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口、董嶴、华亭等地谱序13

 荷香月暖 2015-06-12

《德兴海口中村董氏族谱序》

 

……逮(dai)至中季,风教转薄。迄夫五代之时,人靡常产之拘,士无旧德之传,显族名家,既尽其世此,《谱系》由是废绝。悠悠世祚(zuo)无可考据,士大夫常追寻其本系,而历岁绵远,或兴或发,终莫能书其详。惟迹亦近而可考者,传为宗族而已。夫董氏,太史公以为豢龙之后,……季唐时,惟河中仁婉三世孙晋,相德宗,其余以名见于《史》、《传》皆无可称。唐季剧盗割据,而董氏避地于江浙间,遂散居于饶之德兴,是也。枝胄扶疏,遂为盛族。无旧《谱》,以考其源派。世数渐远。莫能晓亲疏之分。因推其所由来之祖。傚《史》、《书》类创为《谱图》之式,自上而降,则知所出之本原。从而列之,则之子孙之多寡,由祖至孙别自为世,上承其所出之祖,下识其亲疏之族,盖物众而分,此理势之必然也。自孙而别,为世则虽远,而不穷虽多,而不乱矣。详列图法如后。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八月吉

朝议大夫,大理寺卿兼充敷文阁侍制,华亭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裔孙:乂,百拜敬书

 

 

              《德兴海口重修董氏族谱序》【宋】董煟

 

    五代之时,有五人至我皇朝,则为尤盛忠嘉之士,则有河中仁婉,永徽初为博士,三世孙晋,相德宗,言朱之不仁,之祐之非罪。士大夫皆壮其节,由唐之世登科之士四十有五人,五代之时有

 

    洋洋显官,忠于国,孝于家,入居清要,出镇方面,代不乏人。究厥世系,自唐季剧盗割据,董氏避地江浙间,一散临川、一散庐陵、一散鄱阳。在庐陵者世祖以豪侠,自任保固乡里,赖以济者众。其后文广以通经,为儒大启掘舍,招揽学徒,登科者自淳熙始,父子五人同榜登第,赋诗记荣,敦逸言路直,察六过恶,极言无畏。哲宗深嘉纳之。绍兴中,董德元状元及第,由祥符乙卯至皇祐癸巳,续登科第三十一人,可谓文族矣!

  在临川者,其族尤盛,嘉定间,居谊帅蜀,而诸子亦继登科,居谊人访先垅与鄱地,扫祭而去。在鄱阳之族,又分居诸县,而 干越银峰,尤繁衍。

其取功名者,安仁自温其始,德兴自渊始,鄱阳自希且始,余干自至才始,乐平自伯熊始,合鄱先者也。然临川庐陵,与夫鄱阳之诸县,相去遼远未瑕考求。煨忝族,德兴故先究之焉。德兴之族分乡而居,分祖而族,侠之居曰海口,尊乂公为始祖,分三子,长全福、次全讬、季则全桢也。唐广明时盗起,全祯献策,行在受命,讨贼有功,累爵殿中侍御史兼将首,后因朱温篡唐,保守鄱阳,兴于唐室,设于王事。邑人念保疆奠民之功,立庙祀之,谥曰“端公”,  

 全福转漕助弟,讨贼斩蛟一害而毙死。邑人念勤王致死,庙祀里之银港。三传而子孙蕃盛,支派分焉。吾家曰“大市派宗”,全福孙八公套为祖,至玄孙乂始登科第。市之上曰“上市宗”,全福孙十一公皋为祖,有运使钺与东城相友善,里有塚焉,谓其塚也。市之中曰“藥铺宗”;

全祯孙九公汲为祖,来孙铸名书。天府市下曰“井头宗”;

全讬孙三四公景为祖,至端忠与侄鞏为宗堂同榜,而鞏名位先乡,里之上七里曰“庄头宗”。全讬孙三公庚为祖,登科第者,自俨攸始,俨、攸为亲兄弟,合海口诸派大市,其尤盛者也。他若常丰之与海口,地云相去半舍,其里尊大理寺丞绪为祖,渊其子也。掇(duo)取科第者,接踵绪之曾祖琏位。

三台与八公套为从兄弟,则与吾族又同一祖,然自吾族论之,随仕宦而就居官所亦多焉,居临江、居淮、居广、居浙、居湖。汉以《谱》录观之,尚可稽焉。煨幸蒙祖德重阴,父兄教育,间门灯窗,绍熙癸丑侥幸而登陈亮榜进士。庚申就归该秩,次温之瑞安,职繁守世,挟(jia夹)《谱牒》以访求之闻居间,因阅《世谱》有感焉。当读苏明?《族谱序纪》云:“吾族人犹有者,不过人,当时蜡社,不能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甚至不相往来,是勇无以示吾乡当邻里也。诚哉”,是言今采撷次成。始自吾族,然后以此分编,诸派傚班氏《汉书》,著为《图谱》,上承其高祖,下至于玄孙,其娶某氏,空其所与夫年月、生卒之考者,悉书而详录之,其间有:遗志、不得传者,其名以某字代而行表,则阕以俟(si)知者图成。伯兄纬来访观遗编云,董氏原睦州清溪县人,来此憩(qi)居,噫,此或然也,故记之。……

