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发现是股市最值得称道的作用,以这一条来要求,中国股市还不能企及。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企业赴美、赴港上市。不能够完成价值发现的原因有很多,从制度层面看,审批制的存在就会过滤到很多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因为政府机构很难判断究竟哪些公司是有前景的,连风险投资公司都会经常失败,一些没有管理过企业的公务员显然更分辨不清。
为了能够让审批制运行,又使人信服,就得制定一系列标准,达到这些标准的企业,上市!即使在公务员不腐败的情形下,这些标准看似公正,其实也会过滤掉很多好企业。因为这些标准往往是参照一些成熟稳定的企业而制定出来的,初期的企业往往还不一定能达到。
在审批制下,想要上市就得达到这些标准,这常常需要扭曲企业的合理化决策来迎合上市标准,对长远发展未必有益。也可以通过做假的方式来完成,曾经听过一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讲他在前些年帮助某国企上市,第一次去的时候提的意见是很多条件都不符合要求,企业非常感谢,说过些时间您再来指导指导,第二次去他提的意见是太符合要求了,如果100%的符合要求也会显得很假。可见,短时间内达到标准的能力不同企业也不一样。
除了审批制,有没有涨跌停也挺重要的。股市要想运转的好,就得发现有价值的企业。在没有涨跌限制的情形下,信息欺诈的、经营较差的企业都会得到价格市场上无情的批判,也使得股民更加知道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因为一不小心买了垃圾企业,就跌没了。相反,有了涨跌停的限制,看似是保护了股民,其实也促使企业不在意未来,专注于圈钱。而且,涨跌停的限制和信息不对称,也更有利于消息资源丰富的大机构尽快逃离,让小股民承担损失。
如果对信息隐瞒和欺诈处罚严厉的话,这种损失会尽可能降低。但是,一直以来,中国证监会并未采取这么严厉的监管,很多企业的信息披露都存在问题。对于老鼠仓等违规行为的处罚也是不够严厉的,在美国,如果发生此类行为,通常要处以几倍于收益的罚金并永久丧失从业资格。而前些年国内的处罚都相对较轻,也使得这种违规行为更加猖獗。
进入限制条件过多,违规行为的处罚又不够严格,这样的制度使股市很难承担价值发现功能,也会让中小股民承担更大的损失。而且这一制度的历史代价是要付的,也可能会在股市上有所体现。我们即将改成注册制,是很正确的改革方向。当然,正确的前提下是对违规行为的更加严厉和严肃的监管。
据一位商学院教授的估计,一旦实现注册制和严监管,必然会出现市值的大幅缩水,过往信息要求不严格或存在虚假的企业将付出代价。一旦各上市企业实现公平的融资环境,股市的价值发现作用成为可能,市值才会发生大幅增长。从高位急跌,是为历史上的制度缺失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只能由股民来承担,或许监管层会有意控制下跌的节奏,以更温和的方式分担下跌的损失是股民比较容易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