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地方一个传奇一个故事

 静远斋001 2015-06-11
生意宝05月16日讯  

        坐落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山附近的霞路村,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但是,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子里,却有大大小小十几座祠堂,而且无一例外写有宋宗室亲臣赵公祠几个大字。其中,最气派的一座祠堂叫耿光堂,里面陈列的居然是宋代十八位皇帝的画像。据说,这里的村民全部都姓赵,是宋氏皇朝的后裔,因此,霞路村又被称为皇族村。

  怎么小小一个渔村,祠堂里供的竟然是皇帝呢?1278年6月的一天,崖山一带的居民原本和往常一样,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喧嚣却打破了固有的宁静。只听得人喊马嘶,一片嘈杂。村民们惊讶地发现,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到处都是正在安营扎寨的宋朝士兵。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突然出现大批的部队,他们要在这里做什么?有好事的村民偷偷前去打听个究竟,很快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来到这里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南宋王朝的小皇帝以及他的大臣和军队,他们被蒙古大军一路追杀,逃到这里来避难。

  十二世纪末,中国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崛起,他们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当时号称世界首富的南宋王朝,就成了蒙古人眼中最大最精致的猎物。

  1276年初,蒙古铁骑一路南下,杭州沦陷,南宋朝廷土崩瓦解,皇帝和文武百官全都投降。只有年幼的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母亲杨太后的带领下,逃出了都城。此后,元朝军队继续向南扫荡,采取屠杀政策,民不聊生。

  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南宋的这支残余部队一边苦苦抵抗,一边由福建入海,向广东方向撤退。崖山,位于江门新会南约四十公里,濒临南海,和西面的汤瓶山遥相对峙,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大门,叫做“崖门”。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地势险要,潮汐湍急,是一处可以据险固守的天然堡垒。再加上附近的百姓对赵宋王朝的心理依赖很强,于是,“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似乎注定了要选在这里翻开空前悲壮的一页。公元1278年6月,被拥立为皇帝的赵昺在在20万军民的拥护下,经过了两年多的亡命旅途,终于到达了崖山,以陆秀夫和张世杰为首的诸位大臣保护着小皇帝和杨太后在这里驻扎下来。此时的崖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海岛,成为了南宋流亡朝廷最大的根据地。位于崖山南面的崖山祠,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在这里供奉有陆秀夫和张世杰的塑像,以纪念他们的忠烈。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正是在流浪小朝廷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流砥柱。 历史学家指出,“宋末有三杰”,除了陆张二人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抗元将领——文天祥。南宋流浪王朝在崖山孤驻一隅时,文天祥正在前线抗击元军,与风雨飘摇的南宋流亡政权遥相呼应。

  张弘范,元军统帅,河北定兴人,是蒙古军队中的第一流猛将,号称三步一计,智谋过人。他与副将李恒分兵两路,追杀南宋流亡小朝廷而来。巧合的是,此时张弘范的最大对手,宋军统帅张世杰,也是定兴人,就这样,即将在崖门展开的宋元两军之间的决战,演变成了张世杰、张弘范这两位同乡的较量。狭路相逢,这一次将鹿死谁手呢?

  今天的崖门水面,渔歌唱晚,一派繁忙景象。然而,七百多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这是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双方兵力总投入将近30万。从双方实力上分析,宋军实际上占有巨大的优势。当时,张弘范所率领的元军只有7万人,战船500艘。而宋军则有军民20万,战船1600艘。而且元军长途追击,宋军却以逸待劳,单从兵力对比来看,宋军完全可以打赢这场战斗。但是,历史已经把真相告诉我们:这场战斗最后是以元军胜利,宋军失败而告终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合情理的结局?处于劣势的蒙古军又是如何将人数远多于自己的宋军彻底击溃的呢? 700年前的崖门海面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1279年初,蒙古大军终于追踪到了崖山附近。张世杰判断:蒙古人的优势是骑兵,他们不擅水战,要想打败他们,必须依靠水军。于是他下令焚烧岛上的行宫军营,令全部人马弃岸登船。根据记载,大概有一千艘之多,这些船就围成一个水上城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海上朝廷,也是两种文明的最后对决!2000多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形成一道海上长城,小皇帝被保护在最中间的御舟上。这样一来,擅长骑兵作战的元军,就很难发挥自身的长处了。然而,张弘范决不肯轻易罢手,他把一个重量级人物推上了甲板,让南宋军队所有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人居然是文天祥。一直在广东沿海抗击元军、呼应南宋流亡朝廷的文天祥,怎么会到了元军的阵营里呢?