 

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癸酉二月朔

奉议郎。新知温州瑞安县。主管劝农公事,裔孙:煟 拜书

 

     

        《德兴董氏重修大市族谱序》【宋】董帷新

 

当观老泉《族谱。引》,而知己身之所出,观后山《思亭记》而知祖垅所当敬,余家自八承事公以来,积德累善,源远流长。不惟田连阡陌,堂满金玉,雄于一方。而近鱼象笏(hu,紫绶绿袍,萃于一门人。莫不指为望族钜室焉。

枝日繁,派益溢。或迁他郡,或居城间,远者故昧,夫己之所自出。何知夫族之所当睦?近者间不免犯后山之戒,何知夫祖之所当念?玉春季父英龙为此惧!上自远祖,下自卑行,以致坵垅之所在,历历记之,且为《序》以示来者。玉春之用心,可谓远也已矣。然事之可考者,按而悉书不可考者。缺而不录,真有得于《春秋》,信已传信,疑以传疑,以传疑之例,近二三世无后者,多略书一二,姑见梗概。名字、卒葬、弗果尽书。其有得于《春秋》,书公子公孙详略之例。不告于祖,不谋于族,以非类为嗣者,直书曰无,真有得《春秋》,书惠公书莒(ju)人灭增之例。不辨族姓,不择原委,以匪人为室者,消而不载,其有得于《春秋》,书惠公仲子之例,至于散居外州,自以为能,虽昂昂轩轩,未取遽(ju)书。非我绝彼,彼不念祖,我欲收之,如我祖何夔之不祀祝融、鬻(yu)熊,晋之不念虞仲、虢(guo)叔?俟(si)其醉醒梦觉,然后从而笔之。真有得于《春秋》,中国用夷,礼则黜之,及其反于中国,则进之之例。此皆玉春识见超卓法,先聖传心之要点,寓警戒以训子孙,于千百年之久,然则用意深远,立义精微,鬼神窥之而莫能测,时人观之而莫能悟,后人诵之而莫能知也。虽然是将行何道,而可以自免于戾哉。为人后者,贵读书,读书则明理,明理则知睦宗族。虽幼子童孙,皆在所当亲自无乖张之过。知念祖宗,虽一草一木皆当敬,自无剪伐之惠,知正夫妇父子虽居室继,礼皆在所当,谨自无紊乱之罪。玉春拳拳以读书明理,为念百世之下,断乎不易斯言也。

 

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庚午乾会节日       裔孙:帷新  谨书

 

 

         《泾村中村董氏家谱序》【明】徐冠

 

 嘉靖辛卯年仲冬,中村《董氏谱》成,族人聚而观之,乡里士大夫诵而传之。……长者,谓众曰:“此家门盛世,祖父有欲为之志。”而今,编撰成帙。……二三子其图焉,明月郡庠友楨,今进士珆,具啓及《谱》,遣人来请于竹岗徐子,……按董氏先世,来自德兴之海口,曰念五公者,商游池宣,爱中村山水,萦行风气,完聚遂家焉。逮(dai)今若干年矣。唐宋间,……有元季之时,财产尤雄长在一方。九世祖仲元公,与其兄希孟公,输栗四百石于燕城,受“旌表门闾”,自是以来,苦于嗣息之不蕃,逮国朝永乐时,曾祖讳远,字文亮,姓生二子,长曰志善,次曰志道,二公生有异质,举动不凡,……道公又以子贵,累赠中宪大夫,长公子生子四,中宪公生子八,二公子之后裔不下四千,指成化壬辰进士,佥宪纲,丁未进士,中丞傑,弘治戊午乡进士银。嘉庆癸未进士鈜(hong),今壬辰进士珆,皆中宪之后也。戊午乡珪,长公之后也、……。

 

明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孟夏之望,致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事宛陵竹冈子 徐冠 顿首拜书

 

 

      《德兴海口董氏重修族谱序》【明】应翰

 

