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组织管理类的题型分类及答题要点(号称最容易答乱的题型)
我上面说的“道”和“术”可能有点玄乎,下面应某些同学的要求,我整理一下组织管理类的题型分类及答题要点,希望大家可以触类旁通,自己归类好相似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框架。组织管理类题目通常有:政策推广、调研、会议、比赛、宣传、晚会、培训、接待、专项整治、设立某机构等。我们常考的类型有政策推广、调研、宣传、培训。我下面着重说这几类: 1、政策推广类。 (1)调查摸底要到位。有些政策推广之前要预估费用向财政申请预算,有些要考虑牵涉到的群体、影响的范围以便作出应急方案及备用方案。 (2)政策制定要到位。政策要落实到位,就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的标准,执行流程、责任划分、沟通协调都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细则。 (3)宣传引导要到位。要让大家知道有这项政策,拥护政策、参与实施、通过舆论和群众形成互动,完善政策细则。 (4)沟通协调(监督落实)要到位。政策实施过程,为保证实施的顺利要做好和各片区(各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另外也可以细化任务目标或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居委或片区,跟进落实情况,保证政策实施效果。 (5)反馈整改(配套设施)要到位。政策一出来并不一定完美,要通过实践中不断反馈和及时修正。另外对于一些可能会损害到某些人利益的政策(如禁止不达标的非机动车上路)要考虑到这些弱势群体的保障措施和诉求,力求保证政策推行过程阻力尽量小,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当然你还可以包括一些总结啊之类的,但主要的框架和思路点就是上面的。要有针对题目的一些细节考虑和措施才可以突出你的亮点,不然思路固话了就成了模板了。 2、调研类(为免让大家变成套模板的思维,我下面就不再按点来整理) 调研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确定政策方向或效果。所以调研类的题目首先你要了解出题者调研的目的,然后就要考虑到充分的采样点和采样面,以保证调研的结果科学可信。例如有一题要求调查某地区的社情民意。看似很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情况和人民的意见。这样你需要发挥你的主题分析法和发散思维去考虑,会牵涉到哪些部门可以反映社会的情况,那些人可以代表人民的意见、想法。我们是不是会想到可以采访民政部门(弱势群体救治情况)、社保部门(社会保障情况)、公安部门(治安管理情况)……民意的话,我们要保证采样全面,是不是要兼顾各阶层的人高收入者、中产阶级、低收入者……这个分类不一而足,只要你可以自圆其说,让人听得有道理就是有针对性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具体调查方式有:走访免谈、问卷、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并且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设定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问题这里就很讲究你的题目针对性,也容易出亮点。有些调研类可能还牵涉到明察暗访,所以这些要注意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以免引起被访者的反感,激化矛盾。最后要做好信息整理、数据汇总、提出解决方案交领导参考。
3、宣传类 宣传要达到效果,力求保证宣传对象的针对性、宣传内容的广泛性、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和宣传效果的时效性。所以一般建议在宣传前先摸底,了解宣传对象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是实际知识不足之类的,可以了解一些正反方面的典型例子,作为宣传过程的素材。宣传类的重点在于形式。考官女儿那篇文章提到一种比较好的宣传方式就是根据前期调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漫画小册子,作为通俗易懂的宣传素材。然后通过讲座、漫画、论坛等形式来开展活动,力求达到一个广泛的宣传效果。宣传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反馈。你宣传效果是否达到,要通过后期的走访调查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工作是否达到了目的,不然需要继续改进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培训类 培训类主要有两点(1)培训内容对培训对象有针对性;(2)培训结果需要反馈。还是举大学生村官培训为例吧。根据第(1)点你想到什么了?摸底大学生村官的性别比例、所学专业、技能特长……主体分析法你会想到大学生村官以后工作是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村民,那么你会想到什么?入乡随俗吧,不了解当地的人情风俗,可能会闹出笑话或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吧;了解当地村的相关情况吧,经济、地理、治安、以便于以后开展工作,你路都不熟怎么下去一线基层?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方式吧,你不接地气怎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团,怎么让大家服你,不认为你是个不会干活的白脸书生?!没和村民和农民打过交道的,那么在沟通方式和技巧上不讲究的话可能会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村民会接受你么?不能!所以人际沟通方式也是需要考虑的。你看这些是不是很接地气,有亮点。最后你还要考虑培训后的考核,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可以把考核成绩放入档案作为后续跟踪的依据。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怎么去努力和总结了么?我希望我从前辈手中接过的“互助”接力棒,可以薪火相传,帮助到更多的人,传承下去!大家加油啊!祝你们成“公”!
全文结束。 转载自qzz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