粉展示,产量比较。(可将文章拍摄、或用原电视片进行剪辑)

事实上,大量国内外科学授粉试验数据表明,通过蜜蜂授粉,在24-25℃,经22-23天后莲籽成熟,结盘21-23粒,优质品种大空36号多的达40多粒,粒粒饱满,颗颗白胖,空鞶、葉瘪少。。即蜜蜂授粉可使莲子产量增加30%以上。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美国蜜蜂为农作物增加的产量,是蜜蜂本身价值的143倍。

 [画面1:表现莲农认识转变。莲农眼睛发亮:喔,敢好呀!过去对于蜜蜂授粉,大家对此有误解,认为蜜蜂会咬花、蚀花、践踏花蕾,会造成减产,所以不太欢迎蜜蜂进莲田。

[画面2:蜂农欣喜的态度:现在好了,由于科技的普及,这几年来人们对蜜蜂授粉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改变了过去的错误看法,开始热情邀请我们养蜂人进莲田来放蜂采粉了,并为我们按排好放蜂场地和居住地,为蜂进莲田大开绿灯。

[画面3:表现市县养蜂专家的讲话场面]多年来,石城县就致力于蜜蜂进莲田的科学实验。在江西省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的关心下,在赣州市养蜂学会的具体技术指导下,石城县委县政府投入一定量资金,由县农业局赖由运牵头组织,市养蜂学会秘书长龚文广技术总监,于今年五月开始了“蜜蜂进莲田”的科学实验。

[画面4:表现市县课题小组人员进入莲乡,开展试验工作的场景]

本次试验,自然对比区、试验测定区选定在石城县秋溪乡和屏山镇长溪村。由蜂农??负责试验测定区的日常试验测定与记录。

八、莲花授粉的具体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在莲花开花时期,选择连片莲田50-100亩。放置意大利蜜蜂100群,要求蜜蜂健康、管理规范。蜜蜂一字形状排开,并搭建遮阴棚,便于防暑、防雨。在莲田试验点和蜂箱处分别放置温度计各2个,分681012141618共七个时间段记录温度与湿度(记录表时间初花至蓓蕾截止,共60天左右),注意观察蜜蜂采集情况,了解莲花开花的时间与开合次数。并抓拍摄取蜜蜂采集莲花粉时的最佳时间段。

二)、试验场地的选址与设计:

试验场地的设计:自然无蜜蜂区、有蜜蜂区为一组:有网无蜜蜂区、无网有蜜蜂区为二组,进行平行试验。:自然无蜜蜂区A、有蜜蜂区B为一组;有网无蜜蜂区C、无网有蜜蜂区D为一组.,有网罩无蜜蜂,昆虫可以进入区为E组,有网罩有蜜蜂、昆虫不可以进入区F组共五个小区,复制五套。试验莲田:在同一莲田、相同品种、相同管理、相同条件下,按照“星形”状,亦即梅花布点法,划分五个规则方框: 222米如图:进行双例排布整齐。

三)项目实施步骤:

一是在花蕊期进入场地;二是蜜蜂不离整个花期,至蓓蕾截止;三是记录跟踪、数据准确;

四)数据整理与方差计算:

1、莲籽结实对比、莲盘大小对比,颗粒数、空裨率、结籽率对比;

2、计量称重实况:莲盘总重、颗粒重;

3、莲花粉的采集量与温度的关系,莲籽营养成分测定。

九、莲花授粉的莲田与蜂群管理

一)莲田管理

1、种苗的选择——栽种的时间与方法——

2、土质的配方要求——肥料的衡量、选取——

3、涵水的时间长短、深度——苗与苗的密度

4、保护措施——管理要点——工效目的

5、莲花生长发育授粉时期的观察:莲花——胚胎——结盘——胚花蕊——花蕊——开合时间与次数——扬粉

结合此时的田间管理,尤其是病虫害种类、防治控制方法、农药的名称和选择与用法、剂量……

二)蜂群管理

一般规律是,蜜蜂在山区采集完山乌柏、桉树蜜后,便迁至莲田开始采集花粉。

近年来,蜂与莲产量的密切关系被愈来愈被人们认识,蜂农与莲农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密切。如今,每年有近8000箱蜂云集石城,成为莲花授粉的一支强大的夏至到大暑为采粉最旺盛期。

