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让你一下子明白榫卯(sǔn mǎo)结构的动态图

 雨霖收藏屋 2015-06-13
 
 
 
 

涨知识
让你一下子明白榫卯(sǔn mǎo)结构的动态图

 

FTilmQVO.jpg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于连接多个木构件的最常用一种连接方式。不像“钉”和“黏”需要额外的固定物,其直接利用木件间凹凸错落的结构扣合,而且结实耐用。然而,随着现代机械化工艺进步,以及木结构建筑越来越稀有,人们对传统木艺概念越来越模糊,相信不认识“榫卯”二字的人不在少数。

 
 
 

凿的操作-窄凿加工榫眼详细步骤

        (1)画线:榫眼的部位和尺寸都要求十分精确,所以在凿削前都应画线。
        (2)固定工件:凿削榫眼工作一般都在工作凳上进行。如果工件较长,操作人员可用左臀部坐在工件上来固定工件(图2-44).如果工件短小,可用左脚踩住或使用夹具。总之,凿削时,工件不能移动,以保证凿削质量和安全。
        (3)-般操作:左手握凿,右手握斧敲击,从榫孔的近端逐渐向远端凿削。第一凿在离孔线2~3mm处开始,凿子应保持垂直,刃口向外,凿下5mm左右即可。每击一下凿子都要摇动一下,以免凿子被夹住。拔凿前移时,应利用凿子两刃角抵住工件,左右摇摆渐渐前移,以便定位准确。接着凿子翻过来再朝第一凿处斜凿,将木纤维切断和挖出凿屑。第三、四凿与第一、二凿同,继续增加深度。四、五、六凿依次凿削,直至接近远端榫孔线2 ~ 3mm处为止。然后将凿子翻过来垂直凿削。如榫孔较深,也可分两次凿削。榫眼深度基本凿好后,再在近远两端沿墨线内侧垂直凿削,凿出孔壁(图2 - 45)。榫眼有贯通的和不贯通的两种,即明榫和暗榫。凿削明榫,应双面画线。根据上述凿削方法凿好榫的半面后,翻过来再凿另外半面。
       (4)安全操作注意事项:①避免在人多处高举斧头。凿削前,检查斧头柄是否装牢,防止敲击时脱柄伤人。②应用斧头的侧面正击凿柄,斧刃向外。如果斧刃向上斜击凿柄,容易击在手背上或斧刃触额,造成工伤事故(图2 - 46)。③紧握凿柄,防止凿子滑动,以免榫孔凿歪或凿在线外,甚至凿伤腿部。④传递凿子等有刃口的工具,应将手柄在前,以免伤害接受者。


 
 

 
 
【涨知识】让你一下子明白榫卯(sǔn mǎo)结构的动态图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榫,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榫卯(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榫卯的静态图你肯定见得不少,但动态图片则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它的构造,让你一目了然。

      

1.楔钉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挖烟袋锅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5.扇形插肩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6.传统粽角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7.双榫粽角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8.带板粽角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9.高束腰抱肩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0.挂肩四面平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1.圆柱丁字结合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2.圆方结合裹腿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4.圆香几攒边打槽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5.攒边打槽装板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7.抄手榫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0.三根直材交叉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2.插肩榫变形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3.平板明榫角结合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4.柜子底枨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6.厚板闷榫角结合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29.直材交叉结合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32.走马销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榫卯,建筑,设计,材料,木浪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 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 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 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牙雕、鼻烟内画壶等,完全是技巧的纯 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还要求科学合理性,使其长久的耐用。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 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从力学上每个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多年目测经验中,能准确地判断出来。

        榫卯就活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当古代的工匠将多余的部分凿掉后,两块木头便会紧 紧地互相握着,不再分开. 理论上,一个方向的榫卯组合,嵌接的部分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也许 10 年,也许 15 年,长 时间在大自然作用力的牵引下,便会自动松脱,这是木材所含的水分受到这些作用力影响的结果, 就如潮汐涨退的道理一样.然而,当榫卯结构是由不同的方向嵌接的话,张紧与松脱的作用力便会 互相抵消.一个榫卯如是,无数的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技术在宋代达到巅峰,一整栋大型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不靠一枚钉就能紧紧扣在一起,实在非常了不起.每当榫卯构件受到更大的压力时,就会变得越牢固. 古老的木构建筑可以经历多次 地震之后依然安然无恙,除了由于木材的延展力强之外,还有一个个的榫卯在挽手维系着. 1937年,当中国近代研究传统建筑的先驱梁思成教授,经过长途跋涉,几经艰辛,在山西五 台山找到一座建筑简练古朴的庙宇时,这座兴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已经在山野丛 林中静候了一千多年,梁柱间的榫卯结构还像当初一样互相紧扣,不离不弃。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纵然中国人从未刻意将建筑置于艺术创造的范畴内,然而古人的匠心毫无疑问地是和每一块木 头互相渗透着的,古代大师的心血好像和木头结合成为一个有情的生命,木材纤维内的水分就像汩 汩血脉那样,时刻都在调整平衡.从日出到月出,潮涨到潮退,由东边到西边,每一刻都在循环消 长,生生不息. 法国一家电视台,曾经以埃菲尔铁塔为对象制作了一个特辑,内容描述铁塔内那些庞大如车轮的 钢铁螺丝帽要定时重新拧紧,否则就会因为温差关系而自动松脱,一旦弃用螺栓改为焊接的话,整 个金属塔架便会因为金属的不规则膨胀而扭曲倒塌,原来象征机械的凯旋的“钢铁阵容”也有它的 烦恼. 这边厢,每一栋古老的木构房子,在经历无限风霜之后,屋内每一块木头,以至每一件家具的 榫和卯都仿佛仍在窃窃私语…….. 隼对卯说:执子之手。 卯对隼说:与子偕老。 好一个地老天荒,矢志不移。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没有完全无缺点和局限性的材料和结构,木斗拱的缺点是容易松动,然而这种缺点却变成抗震的优点.遇上一般地震,用砖石铸建的房屋纷纷倒塌的时候,木材靠着本身特有的柔韧性和延展力,榫卯就会将地面的震波变成延绵“木浪”般起伏消解,涟漪过后,又恢复原状。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家具,建筑,中国木工,工匠

导语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精彩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