  在1279年的,应该说是在二月份,他是在五坡岭,五坡岭就是今天的广东海丰境内,正在准备要吃午饭的时候,被俘虏了,被元军俘虏。俘虏了以后呢,这时候正好就是张弘范已经准备发大军,要到崖门来,对宋朝的行宫进行最后的攻击,所以就把他带在船上。原来,张弘范为使宋军军心涣散,企图让被俘虏的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早已经抱定了与大宋王朝共存亡的决心,恰逢船队经过零丁洋水域,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张弘范看到这首充满凛然正气的诗时,也不得不对文天祥肃然起敬。文天祥就跟他回答说了,我自己都不能够救我自己的父母,我怎么能让别人去背叛自己的父母呢,张弘范也不能强迫他写,所以只能说,好人,好诗。那么他看到文天祥的意志非常坚决,所以也只能打消这个念头,然后两天之后就发动了总攻击。公元1279年2月25日,张弘范与副将李恒分别率兵在崖门的南北两侧水域摆好阵形。两军形成合围之势,与宋军对峙。这一晚月明星稀,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最初,张弘范看到宋军的战船连接,行动不便,于是派人将装满柴草的小船点燃后冲击宋船。但早有防备的张世杰命令宋军在船身上抹上厚厚的湿泥,成功阻止了元军的火攻。

  然而,尽管宋军抵挡住了元军的多次进攻,但在军事谋略上,张世杰最终还是比同乡张弘范略逊一筹。身经百战的张弘范很快发现,张世杰让全体官兵抛岸登船的决策,犯了海战中最忌讳的一个错误。上了船以后,很快,他就喝不到淡水,得不到柴烧,就不能煮熟食,所以经过那么十几天,太渴了就喝海水,结果呕吐,身体很衰弱,所以这一仗最后是因为战斗力已经,体力太衰弱了。张弘范迅速改变了策略,采用围而不攻的办法,切断了宋军的粮道和淡水补给。果然,宋军饥渴交加,处境艰难。

  公元1279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六,元军见时机已成熟,在拂晓发动了进攻。李恒带领一路舟师,乘早潮退去,对宋军发起了首轮进攻,双方火拼厮杀,暂时不分胜负.中午时分,张弘范指挥南面元军也突然开始进攻,腹背受敌的宋军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加上士兵早已身心疲惫,无力抵抗。船队终于被元军攻破了。混战中,张世杰与小皇帝和陆秀夫等失去联系,无奈之下,他只好带领十几艘战船趁大雾,先护卫着杨太后突围出海。

  在崖山祠西北约3公里,有数块巨石屹立于水中,被称为“奇石”。相传宋军抗元时,这些石头曾被用来固定战船。巨石上刻有“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这区区13个字,记录着大宋王朝辉煌的终结。

  7岁的小皇帝无疑是无辜的,他从5岁开始就跟着小朝廷在流浪,但历史的悲剧就这样有意无意,降临在这个孩子的头上。就在张世杰带兵突围,宋军兵败如山倒之时,正在御舟上,与小皇帝赵昺寸步不离的陆秀夫,目睹海战的惨败,明白南宋王朝已经无力回天,他眼含热泪,做出了一生中最为重大的选择。当时陆秀夫就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带少帝冲出去,不一定能冲得出去,要是不能冲出去,就被俘虏,那就更加屈辱。所以陆秀夫他就先让他的妻子,让她们跳江,然后就两种说法了,一种是他背了,一种是他抱了这个少帝,跳水牺牲了。就这样,这块方圆不足几平方米的石头,成了宋朝的最后一片国土,也正是这块小小的石头,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当陆秀夫抱起的小皇帝,那双稚嫩的小脚离开地面时,一段文明就这样宣告结束了。