在蜂群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宽敞较平坦的场地,搭置能够抵御暴晒的荫棚和设置防热围栏,防止太阳直晒和周围人畜进入蜂场骚扰;

2、注意周围存放好饮水器、便于蜜蜂饮用;

3、在傍晚时,要加喂饲料糖,将采得的山乌柏、桉树蜜或买回的饲料糖进行煮沸融化,冷却后加入料槽,并将巢门口打开;

4、把脱粉器安置妥,贮粉盘清洁后放好;

5、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情况,便于对蜂场进行采粉期间管理措施的实施与调整,确保采粉工作进展顺利。

这样,第二天天刚放亮,就见蜜蜂来回穿梭,忙忙碌碌于莲田,这种情形持续到上午八九点大阳渐渐升起才完成,之后蜜蜂便陆续回巢,在粉盒里铺下硕硕战果——黄灿灿、鲜亮亮,象赤金似的莲花粉!

期间还要注意观察蜜蜂早期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适龄蜂出行—第一次飞行时间、天气、温度,观察来回飞行的次数,在一个花粉盘采集的时间、情景、动作;一个花粉团完成需要采集大概多少个花盘,以及总共花多少时间,以及携带花粉团回到蜂箱脱取花粉团的场面……

十、蜜蜂莲田授粉的效应

1、莲的效应:蜜蜂授粉没有引入前,莲子产量仅为亩产40多公斤,蜜蜂授粉后,据2009年数据表明,石城莲田达10万亩,莲子总产量过万吨,花粉产量    吨,莲籽增值    %,即   千万元。同时,莲的所有附属产品均广泛被市场接受,如莲盘成为清凉炖品,莲心成作饮料,莲须用做中药材,莲叶成为荷包胙包装,莲杆用于造纸、腌制酸菜,莲蓬成为妇科盆腔炎良药;此外,莲田还可以养鲤鱼,每亩产量可达150公斤;立秋后,莲农拔掉莲杆,还可在莲田栽种上二晚,由于莲藕化作泥肥的缘故,莲田种水稻产量比以前单纯种稻增长可20%以上。

2、蜂的效应:蜜蜂授粉的同时蜂农有大量莲花粉的采收。花粉清新鲜亮,黄灿灿,赤金般的颜色,其中含20多种营养物质,为花粉之王,是蜂产品中营养最为丰富的上品之一。大量的花粉可给蜂农带来丰厚的收益——一个有40群蜜蜂的强群,一群蜂在约60天的粉期内,可采撷花粉12公斤,每天每群蜂采集花粉约100-150克。莲花粉零售价每公斤高达200多元,仅一个莲花期蜂农可创产值万余元。

[画面1:表现蜜蜂莲花采粉、莲籽丰收、取粒、去皮、挑莲心、冷冻、包装、远销的过程与场面]

[画面2:表现某莲农家的富裕情景]:由于科学种莲,收益较好,有装修豪华的洋房、摩托车、彩电、冰箱、存款,儿孙满堂,生活富裕,其乐融融。

十一、结论

可见,实施莲田蜜蜂授粉,可实现白莲产量增加和花粉采收率提高,如此各得其所的利民之大好事,何乐而不为?无疑,这是一项利用自然之物进行莲产业革命的一次有益探索,是人与自然万物有机和谐的一次完美结合。这次实验结果表明——蜂、花、果、人完善统一,实现和谐相处,符合科学发展观;白莲果品的药物残留明显少,其有机、绿色成份的增加导致赋加值显著增强;蜂、莲和谐共处的情景,将提供更加悦人的旅游元素,可提升旅游品位;蜂进莲田可成为循环经济、高效农业的样板工程,一块水田种莲、放蜂、养鱼、栽稻,四季皆有收获。

无疑,这次科技实验的成果,势必给莲乡石城将来一次巨大的影响。我们寄希望不久,“蜜蜂进莲田”尽快从实验模式成为实践模式,在莲农人家广为引进,在全县全面铺开,为石城乃至全国莲产业创造出一种产业模式,积累出一种产业经验,带来一次真正意义的产业革命,迎来更加壮阔的勃勃生机!

 

 

项目组织:石城县委、县政府

项目主持:石城农业和粮食局  赣州市养蜂学会

项目协办: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技术总监:龚文广

项目统筹:赖由运

文字撰稿:文瑞

实验记录:

片头题词:

前期摄像: 

后期制作: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