……吾族自唐字,来河中,徙宜黄,再迁鄱阳之汜(si)兴,海川。枝分派别。屹(yi)为衣冠钜族。其尊卑昭穆之法,崭新有伦矣,而《谱》系之载,纲举条析,亦代相炫耀而不磨。若朝议大夫乂深山先生,南随先生,煟及学正公,元明教授公源,吾伯氏慎齐公,俸皆相踵而详序之,有足征者。……吾董氏自申公而上,至公为所自出之祖,书于《谱》固宜。……吾于是《谱》之作,亦云:董氏子孙,其勉之哉!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岁秋七月吉

  文林郎 知福建建宁崇安事 二十世孙 东屏、应翰、书于鹊园书屋

(附注: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明、清时都用来授正七品文官。大概可以算得上正处级干部。《生死恨》是梅兰芳大师中期代表作之一。初稿由齐如山根据明代董应翰《易鞋记》传奇改编。)

 

      《华亭董氏家乘序》【明】范惟一

余同年友董君懋初,筮仕归。德理官治行高,徵入官大理,寻以疾告归。久之疏乞,致仕而遂老于家。岁时会萃其族之人,以洽燕礼。敦伦序,复概其先未有《谱》,将渐远而失其绪也。乃自撰《家乘》一篇,持以视余,而蜀之序。余尝念董君才諝(xu)卓伟,何不为国家建设功业?而顾卷怀之。乃今知君盖欲行其政于家也。先是董君大父曰冕者,出后母姨钱氏。因其姓,其先大人静轩公,为诸生有声庠校间。欲復姓,因循不果而卒。董君于今皇帝嗣位之二年,上书获竞静轩公之志。于是乃综考其世,而撰是篇。然董氏自汴从宋而南,其先系益远益繁矣。君乃断自国初名官一者,为董氏之始祖。?列而图之。溯其所不可考,而不及其所不知,详其所可据,而不炫其所不必援。所谓别嫌明征,崇本修睦,君胥得之矣。嗟呼,今天下仕而归也,有能而绎(yi)思其先世,及联属其族之人者乎。吾是以贤董君之为政于家也。吾宗为江左著姓,自先文正公,继唐臣相履冰而谱,迄今六百年未有续者,余倾年修茸之。自文正公以来,十四、五世,已综理有序,独近者子姓繁而居处散,或有紊冒于其间,虽累核之,而犹虞其本确也。兹读君《家乘》,于余心惕焉!既叙次以復君,而因念之君之后人,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则董氏将益昌以大,而君创始之功,且炳耀于无穷矣!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秋

赐进士出生,大中大夫、南京大僕侍卿,前江西布政使,吴 郡,范惟一。

 

(附注:范惟一(1510-1584),字允中,一字于中,范仲淹十六世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官钧州知州、济南府同知、工部郎中、湖广佥事、南京太仆寺卿等。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古称华亭),明末山水画流派,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称"云间派"。这两派都导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懋晋兼师赵左。松江派又名"华亭派",以顾正谊为创始,以董其昌为代表。 董其昌深谙古法,所画用笔洗练,墨色清淡,风格古雅秀润,代表了"华亭派"的风格,与"吴门画派"精工具体形体对照。 )     

 

《永嘉董嶴(ao,岙)董氏宗谱序》【明】朱谏

封川令,吾东瓯世家董月坡先生,少有大志,与余同游郡庠,陂官临江,余与旧治吉安为邻郡,……月坡咸能记忆,某公以政事得朝廷之褒,封某祖某经学获当时之推重者,若指诸掌。……尚竭力《宗谱》其敦本报功之意,为何如耶?……

大明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孟春之望

赐进士,中宪大夫,吉安府知,前南京兵部郎中,同郡荡南,朱谏 顿首拜书

 

(附注:朱谏(1462——1541),字君佐,号荡南,浙江乐清人。明孝宗弘治丙辰(1496)登进士第,明世宗嘉靖辛丑(1541)六月卒,一生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嘉靖时期。当时正值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的“前七子”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盛行之际,朱谏与前七子一样,也是弘治进士,但名位不显。李白诗歌古注本《李诗选注辨疑》是明代朱谏所作,卷十一至卷十三评注了李白酬答、游宴诸类诗歌)

 

 

《永嘉董嶴(ao,岙)董氏续衍宗谱序》【明】董彩之

……迨三老董公,居洛阳三新城,派衍七大族而都。江都董乃大族一嗣,是安丰、范阳暨永嘉,皆江都派也。《谱》值元末兵火后,部散失,文字缺落,……故大尹(yin)月坡公得以咨考,……而其本出于江都董氏由范阳迁于永嘉,则自主簿德嘉公始,……雲峰公编辑之,……吾董宜家一《谱》,存之以俟后之子孙贤达而同考志者,为全《谱》于斯,有赖是谱之功,顾不伟哉!第修之自嘉靖癸卯,自七世至九世……吾特续以俟之敬序。