  大宋王朝,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彻底覆灭了。农耕民族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汉文明也由此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中国失去了失了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了700年:据说张弘范来到小皇帝跳海的地方,志得意满,命人在礁石上刻下12个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然后扬长而去。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石头上,刻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字样,这其中,则另有一番变迁。

  张弘范就刻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个十二个字,到明朝时候,元朝灭亡的时候,明朝时候,就有人把这十二个字给它铲掉了。因为觉得这是一种耻辱。那么一直到一九六二年,田汉在这,现在我们看到就是田汉的,在现在这块石头上的刻字,就是说,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那这是后人的一种追思吧。今天,崖门这片海湾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700年以前,这里却流血飘橹。就在小皇帝和陆秀夫投海后,大部分宋朝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史书记载,七日后,海面浮尸十万。

  10万人自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了一行字,但它背后的震撼意义,令后人叹息不已。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从皇帝到大臣、士兵甚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表态。

 
  1992年4月,国家水下考古专家在崖门古战场进行探测,在水下通过声纳扫描发现了十九处沉船疑点。随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崖海一带进行考古挖掘,已经找到了几百件南宋军队的遗存物,那段尘封的历史也一点点展现于世人面前。专家指出,“崖门水域一带宋元古战场可能成为中国的‘南方兵马俑’”。 在文天祥的一首诗中曾经写道: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一夜之间,一千多艘宋军的战船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们真的沉在了崖门的水底吗。  在明清的新会的地方志上面记载了这个所谓“平崖山碑”,这里面就讲,宋朝的这些船,舟师器械,悉没水中。就是这些船,包括船上这些器械,都沉在水里面去了。那么如果说他当时这些船是俘虏的话,他就绝对,这个记功碑上肯定要很大的一个功劳了。所以从这些记载来讲,这船,应该说,宋朝的船,绝大部分都是沉在水底下了。原来,宋朝军民在投海殉国前,为了不让战船落入元军手重,纷纷将船凿沉。就这样,那些庞大的战船和誓死报国的宋朝军民一起,葬身在了静静的大海深处。被囚禁在元军船中的文天祥,则亲眼目睹了崖山海战中最惨烈的一幕——少主投海,六军覆灭,浮尸十万,山河变色。他心中的悲愤无以复加, 公元1283年,宋朝灭亡四年之后,他依然拒绝投降,最后在元朝的都城慷慨就义。

  在崖山附近一个叫延安村的小村庄旁边,有一座没有碑文的坟墓,与众不同的是,墓的四周,全部是用蚝壳围砌起来的。传说这就是当年的杨太后之墓。在张世杰护卫下突围出去的杨太后没多久就听说了小皇帝的死讯,她万念俱灰,也跳进大海以身殉国。匆忙之间,张世杰将她葬在了这里。迫于元朝的压迫,百姓不敢为她树碑立传,只得用蚝壳为杨太后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坟墓。

  宋朝是一个格外重视礼教的政权,在大宋王朝三百年的历史中,不知为多少节妇烈女立过贞节牌坊。但谁又能想到,老百姓竟然用蚝壳为宋朝的太后立起了一座特殊的牌坊。为了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太后,每逢四月初二杨太后诞辰日,四乡八里的百姓都会来这里祭拜,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 此外,还有一些忠义之士,冒着天大的危险,将侥幸逃脱的赵氏皇族后代严密保护起来,隐姓埋名,直到元朝灭亡,他们才恢复本来姓氏,在崖门附近建立了赵氏的皇族村,并将宋代十八位皇帝的灵位永久供奉在村里的祠堂里。如今,仍有许多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到这片土地上,问祖寻宗。数百年时光弹指一挥,先人已经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茫茫的崖海供后人凭吊。但还有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诗句,每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机关头的时候,它就被拿出来传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