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Touch.Of.Sin.>> 天注定.2013

 ljdoc 2015-06-12

只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一看电影就会知道,影片情节源自对最近这些年中国4个重要新闻事件的改编,分别是胡文海事件(至今真相不明)周克华事件邓玉娇事件富士康群体性自杀事件,对应片中4位主要人物:大海、三儿、小玉、小辉。
1、每部电影在刚开始时都会打出字幕宣示这是“XXX作品”,大陆的电影也是如此。只不过,最近这几年,真正能称得上作品的大陆电影——象当年《霸王别姬》、《活着》及贾樟柯自己的《三峡好人》、《小武》等电影一样的作品——廖若晨星。但是《天注定》绝对是一部称得上“作品”的作品,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能载入世界影史,但它是注定会载入中国影史的优秀作品。尽管在产生这部作品的中国,人们暂时被剥夺了在影院欣赏它的权利——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正是在这样的体制土壤中,才长出了《天注定》这样的“香花毒草”。

2、现实总是比小说更离奇、更悬疑、更荒诞,因而更具冲击力——在中国尤其如此。4个中国真实新闻事件串组而成的《天注定》剧本,拿下了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正是对这句话的最佳注解。实际上,本片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有所指,而其中除了具有隐喻意味的如车夫抽马、女孩护鸭、小玉遇蛇、莲蓉放生等场景,几乎全是当代中国的真实的现实。有人说过,当今中国是个新闻富矿,实际上,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来说,当今中国何尝不是富矿?

3、当上述4个事件在媒体报道中出现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怎么会有这种事!但是,这些事尽管令人瞠目结舌,却是百分百的真实。而且,尽管这些事件本身是小概率的,但是,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社会系统却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系统。举个例子,小辉的自杀或许只是个案,但小辉并不是他所代表的中国底层年轻劳工们中的异类,他的生活,也是富士康及中国大地上其他无数血汗工厂中数亿和他一样的年轻人的常态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让小辉们一个一个绝望地跳下高楼,主动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小辉的故事是4个故事中最让叔难过的,他飞身而下的瞬间,叔泪流满面)。
4、尽管编剧在电影中有意无意地将这4个故事串起来,比如片子开始时姜武与王宝强的偶遇,及小辉与小玉情人的同事关系等,但基本上这种串联并不是刻意之举,相反,串得非常聪明。4个故事,在发生发展的线索上是完全独立的,当郑小玉的故事发生时,小辉可能是一个和你我他等其它观众一样的旁观者,同样当胡大海的故事发生时,郑小玉也是一个和其它观众一样的旁观者。但这种简单合理地串联又是必须的,它告诉我们,这些事发生在同一个社会。再加上诸如动车事故煤矿矿难的新闻、车匪路霸拦路收费、过年时重庆乡下的过年场景特别是麻将馆中的斗殴、火车站里连水果刀都不能携带的安检过程、性都东莞某酒店恩客们选小姐过程的实景呈现、莲蓉角色扮演成列车服务员的接客场景等等桥段,于是,它们一起组成了一幅任何一个没有脑残的中国人看了后都会一声叹息的、反映了这个社会深层现状的“清明上河图”。
5、关于土豪。贾樟柯在本片中亲自客串饰演一位到东莞寻快活的山西土豪。他游走在一群身穿红军军装的妙龄少女中间,出场不足一分钟却做了三件事:“买了徐悲鸿的一幅画、和朋友约时间到澳门赌场、叫了一个小姐”。而就是这不到一分钟的镜头和这三件事,基本就是对中国大陆土豪入木三分的刻画——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

6、4个故事的结局都是极端暴力:要么杀人,要么自杀。当事人本都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他们不但是弱势群体,简直就是社会的最底层。而众所周知,尽管数千年来一直处于被侮辱、被伤害、被剥削和压榨的状态,但中国的社会底层都具有极强的忍耐力,不到逼不得已,极少会诉诸暴力。只是凡事有一个极限,狗急了尚且要跳墙,何况人呢?比如胡大海,他不怕有权有钱的村长和焦老板,他认为追究村煤矿被非法贱卖的事是对全村人都有利的事,他觉得理在他这边,但他讨要公理的结果是被焦老板的马仔痛打然后轻蔑地扔给他几沓钱了事,而村民们不但没人支持他,反而嘲笑他不自量力,甚至把他看成麻烦制造者。实际上,他一辈子就被身边的村民瞧不起,包括他最知心的中学同学(初恋情人?)也对他的所作所为毫不认同。而正是初恋情人的一番劝导和村民们的嘲笑,成了促推他走上“杀个痛快”的绝路的导火索(叔得承认,大海的故事是这4个故事中叔觉得最爽的)。
7、最让叔觉得可悲的,不仅是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在它的祖国被禁映,最让叔悲哀的,是电影所直接关注的那些人,比如胡大海的同村村民们和小辉的工友们或王宝强的大哥二哥和老乡们,根本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或许,这个现实,正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的来源所在,也是让这部电影被禁映的体制能强大到似乎不可推翻的原因——这些人们,他们在别人甚至自己被侮辱和伤害时,懒于探究事实真相,他们更愿意把一切归结于“天注定”,他们很喜欢的一句话,是片中王宝强的一句台词:“你们要怪,就怪老天爷,有啥想不通的,就去问他”。这样的人们,组成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是加害者,只是受害和加害的身份不停地变换而已。以大海连环杀人案为例:当村长和焦老板侵吞村民集体财富时他们是加害者,大海是受害者(之一),而当大海朝他们抠动扳机时,他们成了受害者,大海是加害者。有意思的是,之所以出现后面的角色转换,又正是由于前一个加害受害关系。一旦后一个加害受害关系形成(连环杀人案发生),没有人不是罪人——影片最后一场戏是晋剧《玉堂春》里审苏三的片段,面对着台下看客观众的知县一句接一句的厉声质问:“你可知罪”!——这真是一个精彩的结尾。
 
8、影片的英文名字也起得好:A Touch of Sin——是什么把胡大海、郑小玉、三儿、小辉推向了Sin?这一切,不管是发生在电影中的,还是发生在现实中的,真的是天注定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