大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夏癸卯夏四月  九世嗣孙,彩之谨撰

 

 

 

《德兴海口中村董氏族谱序》【宋】董乂,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八月吉

《德兴海口重修董氏族谱序》【宋】董煟,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癸酉二月朔     

《德兴董氏重修大市族谱序》【宋】董帷新,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庚午乾会节日 

《泾村中村董氏家谱序》【明】徐冠,明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孟夏之望,致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事宛陵竹冈子徐冠顿首拜书

《永嘉董嶴(ao,岙)董氏宗谱序》【明】朱谏,大明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孟春之望,赐进士,中宪大夫,吉安府知,前南京兵部郎中,同郡荡南,朱谏 顿首拜书

《永嘉董嶴(ao,岙)董氏续衍宗谱序》【明】董彩之,大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夏癸卯夏四月

《德兴海口董氏重修族谱序》【明】应翰,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岁秋七月吉,  文林郎 知福建建宁崇安事 二十世孙 东屏、应翰、书于鹊园书屋

《华亭董氏家乘序》【明】范惟一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秋

《华亭董氏族谱序》【明】董宜阳

 

 

 

初步分析:
    宣和七年(1125),海口始祖董乂的后裔,也与始祖名字相同,撰修《德兴海口中村董氏族谱序》,该董乂是宋治平乙己科(1065)进士,与彭汝砺同榜,德兴人,官职敷阁待制。
   嘉定六年(1213)董煨修撰《德兴海口重修董氏族谱序》,董煨绍兴癸丑科(公元1133年)进士,与彭方同榜,德兴人,瑞安知县。其考取进士晚于流坑董德元。早于董槐嘉定6年1213年考取进士早了80年。因为其与淳熙辛丑科(1181)考取进士的董居谊有联系,董居谊,临川人,任四川制置使。从谱序中知道他们两人交流祖宗宗谱方面看法,得知道流坑的全,含、合三大派迁徙。流坑与海口不同。海口的始祖是乂公。海口两次修谱,都没有说董乂是董晋的弟弟,也没有说,董乂是董申。只是从避地于江浙间是否与董昌等关联,两篇谱序没有论及,也没有说与董晋的关系,只是说董氏的辉煌见于《史》《传》。那既然董德元早于董煨与董居谊这两次修谱没有说及董后裔的迁徙,也没有说及董晋的兄弟那再次证实董德元的谱是明朝洪武初期流坑尚公买来的谱。海口两次修谱,说及流坑有三大派迁徙,没有说及董晋的后裔到安徽、江西;只是说董氏避难,到江浙一带。而董申出自海口宗谱何时,此时,还没有发现答案。
   嘉靖十一年(1532)海口修谱《泾村中村董氏家谱序》还没有论及董申,只是交代几个迁徙的分衍。
    洪武年间流坑尚公买谱后,没有进行大调整,董德元的谱序从此堂而皇之出现,给予对以前宗谱认识考究大混乱。
    嘉靖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流坑董开尧作《董氏世次考》,《董氏仕官记录跋》,并在修谱作了几明显的修改,为流坑宗谱的变化留下伏笔,也为海口出现董申作为董晋的弟弟而折中修改流坑的连申为连伸且下降从万一位讳居士。
    嘉靖三十二年(1553)文林郎等人修海口宗谱《德兴海口董氏重修宗谱序》,第一次海口先祖作为来自河中,并把乂公作为董晋的弟弟,排行二,作为董申。从此,海口祖正式开始称呼始祖董申,字乂。自唐季,来河中,徙宜黄,再迁鄱阳之……“吾董氏自申公而上,至公为所自出之祖,书于《谱》固宜”

    范惟一(1510-1584),字允中,一字于中,范仲淹十六世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官钧州知州、济南府同知、工部郎中、湖广佥事、南京太仆寺卿等。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华亭董氏作《华亭董氏家乘序》,此序与海口重修谱序,相距3年。此序有几个点:他做序拿给同年友董君“顾卷怀之”,其先大人静轩公,为诸生有声庠校间。董君以疾病为由,上书要求告老还乡,“徵入官大理,寻以疾告归。”,“上书获竞静轩公之志。于是乃综考其世”于是,才有了“而撰是篇”。官一【明朝初期】------……(几世代?略)-------董冕----钱静轩----董君【嘉靖年间】----

至于,华亭,今上海松江,古称华亭

 至于,后来中村的谱,出现把董乂连接在流坑清然后裔仲一董全的后裔,应该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在流坑的号召下,南方大规模统谱,把海口派全部列在了流坑全的后裔……

    上文为初分析的内容,期待各位宗亲发来更多的宗谱和谱序,进行矫正和完善。


(资料尚待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